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曉玲
當前,受煤炭行業產能過剩、價格下跌影響,國有煤炭企業虧損嚴重,制約了國有煤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解決好企業的發展問題,推動國有煤炭企業改革既要治標又要治本,必須堅持遠近結合、標本兼治、統籌推進、綜合施策。緊密圍繞黨中央以貫徹落實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要求,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為出發點,全面推動國有煤炭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搶抓機遇推進轉型,實現以煤為基多元化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的激烈。面對機遇與挑戰,國有煤炭企業經濟體制改革,要結合我國現階段國情和企業自身實際情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扎實推進國有煤炭企業不斷向縱深改革。同時,在改革的推進過程中更要注重國有煤炭企業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與協同性,使國有煤炭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階段性進展和實效。在貫徹和落實黨中央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思想問題上,國有煤炭企業還要以辯證的觀點去對國內外政治和經濟形勢作出準確的判斷,與時俱進,用戰略的眼光從全局高度認識到國有煤炭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性與迫切性。以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大力推動國有煤炭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構建現代化的國有煤炭企業經濟管理體系
推動國有煤炭企業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是,建立現代化的企業經濟管理體系,創新國有煤炭企業的經營模式,明確權、責、利三者的關系。加強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充分發揮好基層黨組織在國有企業改革中所充當的基層戰斗堡壘作用;構建起現代化國有企業的監督管理體系,落實并維護好國有企業管理層在選人用人、薪酬分配和重大投資等方面的自主權,形成相互監督制衡的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二、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突破口
不斷深化國有煤炭企業改革力度,擴大國有企業資本的重要作用,提高國有資本的配比和使用效率,要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為改革突破口,從經營體制上改革,激發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活力,同時,要切實保證各類國有資產的合法權益,對國有資產科學定價。引入民營資本參與國有煤炭企業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構建國有企業改革容錯機制和創新包容機制,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保障,實現二者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協同進步。
三、深化管理體制改革,推行市場化經營體制
以市場為導向,國有煤炭企業應積極推動企業內部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創新,推行市場化經營體制。以政府為主導,國有煤炭企業獨立運營為輔,企業內部推行職業經理人制,打破“鐵飯碗”通過市場化選聘,調動并激活管理層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市場化經營體制在國有企業人力資源配置上的決定性作用。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石,國有煤炭企業的改革應樹立正確的人才經營意識。通過細致的精細化管理,為企業的改革發展培養和儲備人才;為激發人才的創造力,應建立符合煤炭行業特點的薪酬改革制度,通過多種形式的激烈措施,激發并調動廣大干部職工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力,為增強國有煤炭企業的發展動力,為想干事、敢干事的干部職工提供保障。
四、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突破口,化解過剩產能
受煤炭能源行業產能過剩,銷售不暢影響,煤炭市場價格下跌嚴重,企業生產經營形勢異常嚴峻。國有煤炭企業應以科學的態度正確面對問題,積極響應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去產能政策的實施,淘汰落后產能,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遺留的各類歷史欠賬和遺留問題;同時,加快傳統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以煤為基,多元化發展,不斷延伸煤炭產業鏈,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提高發展質量;為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企業應多措并舉降杠桿減負債,有效化解各類金融風險。
四、以市場為導向,改革國有煤炭企業授權經營機制
隨著社會專業分工的發展,產業集群的不斷擴大,對國有企業的專業經濟管理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此,國有煤炭企業要以市場為導向,選準切入點,對企業授權經營體制不斷深化改革,從產業結構、組織形式和經營體制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促進政企分離、國資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同時,應構建完善的國有資產監管體系,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保證國有煤炭企經濟領域改革取得實效。
(一)健全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國有企業法人治理架構
科學的企業管理模式使現代企業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根基。國有煤炭企業長期以來形成重生產輕管理的思想,國企改革首先是建立現代化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架構。實現國企治理架構的多元化,引入民營資本實現國有煤炭企業發展戰略的多元化,以股權轉讓、增資擴股和上市融資等多種形式有效解決長期以來存在的國有企業“一股獨大”的局面。國有煤炭企業通過對股權結構的創新改革帶動企業治理架構的均衡發展,進而帶動國有煤炭企業在企業管理理念、企業文化特別是企業運營機制的深入改革。
(二)健全國有煤炭激勵約束機制
市場經濟時代,面對行業競爭國有煤炭企業應進一步健全市場機制,建立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協調內外部市場環境,完善和加強激勵和約束機制。通過外資的引入推動機制的轉變,國有煤炭企業在企業經營機制的混改方面應進一步完善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多樣化探索。市場化選人用人制度領域引入職業經理人選聘體制為企業的發展源源不斷輸送高質量人力資源。通過按勞分配和按貢獻分配等多種分配方式打破傳統的“大鍋飯”主義,充分調動廣大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主動性與創造力,實現企業職工能進能出、管理崗位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減。從思想觀念上和工資分配上激活國有企業沉睡的人力資源,實現激勵相容,企業與職工共同構筑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責任共同體,為國企改革提供源動力。
(三)增強國有煤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進一步提升國有煤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創新是現代企業適應市場生存與發展,增強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增強國有煤炭企業核心競爭力還可通過引入民營資本和外資的方式,通過杠桿效應來增強自身綜合實力,構建全產業鏈模式,優化資源配置為國有煤炭企業建立具有競爭優勢的資源。同時,要有機融合各類社會資源,通過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壯大了國有企業資產效益,為打造具有市場核心競爭力的國有煤炭企業探索出了一條成功路徑。
六、建立內生性改革路徑實現國有煤炭企業的輕裝上陣
當前,國有煤炭企業改革進入“深水區”,尋求改革上的突破是當務之急。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有煤炭企業產能過剩、人員冗腫、效率低的弊端凸顯,推動傳統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以現代企業考核機制為標準,改革國有企業長期以來以規模為主的考核機制,建立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考核機制,淘汰落后產能、發展優勢產能,避免以盲目追求產業規模擴大而導致的發展泡沫。注重企業的做強做大,著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長期以來,國有煤炭企業擔負解決就業和穩定社會的部分政府職責。現階段,我國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國有煤炭企業的負擔加重,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日益嚴峻。推動國有煤炭企業改革還應從企業辦社會方面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針對企業人員冗腫的問題,通過按崗定編、精簡機構,有效解決企業人員臃腫的負擔。同時,還應壓縮管理層級,簡政放權,提高決策的靈活性。
七、建立外延式改革路徑,提升產業集中度
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優勢互補。通過建立建立外延式改革路徑,強強聯合提升產業集中度,借助“一帶一路”戰略,提升資源的利用率。打造新型的國有資產管理機構,有效化解過剩產能,推動國有煤炭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國有煤炭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和改革脫困。(作者單位為西山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多經煤焦銷售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