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開勇
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體系是一個企業的核心所在,其作用能否有效發揮關系著企業是否能取得長足的發展,它關系著每一個員工的個人利益,關系著企業是否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體系作為不可或缺的管控手段,能否防止或發現并糾正潛在重大錯報或風險,就需要企業高度重視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和完善。
一、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概述
(一)內部控制的概念
內部控制是為合理保證單位經營活動的效益性、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規的遵循性,而自行檢查、制約和調整內部業務活動的自律系統。其貫穿于經營活動的全部過程,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等要素,并受董事會、管理階層及其他人影響。
(二)風險管理的概念
它是一個從戰略制定到日常經營過程中對待風險的一系列信念與態度,目的是確定可能影響企業的潛在事項,并進行管理,為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提供合理的保證。為使企業有關規章制度和為實現經營目標而采取重大措施的貫徹執行,保障經營管理的有效性,提高經營活動的效率和效果,降低實現經營目標的不確定性,尋求風險優化措施,專注于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利益最大化。
(三)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關系
風險管理不僅僅關注內部控制建立,最主要的是關注內部控制的運行和評價,風險管理比內部控制的范圍要廣泛得多;在風險管理框架下的內部控制試圖尋求一個有效切入點使得內部控制真正作為組織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嵌入組織內部,使得內部控制能為戰略目標的實現多做貢獻;依照風險管理的整體控制思維,擴展內部控制的內涵和外延,將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作為一個整體為實現目標提供保證,這一整合的過程提高了內部控制與組織的整合性和全員參與性。
二、構建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作用
(一)防止或發現并糾正潛在錯誤
風險一旦發生,就會給企業帶來損失或不利影響,因此,我們應當重點考慮企業現有的控制是否能夠以及如何防止或發現并糾正潛在的重大錯誤和風險,如果企業內部控制設計合理且得到一貫執行,則,它能夠防止錯誤的發生,如果防止不了,起碼要能夠發現該錯誤或潛在風險。當然,如果發現了錯誤和風險,毋庸置疑應當加以防范和糾正。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體系就是基于這樣的風險防范,通過一系列的務實、高效的管理機制,對企業進行有效的管控,促進企業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二)提升企業整體管理水平
內部控制體系是面對整個企業所進行的科學管理,在實現有效地風險評估的過程中,所進行的內部有效管控方法,對于企業內部和企業員工都有很好的應對機制,通過提高每一個部分的管理,從而實現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增強企業的內生動力,能夠讓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充實和完善,從而實現管理水平大幅提高,獲取更多、更好的效益。
(三)對企業內部控制活動的持續優化
內部結構的優化能夠進一步增強企業發展活力,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一定的發展契機,同時,對于一些風險大的、必要的步驟和環節進行風險識別、評估和重點監測。對于這些關鍵點,企業要加大內部控制力度,在找準風險關鍵點和內部控制點以后,要重新進行企業內部的管理和制度進行調整,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予以防范和化解,以滿足和適應企業的新發展。
(四)對企業內部監督機制的完善
在對內部審計系統進行建設的過程中,要明確審計人員的職責所在,明確與其他的職能部門分開,設立專門的人員進行管理,對企業的各個方面,進行審計核查,建立一套從上至下的監督體系,力求避免出現漏洞或缺失。另外,內部審計的范圍也應該適度擴大,既能對企業內部進行有效的監督,也能對企業外部的一些經營活動進行監督,同時,擴大監督體系的主體,不僅僅局限于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也可以是普通員工對于違法違紀的舉報等。
三、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存在的問題探究
(一)內部控制環境較為薄弱
(1)一些企業由于在思想上對內部控制管理不夠重視,使得其管理工作開展缺乏針對性,降低了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水平;(2)實踐中因某些企業的職責分配及組織結構不夠合理,且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缺乏創新,也會影響其管理效率和效果,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風險識別、評估、防范不到位
(1)某些企業在實踐中由于自身的風險識別能力較差,在應對風險因素的過程中缺乏應有的敏感性,且大多采用了事后風險識別方式,使得企業風險識別、評估、防范能力不足,對其內部控制管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2)在風險評估過程中,由于多數企業偏重于內部風險分析,對外部風險分析涉及相對較少,風險評估不到位,從而加大了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方面的問題發生率。由于以上環節工作不到位甚至出現嚴重偏差,某些企業自身的風險應對措施蒼白乏力,相應的風險應對工作既無效率更無效果。
(三)內部監督不到位
企業生產經營實踐過程中的內部監督是否到位,體現著其內部控制管理水平,關系著相應的管理工作效率、效果和效益。某些企業的內部監督不到位,使得與之相關的內部管理工作水平有所下降,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和效果。具體表現為:(1)內部監督過程中由于對業務類型、工藝流程等缺乏深入細致的了解,使得相應的監督工作落實不到位;(2)對內部監督的功能特性了解不充分,且在這方面的監督力度有待加強,導致內部監督的實際作用發揮不充分,難以達到有效的內部控制管理要求;(3)由于專業勝任能力的缺乏、職業道德的喪失、未能保持獨立性和應有的職業懷疑等因素的影響,都將不同程度的導致監督不到位,達不到預期的工作效果。
四、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有效結合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轉變管理理念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致使企業面臨的風險和機會呈現多樣化,在不同程度上刺激和制約著企業進一步發展。因此,企業有必要進一步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及時識別重大風險隱患,并采取行之有效具有針對性的措施予以防范和化解潛在重大風險隱患。通過建立完善的企業管理制度,關注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內容,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制度體系,并持續不斷改進和優化,形成更具操作性的管控體系。
(二)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加強部門聯系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健全企業的風險識別、評估、應對機制,適時掌握企業的經營情況,以便于為后續內部控制奠定基礎。同時,加強部門的聯系,結合專業能力和分工對企業風險綜合評估,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可靠依據。結合國家相關政策和制度,依托于風險管理理論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從而有效實現風險識別、評估和應對。
(三)建立信息溝通平臺,實現信息共建共享
為了有效提升企業內部控制水平,應該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建立信息溝通平臺,實現企業信息共建共享。同時,加強工作人員業務能力和專業素養培養,在充分掌握信息技術,降低人工勞動強度的同時,提升工作效率。企業內部信息及時傳播共享,幫助企業經營管理者充分了解企業運營情況,在此基礎上做出合理的管理決策,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總之,企業必須通過建立健全有效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體系,及時、有效的進行風險識別、評估、應對,確保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持續不斷的獲取新的競爭優勢,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在提升企業管控水平的過程中,應給予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更多的關注,持續不斷的優化和改進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體系建設,豐富企業管控的工作方法和內容,使企業得到新的更大的發展。(作者單位為云南銅業股份有限公司營銷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