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技術在各行業廣泛應用,其在金融產業中發揮重要的應用價值。線上支付雖然為交易提供了便利,但為商業銀行金融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因此,商業銀行必須重視金融數字化轉型,本文在總結當前商業銀行的金融風險管理現狀的基礎上,重點探究數字化金融風險管理措施。
一、引言
數字化金融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通過創建BAT直銷銀行、互聯網保險公司的方式規避風險因素。傳統商業銀行正處于APP推廣階段,金融環境相對惡劣,仍存在大量的金融風險,如何控制風險、實現數字化轉型,是商業銀行需要重視的問題。
二、商業銀行金融風險管理現狀
惡劣的金融環境促使商業銀行管理者提升風險管理意識,由于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機制不夠完善,因此,數字化速度緩慢推進。據資料調查可知,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由2012年3月末的億元增長至2017年9月末的億元,其中,2014年到2015年的增長幅度最大,由8,259億元增長到12,857億元,各年份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如表1所示;不良貸款率從2012年3月末的持續上升至2016年9月末的。從中能夠看出,商業銀行金融風險逐年增加,對此,應探索金融風險管理的有效措施,商業銀行金融方向管理工作勢在必行。利用風險模型對金融管理風險進行推導,并運用RAROC公式,經濟資本=資本比率×貸款數額,風險調整=凈收益-預期損失,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進行分析,其負態資產風險計算為PD=N(-d2)。
三、商業銀行金融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
(一)數字化生態系統構建
從用戶需求理論出發,商業銀行必須重視數字生態系統的構建,利用數字信息系統為用戶提供服務,以此豐富用戶的主觀體驗,滿足用戶需求,同時,還能降低商業銀行的貸款風險、資金風險。例如,某商業銀行利用RAROC公式計算資本,根據計算結果調整風險管理計劃,并與科技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利用IT技術、數據技術,助力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從中能夠看出,該商業銀行高度關注科技合作,不斷完善數字化業務流程,并站在用戶角度分析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數字化服務。應用先進的金融科技,提高金融管理效率,降低金融管理風險。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能夠深入分型市場的變化,幫助商業銀行了解金融市場的風險,此外,大數據技術的引進與應用,有利于加快數字化轉型速度。
(二)數字化金融產品管理
IT技術為商業銀行金融管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銀行作為資金流轉的重要機構,應對自身科學、準確定位,積極應用區塊鏈技術,開展試點項目作業,加大對數字技術的投入,以此縮短數字化轉型時間。同時,商業銀行應精簡傳統管理系統,以此提高各種金融產品處理效率,優化服務流程。此外,商業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金融產品能夠滿足用戶需要,數字化金融產品優質開發,在金融產品管控上應用“區塊鏈+金融”的管理模式,這不僅能夠優化商業銀行的資金風險,而且還能減少銀行經營管理的日常開銷以及證券服務費用。例如,民生銀行實踐“4朵云+1范式”金融數字化管理模式,據2017年數據報告顯示,直銷銀行客戶數萬,管理金融資產億元,分別比2016年末增長萬戶和億元;個人電子銀行客戶數達萬,比2016年末增加萬,報告期交易筆數億筆,交易金額萬億元。從數據顯示中能夠看出,商業銀行金融數字化轉型將成為必然趨勢。
(三)數字化管理工具應用
商業銀行金融風險管理,積極投入到數字化轉型之中。新型科技應用的同時,輔助新型的管理工具,轉變傳統的金融管理思想,實現風險科學防范目的。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銀行應高度重視數字系統的安全防護,應用新型的安全防護系統,避免機密信息泄漏,為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造成風險,實現對系統的防護。
四、結論
總而言之,從風險角度分析,商業銀行可通過優化業務組成的方式推動數字化轉型,規避傳統業務模式中的金融風險。利用層次分析法探討商業銀行金融風險管理現狀,對商業銀行金融管理工作數字化轉型具有重要價值。(作者單位為山東管理學院經貿學院)
作者簡介:董婧璇 女(1990-07-25) 山東省濟南市 漢 助教 碩士 證券投資、商業銀行山東管理學院經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