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惠
本文首先明確中小企業稅收籌劃制度的相關概念,包括其具體含義及特點。其次對我國現有稅收政策和中小企業現狀的分析,確定了中小企業稅收籌劃的發展空間和可行性條件。最后,分析我國中小企業在稅收籌劃中所遇到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建議和對策。
一、引言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生產技術水平低下,產品缺乏競爭力,財務管理能力不強,經營管理不善,負擔過重等問題,中小企業如何充分利用稅收籌劃來降低稅收負擔,增強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是當前廣大中小企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一、中小企業稅收籌劃的概述
(一)我國中小企業的界定
我國的中小企業標準是根據企業職工人數、銷售額、資產總額等指標,結合行業特點制定,該規定適用于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本文將中小企業界定為除大型企業外的所有企業,包括中小型法人企業和中小型非法人企業,包括個體戶。
(二)我國關于稅收籌劃的界定
在我國,稅收籌劃是指在法律規定許可的范圍內,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盡可能取得節稅的經濟利益。稅收籌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和使納稅人的合法權利得到充分的享受和行使。
稅收籌劃包含三個特征:
1)合法性。表示稅收籌劃只能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進行,與偷稅、避稅等行為不同。稅收籌劃是企業在遵守法律的情況下,通過決策選擇來降低稅收負擔、增加利潤,是合法行為。
2)籌劃性。由于稅收規定具有針對性,納稅人和征稅對象不同,稅收待遇也往往不同,這就向納稅人表明可以選擇較低的稅負決策。
3)目的性。表示要取得“節稅”的稅收利益。這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選擇低稅負。另一層意思是滯延納稅時間(有別于違反稅法規定的欠稅行為)。納稅期限的推后,也許可以減輕稅收負擔(如避免高邊際稅率),也許可以降低資本成本(如減少利息支出),不管哪一種,其結果都是稅收支付的節約,即節稅。
二、我國中小企業稅收籌劃的空間和發展條件
(一)我國當前的稅收政策以及中小企業發展的現狀
1、我國當前的稅收政策
在我國現行稅收制度中,涉及到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有:(1)自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20萬元(含2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2)自2014年10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對月銷售額2萬元至3萬元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對月營業額2萬元至3萬元的營業稅納稅人,免征營業稅。
2、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現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中小企業發展迅猛。僅從數量上講,已經成為推動國家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據有關部門統計,中小企業創造的產值和服務價值已經占了國民生產總值的60%左右,中小企業上繳的稅收占了我國稅收總。額的50%左右。從這些數據看,中小企業已經成為近期國民經濟的主要增長點,在促進就業、加快技術創新、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對于我國經濟發展都有深遠影響。
(二)我國現行稅制下中小企業稅收籌劃的空間
我國現行的稅制層次復雜,稅種多樣,差別性大,給企業開展稅收籌劃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1、稅收優惠政策的籌劃空間
近年來,政府對中小企業的越來越重視,在稅收方面給予中小企業很多優惠政策。特別是2007年3月新出臺的《企業所得稅法》,稅收優惠的范圍廣、差別大、方式多,中小企業決策者可以通過改變經營決策來擴大適用優惠政策的范圍和延長優惠政策的時間。
2、稅收制度要素的籌劃空間
稅收制度是企業履行其納稅義務的直接依據。構成稅收制度的基本要素包括征稅對象、納稅人、稅率、稅基、計稅依據及其他要素,每個要素都會對稅負及稅收籌劃產生直接的影響,分析研究各稅種最基本的要素及其規定,尋找籌劃空間,是稅收籌劃的一條捷徑。
3、會計制度的籌劃空間
會計制度只是就一般性的會計規范做出規定,而將剩余的特殊會計政策留給企業自己解決,以使企業能對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及時做出靈活反應。這給企業進行稅收籌劃提供了空間。
(三)我國進行中小企業開展稅收籌劃的可行性條件
1、宏觀環境可行性分析
中小企業采取稅收籌劃雖然暫時降低了國家財政收入,但有利于國家經濟政策的實施和產業政策的合理調整,從長遠來看,更有利于國家稅源的擴大,推動國家財政收入的增長。國家對正當的稅收籌劃行為持有肯定的態度,這為中小企業的稅收籌劃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環境。
2、微觀環境可行性分析
(1)經濟上可行
稅收籌劃帶來的直接和間接的經濟利益,是中小企業開展稅收籌劃的內在驅動力。通過稅收籌劃,企業就可以在不違法的前提下不納稅或少繳稅,給自身帶來直接接的經濟利益.實現企業的利潤最大化
(2)技術上可行
隨著會計行業逐漸規范,會計從業人員素質顯著提高,會計核算水平,財務管理水平和對稅收籌劃的認知水平及實踐能力都逐漸提高,加上稅收中介機構的發展,稅收代理的推廣,技術條件大為提高,使得中小企業的稅收籌劃在實踐中成為可能。
三、我國中小企業稅收籌劃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一)我國中小企業在稅收籌劃中產生的問題
我國中小企業稅收籌劃觀念落后,認為稅收籌劃就是少繳稅,只要能不交稅、少交稅,減輕稅負就是稅收籌劃。另外企業中參與稅收籌劃的從業人員,主要為企業內部的財務人員,其知識面普遍較窄,缺乏國內外稅法、法律和企業經營方面的知識,綜合素質有待提高。還有一些中小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過程中只考慮收益、減負,沒有考慮到企業稅收籌劃中會遇到的風險。
(二)針對我國中小企業稅收籌劃的問題的解決方案
1、提高中小企業稅收籌劃的意識。
首先,中小企業應當增強其依法納稅、合法節稅籌劃的意識。改變稅收籌劃即少交稅的觀念,稅收籌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其次,加大對稅收籌劃領域的研究工作,為中小企業實施稅收籌劃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稅務征管人員也應該在執法過程中讓納稅人了解到其享有的稅收籌劃權利,以減少納稅人為減輕稅收負擔而實施的違法行為。
2、培養稅收籌劃人才、引入中介機構
首先稅收籌劃工作是一項涉及知識面廣,專業技能強的工作,企業應當首先提高財務部門人員的素質,加強其對國家稅收政策及經營管理方面的知識,使之在法律范圍內進行合理的稅收籌劃設計,同時要加強與稅收籌劃服務部門的合作,從而提高本企業稅收籌劃人員的專業素質。
企業也可以引入中介機構稅收代理機制,通過稅收中介機構能更好的為企業提供合適的稅收籌劃方案,提高中小企業稅收籌劃質量。
3、樹立風險意識,防范稅收籌劃風險
中小企業對于稅收籌劃應當具有風險意識,盡早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風險。
首先中小企業應當隨時關注國家稅收政策的變化和調整。稅收政策會為了國家宏觀調控的需要而不斷完善、修正。這就需要企業不斷了解稅收政策,準確把握,才能做出合理、合法的稅收籌劃方案,避免風險。
其次,在實施稅收籌劃時應當充分考慮企業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多方面考慮稅收籌劃方案,最終選擇合適的方案,以最大程度的避免稅收籌劃帶來的潛在風險。
最后,應該聘請稅收籌劃專家來進行評估、分析,以提高稅收籌劃的規范性和合理性,進一步減少稅收籌劃的風險。
四、結論
開展稅收籌劃不僅僅符合國家政策要求,而且對于中小企業減輕稅收負擔、提高競爭力有很重要的意義。中小企業還需進一步加強對稅收籌劃的認識,提高專業人員素質,同時加強對稅收籌劃風險的防范和控制。(作者單位為山西焦煤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