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真
一、集體企業特征
集體企業是社會勞動群體所有制企業。它是部分勞動者群體的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集體企業。與全民所有制企業不同的是,集體企業所有制是部分勞動群體占有生產資料。部分勞動所有者平等占有生產資料,局限于集體企業的內部,而沒有擴展到整個社會群體。集體企業總體來說,有以下幾個特征。第一,集體企業自負盈虧。無論屬于哪一個行業,集體企業都是獨立自主,自負盈虧的,自己決定自己的企業發展方向,盈利和虧損都由自己承擔。第二,生產資料屬于全體集體企業人員。集體企業的生產資料歸屬于集體企業的所有成員。集體企業的全體成員既是集體企業的生產者也是集體企業的經營者。因此,生產資料歸屬于全體集體企業的成員。第三,集體企業的生產經營策略由自己掌握。集體企業是一個自負盈虧的組織,無論屬于哪一個行業,集體企業都是獨立自主,自負盈虧的,自己決定自己的企業發展方向,盈利和虧損都由自己承擔。因此,集體企業的生產策略也是自己制定的,在生產策略制定上,集體企業具有自主權,他們有權管理自己的企業,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第四,集體企業收入自主分配。集體企業的收入分配不是由國家決定的,而是由企業自主決定分配的。除了納稅部分和上交國家部分的收入,集體企業的收入都是由自己根據企業的發展情況和員工的實際情況來分配收入。收入的分配方案也是由集體企業自主決定的。
二、集體企業改制途徑和產權界定
集體企業改制主要是將集體企業改制成股份制公司或者有限責任公司等等公司制形式。對于大型集體企業,可以根據資產的多少,資產比重的問題通過資產清查,資產評估等等來明確權屬的歸屬。將國有資產轉化為國有股份,將集體資產轉化為集體股份,也可以將集體企業的國家股份出售給企業員工,實現國有股份民營化。對于中型企業,可以把國家股份或者集體股份全部出售或者部分出售給職工,由國家股份、集體股份和職工個人股份組成的股份合作制公司?;蛘呷坑陕毠す煞萁M成的股份合作制公司。對于小型集體企業,企業可通過資產清查,資產評估等方式將集體企業的資產歸屬權確定,把企業改制成由員工持股的合作制企業,或者并把這部分資產以出售的方式出賣給員工或者個人,使其轉化為私人經營。
集體企業在改制時,需要將產權進行界定。集體企業產權界定的基本原則是“誰投資歸誰所有,誰投資誰受益”。根據這一原則進行集體企業的產權界定。具體操作為:第一,國家投資和國家的投資取得的收益,產權歸國家所有。第二,集體經濟組織投資及其產生的收益,產權歸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第三,社區經濟組織投資及其產生的收益,產權歸社區經濟組織所有。第四,職工個人投資及其產生的收益,能夠區分的,歸個人所有,不能區分的,歸勞動者集體所有。第五,利用集體的公益基金投資產生的增值部分,歸勞動者集體所有。第六,各種稅收返還,政府補貼等等,除了有約定外,歸勞動者集體所有。第七,集體企業研制的無形資產,各種專利,軟件著作權等,歸勞動者集體所有。
集體企業改制的流程主要有9大點。第一,產權界定和國有資產處置。產權界定主要是國家依據相關產權界定原值去劃分哪些是屬于國家的資產,在集體企業改制時,企業可以繼續持有這部分資產,但是需要繳納相關的資產使用費,或者將這部分資產作為國家的股份進入企業中入股。第二,確立企業的改制方案。集體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有多種改制方案,如改成股份制,有限責任公司制,股份合作制等等。具體的形式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改制計劃和改制方案。第三,進行資產評估。第四,制定相關章程。第五,報相關部門進行審核。第六,出資及驗資。第七,明確法人治理結構。第八,召開公司的創立大會。第九,注冊并登記。
三、集體企業改制的難點
第一,國有資產流失問題。集體企業改制存在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國有資產流失問題。國有資產流失主要體現在集體企業未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辦事,將屬于國有資產的產權劃分為勞動者集體產權。將一些本該屬于國家的資產無償提供給企業使用,并且通過財務報表作假等手段將國有資產減少,增加個人或者集體的資產。除此之外,企業還故意給資產評估師少提供資料,使其評估價值不準確,而進一步減少國有資產。第二,改制后經營困難。部分企業改制后,出現經營困難的情形。主要體現在很多企業改制后,長期大量借款,購買固定資產等,使得流動資金不足,經營業績下滑導致借款都難以償還。由于沒有根據會計準則記賬做賬,很多改制后的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嚴重下降。并且,在改制前出現的應收賬款出現收不回,預付賬款長期掛賬,存貨積壓可變現凈值下降等等現象,在改制后依然沒有解決。因此,很多企業出現所謂“潛虧”現象。第三,下崗人員安排問題。雖然說,集體企業改制前,集體企業會制定相關的職工安置方案來解決下崗人員的就業問題。但是,實際情況是,下崗人員多,就業崗位少。面對這種情況,依然存在很多下崗人員找不到工作,或者賦閑在家的情況。大量的下崗人員會導致社會不安定等等現象出現。如何安排集體企業下崗人員再就業這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一個大問題。因此,改制企業下崗人員的安排問題也是集體企業需要考慮的一個重大問題。
四、集體企業改制的相關建議
第一,尊重企業的自主權。在集體企業改制過程中,不能進行所謂“一刀切”處理。應該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企業改制方案。不是所有企業都適合改組為股份制企業,有的企業可能需要轉變成股份合作制或者有限責任公司制度。而個別地區或者企業采用資產剝離等方式對好的資產進行剝離,從而重組上市,但是另外一些資產就面臨資產損失,甚至資產流失的狀況。因此,在企業改制中,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狀況去制定相對應的政策和方案。使得整個方案有助于改制企業更好地發展。第二,加強企業管理。在改制前出現的應收賬款出現收不回,預付賬款長期掛賬,存貨積壓可變現凈值下降等等現象,在改制后應當加強財務管理。加強企業的財務管理,清理改制前的往來賬款,處理堆積的存貨,并且將相關的預付賬款沖減相關的費用。理清楚賬目,從而使得財務賬目較為清晰。另一方面,需要重新建立企業的內部控制,完善相關財務制度,明確相關財務責任。使得財務工作更加規范,財務信息質量更加透明。第三,做好下崗職工再就業工作。做好下崗再就業問題需要從企業,國家和職工個人三方面共同努力。首先,企業職工個人應當轉變相關的就業觀念,個人創業等等觀念需要加強。其次,企業應當加強相關就業培訓,增強再就業人員的競爭力。最后,國家應當保證這些再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補貼,不能讓這些再就業人員再找到工作前可以領取最低生活保障基金,從而能夠維持基本的生活。
綜上所述,集體企業改制需要規范性的文件指導,也是國家政策制定的一個難點。為了規范相關的集體企業改制,國家也在不斷地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本文在闡述了集體企業改制的特征,改制途徑,改制難點之后,提出了集體企業改制的相關政策建議,包括尊重企業的自主權,加強企業管理,做好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等等。以上政策建議的提出希望能夠為集體企業改制做出一定的參考和建議。(作者單位為長春市手工業合作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