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莉
本文針對國家對大型集團企業不斷加強稅收管理的宏觀背景下,探討了企業稅務管理風險的內涵、內外部根源,列舉企業常見的稅務風險,并相應地提出一些完善企業稅務管理,合理防范稅務風險的意見和建議,以幫助企業更好的防范稅務風險,推動企業新發展。
一、緒論
近年,國家全面深化稅務體制改革,稅收征管方面不斷加強。大型集團企業在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經濟支柱,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引擎,是稅收的主要來源。大企業都具有集團化管理、跨地區、跨行業、跨國經營等特點,一般來講稅法遵從意愿較高,但是其集團性、行業性、政策性稅收風險一旦發生往往影響很大,所以大多數國家都將大企業作為特別的類別實行不同于一般中小企業的稅收管理方式,對納稅人實施分類分級管理,提升大企業的管理層級。
近年來,國家對大型集團企業不斷加強管理,國家稅務總局建立了千戶集團稅收風險管理名冊,千戶集團名單由國家稅務總局確定,按年度發布。千戶集團是指年度繳納稅額達到國家稅務總局管理服務標準的企業集團,全部中央企業、中央金融企業不論年度繳納稅額多少,均納入千戶集團范圍。稅務總局根據每年年初制定的稅收風險分析計劃以及掌握的相關數據統籌開展對單個集團的稅收風險分析。近年來,以千戶集團為核心的稅收風險管理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2016年至今,共對700余戶企業集團所屬2000余戶成員單位開展了風險分析,成效顯著。
二、集團企業稅務風險分析
(一)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內涵
集團企業稅務風險主要是指集團企業的所有成員單位涉稅事項少納稅或者繳納了過多的稅款。稅務風險不僅可能給企業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而且會直接影響企業的信譽度和公信力,影響企業的持續發展。
企業在處理涉稅事項時,最基本的目標是正確計算并及時繳納稅款,同時考慮防范稅務風險和節約稅收成本。如果企業因未有效遵循稅收法規的規定,造成企業未交稅或者是少交稅,企業將面臨補稅、加收滯納金、罰款、甚至判刑和形象受損等風險;如果企業未采用適合其實際經營行為的稅法,沒有有效地了解和運用相關的稅收政策,繳納了過多的稅款,則企業將承擔不必要的稅收負擔。總之,稅務風險管理的目標是保證企業涉稅行為的“合法性”和“合規性”,是企業在遵循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防范稅務風險,加強集團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確保企業在納稅義務發生時準確、足額納稅,避免事后檢查帶來的滯納金、罰款等風險,對于集團企業至關重要。
(二)集團企業稅務風險的根源
1、外部根源
主要是少量稅收條款存在不明確處,執行過程中容易造成理解不一致。由于一項規定要適用的范圍非常廣,所以制定時原則性比較強,容易造成后續操作不一致。例如集團企業在各地開展業務同質性較高,但有時會碰到當地稅務機關對某一涉稅業務的處理與其他成員所在地稅務機關不一致,對企業經營角度來說,存在不一致的風險。稅務機關也會通過不斷修訂、完善政策本身或加強后續政策解讀來解決此類問題。作為集團總部也可專項與集團總部所在地稅務機關事先溝通,為企業集團提供準確的政策適用,提高稅企雙方的稅法遵從。
2、內部根源
一是集團企業辦稅人員對稅務政策理解不到位。集團企業一般來講稅法遵從意愿較高,不會主觀偷稅、漏稅,主要是對稅務政策研究不夠深入。例如目前會計政策與稅務政策就同一類業務事項規定不同,會計上允許列支的事項但是在稅務上不一定允許稅前扣除,需要稅務人員專業判斷進行納稅調整,容易造成納稅調整不準確、不完整,形成稅務風險。
二是近年來大型企業集團內部以及集團之間的改制、兼并重組日趨頻繁,企業重組、并購方式多樣化,過程持續時間較長且程序復雜,涉及多個稅種。國家為了鼓勵兼并重組,會出臺一些稅收優惠政策,規定企業在具備特定的條件和資格的情況下,享受國家稅收優惠,但是其中少部分復雜事項的涉稅處理還不夠明晰,因此,企業很容易出現理解偏差,在不滿足相應特定的條件和資格情況下,錯誤的利用了國家稅收優惠政策,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
三、集團企業應對稅務風險的舉措
1、完善內部稅務管理機制
稅務風險內部控制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稅務風險內部控制應以企業的管理活動和業務活動為基礎,倡導企業把稅務風險管理作為公司內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自上而下控制。各省大企業稅務管理部門也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在稅務系統開發了大企業稅收內控模塊,對企業集團進行抽樣測試和評價。近年來,許多集團大企業管理層也意識到加強稅務風險內控的重要性,一些大企業專門成立了稅務部門,有的專門設立了稅務總監,并且上線了稅務管理系統,通過在線掃描認證、稅務核算、納稅申報、稅務稽核等實現稅務內部控制,稅務內控建設在越來越多的大企業中有效開展。
2、增強企業稅務風險防范意識
加強稅務風險管控,管理層面,需要企業領導層的高度重視及共同參與,建立風險管控團隊,不斷增強稅務風險防范意識,才能在根本上控制和降低稅務風險,保障企業的經營效益和維持企業的良好形象。操作層面,增強稅務風險防范意識要求企業稅務管理人員熟知我國稅法的法律法規、及時掌握最新的稅法政策、及時依據稅法政策的改革做出有效合理地調整方案、建立完整的內部會計核算機制、誠信納稅。企業只有嚴格認真地進行稅務管理,才能有效地防范和控制稅務風險,從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3、完善集團企業稅收法規政策庫
我國出臺的關于企業適用法律法規很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企業涉及的稅種15個,包括的相關稅收文件有:增值稅約500余個,消費稅400余個,企業所得稅400余個,個人所得稅300余個,印花稅100余個,關稅300余個,其他稅種文件600余個,合計2600余個,加上地方性文件多達12000余個,稅收法規體系龐大,稅務人員通常掌握不全稅收政策,無法及時吃透稅務政策文件。因此,企業應當針對自身經營特點,梳理建立企業適用稅收法規政策庫,不斷滾動修編,成為企業集團稅務人員處理涉稅事項的指南和手冊。
4、創建良好的稅企關系
創建良好的稅企關系對于企業的稅務風險防控尤為重要。企業要合規經營,依法納稅,獲得A級納稅人稱號,積極配合稅務機關的相關工作事宜,樹立良好的納稅人形象。加強與稅務主管機關的溝通和聯系,就企業遇到的涉稅不確定事項可與主管稅務機關加強溝通,深入研究和探討,提高納稅遵從,在遇到突發情況時,爭取到稅務機關的信任和解決問題的時間。同時,針對國家的新出臺的稅收優惠信息,企業開展稅務籌劃工作時,也可與主管稅務機關積極探討,看企業是否具備特定的條件和資格,以使得企業能充分享受國家稅收優惠,在征得稅務機關的批準后實施。企業與稅務機關建立互信、合作、遵從的關系,構建公平、透明、合作共贏的稅務治理體系,創建良好的稅企關系是企業防范稅務風險的重要手段。(作者單位為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