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 閔萱
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是高校實踐育人的重要手段,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新途徑。它既是培育全方位,高素質人才的新嘗試,也是大學生服務社會的重要渠道。近年來,我院思政工作契合時代的脈搏、專業的特色和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遵循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強化“四個服務”意識的精神,以志愿服務為主陣地,不斷創新,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構建以志愿服務為主線,凸顯專業特色和專業技能的、以實踐為主的常態化人才培養體系
民政與社會工作學院是以民政類專業為主的文科性學院,專業設置都與民政工作緊密相關,與民生緊密切合?!吧蠟檎謶n,下為百姓解愁”一直是專業建設遵循的基本原則,公益、奉獻等是學院一直倡導的專業理念,學院出臺文件,以培養學生民政精神為抓手,要求學生每學期完成20學時的志愿服務活動,計2個素質拓展學分。該制度的實施成為我院卓越校建設的亮點和創新點。
該模式有以下要求:一是要求大學生結合專業,主動聯系社會服務機構,提供專業性服務;二是必須完成一定時數,即要求每個專業學生每年要完成40小時以上的志愿服務活動;三是配備人手一冊的服務手冊,必須有認證機構予以認定,否則無效;四是納入素質拓展學分;五是專業教師給予專業性指導。
我院全部學生注冊參加志愿服務團隊,近三年共計出動萬余人次參與各種社會服務活動,累計30余萬服務小時,有效服務數十萬人次。
二、構建以制度為保障,教師為指導,行業導師為督導的區校共同體志愿服務模式
學院制定制度,要求各個教學系室主動聯系社區,聘請社區一線工作人員為督導,構建以制度為保障、教師為指導、行業導師為督導的區校共同體“志愿服務”模式,提升志愿服務的水平。
學院要求學生在每學期開學初擬定計劃,主動走出校園,走入社區、機構開展服務,聯系對口服務單位和對象,實現了常態化。以學校為中心,向周邊輻射。學校周邊社區成為服務的重點區域,學生的足跡遍布長沙市的大街小巷,搭建了區校共同體,融洽了校企政關系。同時,學院要求服務單位和對象簽字認證,避免了服務虛化的傾向,加強了學校、學生和社會的溝通,更保證了服務質量和數量。
三、創建學生公益創業孵化基地,營造良好創業氛圍,培育精品志愿服務項目
學院積極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支持學生開展公益創業工作。學院組織開展常規性的創業意識教育;重點扶持有創業意向的學生嘗試創業;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組織學生創業團隊參加相關創業競賽;聯合社會服務機構創辦“公益創投比賽”,培養學生創業意識。
每年我院都有十幾位學生入住本院的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學生積極投身公益創投事業?!袄闲『ⅰ蓖兄驹阜枕椖?、長沙市雨花區圭塘街道“失獨”家庭志愿服務項目、“醫心人”——醫務社工服務項目等項目是其中的佼佼者。“筑夢社區,做品牌社區服務人”——社區公益講師培訓與服務項目獲湖南省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提升工程項目立項,“志愿助殘,扶弱援心”殘疾人服務項目獲得2016年湖南省首屆志愿服務大賽項目銀獎。 “青穗公益”青少年公益創業團隊2017年共向社會提供志愿服務1953人次,服務時數超過1.5萬小時。項目曾獲2017年湖南省大學生互聯網+創業大賽三等獎、湖南省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湖南省青年社會組織公益創投大賽優勝獎。志愿服務正在逐步走向品牌化。
四、結語
馬克思說,“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和關注青年在基層實踐中鍛煉成長。他指出,要重視實踐育人,堅持教育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認識國情、了解社會,受教育、長才干,不斷拓展學生社會實踐的平臺和路徑。我院將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將志愿服務與人才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志愿服務機制化、專業化、常態化和品牌化,通過志愿服務提升學生專業素養。(作者單位為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
該文系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2017年度黨建思想政治研究立項課題成果(序號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