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倩
歷史的積淀、偉大的時代、向善的國人、肥沃的土壤,孕育出“道德講堂”這樣極具生命力的道德教育形式,數萬所“道德講堂”好似一朵朵真善美的道德之花,在中華大地上綻放出一個暖意融融、愛心涌動的春天。開展道德講堂,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道德講堂能否具有生命力,關鍵在于是否具有體現(xiàn)時代特色、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鮮活內容。因此,要下大力氣挖掘各類素材,提煉加工,教育引導大家提升道德素養(yǎng)和文明程度。既可以本單位的人講本單位的事,也可以“請進來,走出去”,相互交流,拓寬視野。廣泛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念,推動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社會風尚。
一、貼近實際,保持生命力
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三貼近”原則是宣傳思想工作長盛不衰的法寶。建設“道德講堂”,緊緊扣住了經濟社會轉型升級、人們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多元多變這個最大的實際,充分利用多年以來常州道德建設已有的基礎,賦予“道德講堂”以時代所需、社會所急、群眾所盼的內涵,讓群眾選群眾、群眾評群眾、群眾學群眾,春風化雨般地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質,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形成風清氣正、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氛圍。
道德講堂的創(chuàng)新實踐,就是要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新形勢,把思想道德建設和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緊密結合,把深邃的理論用簡單質樸的語言講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說明白,真正構筑一個讓群眾說得上話、說的出話、說得清話的嶄新平臺。要大力開展“身邊好人”選樹活動,定期推出“身邊好人”,源源不斷的為道德講堂提供素材。
二、知行合一,發(fā)揮引導力
知行統(tǒng)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把觀念內化為人們的自身修養(yǎng),把要求轉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從而實現(xiàn)認知與踐行的統(tǒng)一。“道德講堂”通過宣傳一個個來自群眾、群眾信得過的先進人物,傳播一件件細微處見精神、平凡處顯偉大的優(yōu)秀事跡,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基本內容形象化、具體化,使其更加可親、可敬、可信、可學,引導人們從現(xiàn)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積小善為大善,積小德為大德”,自覺成為道德的傳播者、踐行者。
通過“道德講堂”教育引導廣大群眾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把傳統(tǒng)道德觀念與現(xiàn)代的個人品德、家庭美德、職業(yè)道德、社會公德一起帶到市民身邊。同時,認真學習借鑒兄弟城市的成功經驗和先進理念,在活動開展時注重實踐,鼓勵市民將在“道德講堂”中所看、所學、所想帶進工作生活,以學習指導實踐,以實踐鞏固學習,做到了學習與實踐相統(tǒng)一。
三、分層漸進,增強帶動力
由于人們所處地位、環(huán)境和受教育程度的差異,致使人們的道德狀況呈現(xiàn)出多樣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不能“一刀切”,不能強求一律,必須區(qū)分層次,循序漸進,鼓勵先進,照顧多數。“道德講堂”充分考慮人們道德狀況的層次性和差異性,設置不同類型的講堂,每一種類型的講堂又根據主要對象,設置不同的工作側重點,在內容設置上也各不相同。這樣的設置安排,無疑增強了針對性和吸引力,使得“道德講堂”的受歡迎程度不斷提升。
要不斷培育、挖掘、宣傳來自當地或本單位的群眾身邊的道德典型,以身邊的道德典型感染、教育、帶動身邊人,這是各地、各單位必須要做的基本工作。有了一定數量的身邊道德典型,使講堂宣講更有的放矢、富有成效。各地要積極研究制定《“道德講堂”建設考核辦法》,形成定期檢查、年終考核、總結表彰等制度,確保“道德講堂”長效開展。
四、全民參與,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
堅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fā)揮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取得成效的關鍵。建設“道德講堂”就是按照“群眾參與、群眾推動、群眾受益”的思路,激發(fā)群眾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設一個群眾易于參與、樂于參與的平臺,讓群眾承擔起發(fā)動者、推動者、參與者和受益者的角色,吸引越來越多的群眾主動投身到道德實踐中來,引導他們實 現(xiàn)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同時不斷提升社會管理水平。
在宣講過程中,必須結合當前道德領域存在的一些難點、熱點問題以及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問題,確立講堂內容和宣講形式,把深刻的道理用群眾樂于接受的方式說明白、講清楚,引導廣大人民群眾不斷提升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各類講堂開講時,在規(guī)定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對宣講內容、宣講方法、宣講形式作進一步創(chuàng)新。讓全民參與,才能激發(fā)道德講堂的創(chuàng)造力。(作者單位為湖南省岳陽市人防工程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