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鑫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國家的綜合實力正在不斷增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國西部的農村地區依然存在著貧困問題,而貧困問題的出現有其自身的特點和成因,本文主要圍繞西部農村地區貧困問題的特點、成因及措施展開分析論述,首先介紹西部農村貧困問題出現的特點,然后分析存在貧困問題的原因,最后提出解決西部農村貧困問題的有效對策。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不斷加強經濟社會民生,來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但是在脫貧攻堅行動的過程當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更加落后,貧困問題依然存在,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反思,針對于西部農村地區的貧困問題采取行之有效的舉措從而實現共同富裕。
一、西部農村地區貧困的特點
(一)基礎設施差。由于西部地區基礎設施相對較差,而且環境較為惡劣,因此貧困的覆蓋面相對較深,而且程度也較深,貧困問題非常嚴重。
(二)相對貧困人口不斷增多。雖然我國開展了西部開發戰略,但是人們的生活水平并沒有很大的提高,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逐漸拉大,因此相對貧困人口逐漸增多。
(三)經濟發展緩慢,人們生活水平相對較低。由于西部地區環境較為惡劣,第一二三產業發展都相對較慢,而且招商存在很大問題,限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四)物質貧困和精神貧困的同時存在。由于經濟的落后,造成了思想文化也存在著落后的局面,精神生活不夠豐富,沉溺于封建賭博等不良思想。
二、我國西部農村地區貧困問題出現的原因
(一)自然條件相對惡劣。由于西部農村地區地形較為復雜,經濟資源相對匱乏,影響到了該地區的經濟發展。
(二)經營方式比較落后,由于西部農村地區人口文化素質低,很難推廣新技術和新思想,導致經營方式比較粗放,而且相對落后,缺乏強有力的支撐,導致產業發展的停滯第。
(三)人口文化素質較低。在西部農村貧困地區,由于人口素質偏低,不能夠采取自力更生的舉措,或者是謀生的手段,最終影響到了該地區的教育發展,從而使得西部地區的人們文化素質也很難提高。
(四)不合理的社會結構。在西部農村地區土地產權制度相對不夠完善,土地轉讓交易存在著很大的制約,導致經營方式無法向集約型過渡。而且由于西部地區經濟社會事業發展都相對較慢,各種制度政策很難有效落實。
三、解決我國西部農村貧困問題的有效舉措
(一)必須要加大對環境的保護,并且發展循環經濟。面對當下西部農村環境較為惡劣的現狀,需要進一步加大環境保護的力度,在進行環保的過程當中能夠堅持以市場為主體,大力發展地方特色產業,通過循環利用各種資源,達到經濟發展的目的,從而因為貧困人口提供就業的崗位,解決當下西部農村地區貧困的窘態。
(二)控制人口數量,并且加大對教育方面的投入。加大對教育方面的投入,使得西部農村地區的教育得到有效進步,從而幫助人們提升綜合素質,便于創新守舊的思想,發展新技術,推動社會的進步。
(三)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創新生產經營模式。正所謂要想富先修路,因此必須要完善西部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優化道路,合理利用各種水資源來使得西部地區發展生產,早日走上綠色發展的可持續道路,尤其是要改變傳統的農村經營模式,優化資源擴大經營利益,實現農村農業生產方式的有效轉變。
(四)要加強城鄉一體化建設。面對當下西部農村地區相對貧困現象日益嚴重,需要逐漸縮短城市和農村之間的差距,這就需要進一步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能夠使得優勢資源不斷向農村蔓延,使得西部農村的貧困地區得到有效的救助,從而實現快速發展。
(五)國家要加大政策扶持,給予相關幫助。西部農村地區發展基礎相對落后,因此國家應該采取一系列有效舉措,通過加大資金幫扶,技術幫扶等手段來讓少數民族地區的人們利用產業進行脫貧致富,同時要采取一系列的特殊策略,幫助西部農村地區實現脫貧攻堅。
四、結語
面對當下西部農村地貧困問題依然較為嚴峻,絕對貧苦人口不斷減少但相對貧困人口正在增多,農村經濟發展緩慢、生活較為艱辛以及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步貧困的存在,主要是由于農村地區的環境較為惡劣,經營方式相對較為粗放,人文素質相對較為低下最終影響到了西部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因此,必須要改進西部農村的貧困問題,這就需要進一步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推進循環經濟發展,有效地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的綜合素質,采取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變傳統的生產模式,才能夠實現西部農村的逐漸繁榮富強。(作者單位為南京師范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