李慧
廣西作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具有重要橋頭堡地位。如何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圍繞服務廣西、輻射東盟,打造廣西法律服務業的品牌,發展壯大東盟法律服務隊伍、創新東盟法律服務方式、提高法律服務質量、是廣西法律服務業亟需突破的瓶頸。
一、廣西法律服務業發展現狀
(一)涉外法律業不斷發展,但規模仍有待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發展涉外法律服務業的意見》中指出,法律服務業要著眼于適應構建對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要求,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2017年底,廣西自治區司法廳、外僑辦、商務廳、法制辦聯合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關于發展涉外法律服務業的實施意見》,為廣西企業“走出去”提供法律支持、為東盟企業“走進來”提供法律服務、為廣西外事工作提供法律服務、為打擊跨國犯罪和追逃追贓工作提供法律服務。
目前廣西擁有中國-東盟自貿區、中國-東盟博覽會、中馬欽州產業園區、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東興和憑祥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欽州和憑祥保稅區等重大項目,廣西涉外法律服務業嘗試建立一個可以充分利用各國和各地區法律服務資源。據統計,截止2017年底,全區共有39家律師事務所在14個國家和地區設有66個境外分支(代表處)。廣西涉外法律服務雖然不斷的發展,多家律所與東盟國家簽訂合作協議,但發展的規模仍然有待擴展,面向東盟國家的法律服務無論從深度還是廣度上仍然有限,服務能力趕不上中國-東盟經濟發展的速度,很大一部分在相關涉外法律服務領域缺乏足夠的專業能力和經驗,致使大量需求外包流失,無法滿足廣西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
(二)法律服務體系基本形成,但層次與結構尚不盡合理
廣西打造自治區、市、縣(區、市)、鄉(鎮、街道辦事處)和村(社區)五級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平臺,廣西法律服務體系基本形成,但層次與結構不盡合理問題較為突出。廣西積極探索公共法律服務創新形式,不斷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能力和水平, 2017年上半年,民生項目法律服務供給量大幅度提高,法律咨詢同比增加32%、法律援助同比增加13%、人民調解同比增加15%、公證服務同比增加20%、律師服務同比增加21%,但對廣西企業與東盟國家企業的服務供給卻出現了明顯的供不應求的緊缺局面。就廣西法律服務人員而言,廣西法律服務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精通東盟小語種和東盟法律的僅占極小部分,大部分法律服務人員自身的業務水平無法滿足中國-東盟的貿易往來需求,中小企業相對于大企業而言,獲得的法律服務覆蓋面明顯不足;就法律服務對象而言,不同層次人群對法律服務的需求也不盡相同,如何精準施策,需要法律服務的“個性化”。
(三)廣西東盟法律服務朝專業化發展,但尚處于開拓探索階段
近年來,廣西非常重視東盟法律服務人才的培養,東盟法律服務領域有效擴展,一改 “單打獨斗”“孤軍奮戰”的舊模式,挖掘法律服務產品多樣化、盡可能的滿足中國-東盟深入發展。由于種種原因原因,東盟成員國社會制度、法律法規以及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甚是復雜,對東盟成員國的法律進行解讀,需要法律服務人員有深厚的語言功底和專業的法律知識。東盟各國大部分都是使用本國的小語種,語言障礙使得法律的援引適用成為突出問題。目前,共享的東盟國家法律數據庫以及東盟國家貿易往來的案例數據庫并未形成,中文與東盟國家小語種的語言文字翻譯參考素材相對匱乏。 從東盟各國的歷史文化、政治制度以及語言特色,建立中國和東盟各國共享的法律數據庫及貿易案例數據庫短期內難以實現。由于復合型東盟法律知識和東盟實務經驗的缺乏,廣西法律服務人員在國際業務的經驗、法律服務的技能、外語的應用程度等處于明顯劣勢。根據廣西律師協會的調研,目前廣西有豐富涉外服務經驗、精通東盟小語種、通曉東盟國家法律規則、熟悉東盟國家司法程序的律師鳳毛麟角,不足百人。廣西現有的東盟法律服務水平,尚不足以滿足與中國—東盟貿易往來所需。
二、廣西法律服務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廣西在中國-東盟經濟發展的時代浪潮中嶄露頭角,廣西與東盟各國在文化、經濟、交流上有著更廣泛而深刻的合作,必然會刺激法律業務的增長,推動廣西法律服務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帶動法律服務業的發展。對于廣西法律服務而言,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大勢所趨。
(一)對非訴、涉外、“互聯網+法律服務”等高端現代的法律服務領域做出創新調整
廣西法律服務業在中國-東盟深入往來過程中將會刺激更多的新型業務增加,對廣西的法律服務業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廣西與東盟合作化程度越來越高的發展趨勢,廣西法律服務業的業務量也會連連攀升。廣西目前最常見的線下服務模式中,無論是東盟企業非訴案件、涉外案件等均存在法律服務供求信息不對稱、信息斷層化的缺陷,導致現有法律服務資源無法被充分利用。廣西正在逐步嘗試將“互聯網+法律服務”模式就是把專業的法律服務作為線上產品展現在大眾的視野里,最大限度地實現中國-東盟法律資源的優化配置。
(二)在實戰中推動司法程序、貿易爭端、司法協助等領域立法
近年來,廣西與東盟國家無論是司法協助、互市投資還是深度合作,都呈現迅速攀升和縱深推進的趨勢。目前,在跨區域跨境聯合辦理涉外案件時,經常出現僅送達文書就耗時一年多的時間,司法效率效率有待提高,面臨中國-東盟合作平臺不斷深入,必須重視加強國際司法合作與交流、提升司法效率,否則將影響中國與東盟國家貿易往來健康有序的發展。
(三)搭建高精專人才整合和法律資源共享平臺
涉外案件更強調團隊協作,通過梯階式律師團隊有效整合,提高法律服務總體效能。中國-東盟國家的法律服務涉及東盟國家差異化、貿易與投資規則、金融平臺打造等諸多領域,對法律服務人員的要求較高,在法律服務類型中屬于“高要求、精細化、專業化”范疇,應加快培育涉外法律服務人才,整合精通東盟小語種人才、熟悉東盟法律及貿易規則的人才和資源共享平臺。
三、廣西法律服務業發展的策略
廣西作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橋頭堡,大力發展廣西法律服務,必須根據廣西區域定位,精準施策解決問題,拉動內需,帶動外延,提高廣西法律服務供給能力,優化法律服務職業環境,逐步建立起數量充足、覆蓋廣泛、功能完善、服務規范、管理科學的現代化法律服務體系,為中國-東盟發展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務和法律保障。
(一)以品牌戰略推進規模化發展
以品牌戰略鼓勵和引導廣西法律服務走規模化、專業化發展之路,打造一批規模大、實力強的法律服務事務所,形成多專業、多層次的團體服務優勢,努力拓涉東盟法律服務市場。2018年初,廣西律師代表團出訪泰國、緬甸,推動廣西法律涉外服務向深度和廣度發展。截止到2018年4月,廣西有35家律師事務所與馬來西亞12加律師事務所簽訂業務戰略合作協議,使中國-東盟法律服務合作向更高層次邁進,在新的機制中謀求雙贏,打造業務聯盟,共同推進廣西法律服務品牌。同時,注重打破行業壁壘,加強經驗共享,注重東盟實務研究,樹立法律服務品牌,以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做大做強,為中國-東盟深入發展保駕護航。例如廣西維冠律師事務所主攻越南,天獅靈動律師事務所主攻馬來西亞,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
(二)以人才培養推進專業化發展
對精通東盟小語種、擅長東盟法律規則、熟悉爭端解決機制的法律服務人才進行儲備和培養,對廣西與東盟法律服務資源進行梳理和整合,搭建溝通渠道,組織合作與交流活動。例如廣西涉外律師人才培養基地于2017年底在廣西民族大學正式掛牌成立,加強涉外律師人才培養力度,力求培養精通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協定、東盟國家法律適用的定向法律人才;廣西財經學院法學院,開設民商法和經濟法方向,依托廣西“東盟國家門戶”的地理位置以及財經優勢資源,法學和東盟商務投資學的結合,培養“精法律,國際化”的復合型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學法學人才。
(三)以創新形式推進特色化發展
積極探索信息化背景下廣西法律服務的新形式,依托于中國-東盟信息港,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廣西涉外法律服務模式創新,培育發展中國-東盟涉外法律服務網絡平臺,推動線上線下法律服務雙帶動,建立法律服務新常態。例如目前國內做得不錯的“去東盟平臺”——TOASEAN.COM ,接受客戶總包委托,作為國際直接投資項目或國際貿易項目的總服務商,整合平臺內優質的東盟國家律師和中國律師,組建服務團隊,提供全流程、一站式的法律服務,對受托事項的服務質量、服務流程、服務方案、服務時限和服務費用全面負責。借助互聯網,讓法律服務變得簡單方便、公開透明,以創新形式提供涉外法律領域高端智庫。
(四)以法治中國規范法律服務市場
廣西法律服務業在中國-東盟有序運行中至關重要,必須不斷提高廣西法律人才培養數量和質量,進而規范法律服務市場。高校是培養法學之才的重要基地,服務工作者唯有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做到公平、公正、為民、務實、清廉,做到真實的“立德樹人,德法兼修”,法律服務才能真正為市場服務。高校的教育必須注重把十九大提倡的新時代精神和法治育人貫徹到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之中,使法治育人潛移默化地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實現人的素質的法治化。把法律服務當作市場產業做大做強,隨時為廣西企業提供便捷高效廉價的法律服務,建立有責任、有信仰的法律生態系統。(作者單位為廣西財經學院法學院)
[項目] 本文為廣西財經學院校級課題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16C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