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志陽
水利經濟是水利行業的重要部分,能夠促進我國和諧小康社會的建設并推動現代生態資源的全局發展和戰略地位的提高。我國對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十分重視,最近幾年更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有了極大的進步,水利企業的競爭力也因此有所提升,以勘測、設計、規劃、施工、運行管理為主的產業結構逐步形成。同以往進行對比,水利企業不僅在產業規模和人才配備取得了發展,還在科技實力上發生了質的變化,為企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我國的水利經濟發展仍然有很漫長的道路,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我們解決。
一、水利經濟發展的可觀必然性
水作為一種自然資源,以生態要素的表現形式,發揮著其生態效益。水還可以作為一種經濟資源,以生產要素的表現形式,發揮著增值功能,其具體表現為水產養殖、水運輸、水利工程等經濟活動。但是,我國一直強調水的自然屬性和公益性,卻忽視了水的經濟屬性,錯過了許多水利行業的發展機遇,對水利現代化的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
水是人類生存的基礎資源,不僅要實現水資源的持續利用,還要實現其經濟效益。然而,我國的水利管理現狀不容樂觀,水資源的管理和保護沒有結合在一起,致使水資源經濟開發得以重視,節約和保護水資源卻落實不到位,水資源得以保護和管理時卻又難以兼顧其經濟性。只有徹底解決這一問題,我國的水利資源才能得到有效利用。
二、水利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足
我國水利建設在不斷進步,但部分地區水利經濟發展和發達地區存在很大差距:第一,這些地區對水利經濟的建設沒有信心,沒有明確的發展目標,因此缺乏動力;第二,沒能認真落實水利經濟的建設,紙上談兵;第三,對水利經濟不夠重視,將其視為“副業”,沒有做出整體的規劃;第四,市場意識和服務意識淺薄。
(二)沒有穩定的投入
我國對水利經濟發展的投入遠遠不足,首先,沒有制定明確的政策,沒有明確規劃水利經濟建設的投入;其次,對水利經濟的發展缺乏規范化、科學化、系統化的管理,只是一味地擴大建設,沒有考慮如何使項目進入良性循環中,在設計階段不合理的問題也有很多;另外,負責人為了爭取更多資金,在立項時故意虛報自有資金,使得項目資金出現問題,最后只能通過貸款完成項目。
(三)經濟結構不合理
水利企業在傳統的經濟體制下適應相對困難,大多數水利企業是通過拾遺補缺發展起來的,數量較多,規模較小,沒有品牌優勢。水利經濟的傳統項目在當今的發展狀況不容樂觀,由于經濟市場的擠壓,水利經濟傳統項目發展受到了阻礙。雖有一些有水利經濟優勢且受國家政策支持的水利項目興起,但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不足以承托整個經濟走向。
(四)職工素質不高
水利系統的工作規模小、地區偏遠、條件艱苦,并且缺乏有效的用人機制,使人才大量流失,制約了水利經濟的發展。此外,水利企業是國家的事業單位,職工很多是憑借關系進入的親屬子女,這些職工通常專業不對口,或者文化水平不高,不能為企業的發展發揮力量。而且經營者以搞水利出身的居多,在專業方面非常優秀,卻在管理上存在漏洞,管理和經營都精通的人才很難找到。
三、促進地方水利經濟發展的途徑
(一)更新思想觀念
面對全新的發展形式,水利經濟發展要以“三種觀念”、“五個意識”為指導思想。要積極培養員工的資本觀念、資源促進發展觀念以及干部職工積極參與市場的觀念,以形成科學發展觀,為水利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思想環境。另外,要增強員工的機遇意識、競爭意識、創新意識、效益意識以及管理意識。使職工擁有獨特的眼光和精準的判斷力,以最快的速度捕獲市場經濟的發展動態,把握好發展機遇。還要及時了解相關政策,學會利用身邊的條件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二)依靠行業優勢推動水電發展
依托行業優勢來發展水利經濟使促進水利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在經濟發展全球化的時代,水利部門要熟悉自身的企業優勢,重點發展自己熟悉的項目,通過降本增效在逐漸縮小的利潤空間中獲取最大效益。
(三)加快科技創新
科技發展是企業發展的巨大動力,作為第一生產力,科技發展需要創新的支撐。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的各領域都需要不斷的改變,需要通過創新吸引其他市場主體參與。因此,水利企業的創新體制亟需加強,只有這樣才能推動科技的進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四)培養高素質人才
企業要注重提高職工的素質,加強對人才的思想培養和技術提升。尤其是管理人才,不僅要對其專業技術進行培訓,還要增加其現代管理經驗,以打造一支最強的團隊。
四、結語
綜上所述,水利經濟關乎國家的經濟發展,雖然我國地方水利經濟發展目前面臨許多問題,但只要通過正確的途徑,就能實現水利經濟的飛速發展,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作者單位為江蘇省濱海縣中山河堤閘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