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昱多
教育事業的生命和基礎是師資力量建設,各大高校的寶貴資源也是師資。這些年來, 由于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并不斷擴大投資,我國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發展,然而師資建設卻沒有跟上腳步,師資短缺成為發展的最大障礙。文章引入“團隊精神”在高校師資隊伍建設中的重要性,在面臨各種挑戰的形勢下加強師資建設。
一、加強高校師資團隊建設的意義
隨著教育事業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專業、學科結構也做出了相應調整,學科相互聯系和滲透,知識更為整合性、分支性。出現了大量的新興學科和市場應用型學科,競爭也日益強烈。以團隊精神加強高校師資建設就成為了適應這種變化形勢的最好方法。
(一)益于隊伍整體效能的提高
由于當代學科知識向綜合化、邊緣化趨勢發展,對教師的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具有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還要能夠有效解決單一及綜合問題。這就要求發揮團隊精神,提高團隊間的合作交流,激發成員參與性和積極性,擴大相關知識和提高能力,這才能讓團隊的知識資源發揮最大作用。
(二)有利于實現人才資源共享
國際競爭其實是人才的競爭。在改革中高校要抓住發展機遇,改變傳統教育模式,解放思想;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地位;善于挖掘人才,唯才是舉;使人才資源得到合理配置,教師評價公正客觀。發揮教師的推動作用,使教育事業向前發展,積極培養人才,實現人才資源共享的目標,創設人才輩出的環境。
二、團隊精神在高校師資力量建設中應用的
(一)共同合作,實現共同愿景
團隊精神的核心是共同合作。團隊的意義在于提高整體成績和效率, 實現1+1>2的目標。團隊有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每個人發揮自己的優點,優缺互補,集思廣益,眾志成城。這需要相關部門的支持,相關人員提高合作意識,使其成為彼此的共識,提高合作能力和效率,降低建設成本,實現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團體對未來發展的共同目標和追求,是一種共享價值觀。它是團隊合作的關鍵,是成員間合作的紐帶,是組織未來的藍圖,具有感召力和挑戰性。
(二)加強溝通, 提高師資團體的凝聚力
和諧的情感溝通能夠促進團隊整體向前發展,提高管理效率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團隊精神的形成培養。在這種平行式溝通中, 成員之間具有一定的默契性,交換信息和思維。團隊凝聚力是團隊的粘合劑,是維系團隊發展的關鍵。它形成的最關鍵因素在于團隊內部的關系質量,價值觀、情感是否一致和團隊目標在個人意識所占比重和程度。團隊凝聚力的大小, 影響著一個團隊發展的快慢,是團隊能否完成組織的任務的關鍵。所以,師資團隊凝聚力的提高, 有利于團隊共同體的形成。
(三)鼓勵競爭, 引入和培育帶頭人
心理研究表明, 競爭可以刺激每個成員的上進心,提高50%甚至更大的創造力。高校鼓勵競爭、培育帶頭人、健全聘用制度的關鍵是,按照資歷、學歷、身份、職稱各不唯一的標準,推行競爭平等、全員招聘,應需設職、重視考核,不再按照傳統模式任用教師。高校可以利用多種途徑引進人才,包括海內外優秀人才,大膽招聘,改革教師待遇福利。“這種估計模式能夠讓每位成員充分展示才能和發揮潛能,提供了發展個人能力的平臺,讓優秀人才得到合理配置。在全球競爭的形勢下, 培養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更是高校師資隊伍建設任務的重任中的重任。骨干教師高校的招牌,在學術團隊中擁有領頭人的地位,他們是人才凝聚的關鍵性因素。這就要求大力投入培養建設,同時改革教師待遇,擴大優惠政策和教師福利,從而引進更多的高層次人才。積極促進國內外的交流合作,引進國際一流人才,促進師資力量的的合理化,使知識、學科、職務結構得到優化。
(四)創新模式, 建設學習型師資隊伍
每個團隊都有各自的特點,要求每個部門、每位成員都從實際、從團隊出發,根據時代新發展新要求創新思維、科學揚棄。師資隊伍模式的創新需要成員勇于跳出條條框框,突破限制、敢于挑戰和嘗試,培養憂患意識和創新意識。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 熊彼特是美國的一位經濟學家,他曾提出“ 創造性破壞”,以此闡釋創新的過程。在師資團隊建設方面也是如此, 所有的變革都是根本性的變革,只有打破舊模式,才能創造、發展新模式。
(五)發揮人的主體地位
教師全面發展的核心是以教師為本的學校人本管理,提供相關的條件環境,它的基礎是個人自我管理,引導是共同愿景,并以此成為一整套組織、管理模式。把教師的價值和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創造優質的師德建設環境氛圍。(作者單位為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陜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