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萌 楊航 才讓加
家庭農場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創新性農業發展主體,在家庭農場經營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家庭農場的融資變化一直影響制約著家庭農場的發展。不管是前期家庭農場的基礎設施建設,中期對家庭農產的經營管理,還是后期對農產品銷售,這一系列生產過程都要足夠的資金才能維持運營。當然,影響山東省家庭農場發展受諸多原因影響,但是融資是家庭發展的關鍵性因素,資金量大小,決定這家庭農場發展的經營領域和未來的發展形勢。所以,本文通過分析山東省家庭農場融資現狀,及融資過程中山東省家庭農場要哪些融資問題,出現這些現實的融資又該如何去應對,最后對山東省農場經濟的發展需要提出的一些可行性的建議,從而,實現山東省農業經濟進一步向前跨越發展。
一、引言
融資問題是發展家庭農場的關鍵,拓寬融資渠道,山東省地處中原,具有天然的農業生產發展的地理優勢,借鑒西方農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多渠道進行融資,開展家庭農場集約化式的經營運作,是提升農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農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思路。山東省家庭農場正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社會認可度有待提高,各個領域支持不到位,發展面臨著諸多困境,融資問題是最明顯的。解決好融資問題,對于未來家庭農場的發展壯大、農業技術革新、提升農業生產力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開展家庭農場,是符合中國農業經濟發展的新潮流,發展現代農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新的生產方式。
二、山東省家庭農場的融資發展現狀
根據山東省工商行政部門最新調查統計顯示,目前已有4800家家庭農場在山東省工商局注冊登記,以山東省某市為例,2017全市200個家庭農場經營多個領域的經濟作物,包含種植糧食,蔬菜、花圃,又同時借助現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采用集約式機械化種植。為了鼓勵本市家庭農場的發展,市農業局熱切響應一些相關實施和改進山東省農業部積極家庭農場發展的政策方針,政府財政資金支持,稅收方面實行優惠。在全市165家家庭農場中,種植方向以主要以糧食玉米、花圃、蔬菜,油菜花生等經濟作物為主。也從而帶動了數千名農場勞動力就業,有力地推動地方農業經濟的發展。
(一)融資方式現狀
目前山東省家庭農場的融資方式還是以私下借貸為主,用于家庭農場運營資金量很有限,嚴重束縛了家庭農場的成長進步。根據對山東省家庭農場的融資狀況通過調查分析后,山東省的家庭農場的融資方面正處于發展“瓶頸期”,受限多融資規模小,融資方式單一,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金融機構貸款。家庭農場建立早期階段,處于資金運轉的關鍵時間,一些農場主考慮利用貸款的方式來應對融資問題。但是“銀行貸款難”的社會現象在我國很常見,在農場融資方面也是同樣如此。銀行業往往對家庭農場融資所采用抵押擔保體制,規定比較嚴苛,然而家庭農場主可提供的抵押產品十分有限,及時作為固定資產的土地,如果用于抵押,就必須硬性要求是非流轉土地。
民間資本自籌。我們都知道以后家庭農場的規模會進一步再擴大,農業基礎設備也需要不斷進行換代升級,如果僅僅是依靠政府一些財政補貼,家庭農場肯定是沒法正常運營管理,目前,山東省的家庭農場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充足自有資金支持,一些家庭農場主用于農場的建設的資金投入往往很大,政府的財政資金支持有限,而這些資金的來源幾乎出資自籌。其中自籌優點之一就是,又因為沒有金融機構來接受的其有效的抵押產品,最后導致農戶沒有辦法申請到銀行貸款,融資就成為了農場發展一大阻礙。據有關數據調查顯示,有將近90%以上的家庭農場在最初的資金構成主要還是以固有家庭資金和親朋好友借款為主。比如,山東省正陽縣陸軍所擁有的家庭農場從開始建立到正式投入運營一共投入資金400多萬,因為金融機構來接受其有效的抵押產品,根據個人財政經濟狀況和對家庭農場未來收益預期評估,商業銀行最多為其提供30萬的貸款,個人住房抵押,其他可抵押的財產。
國家財政資金支持。自中央一號文件發布以來,我們國家最近幾年一直比較重視家庭農場的發展,無論是在土地優惠政策上,還是在資金扶持方面,政府也在積極努力的推動。盡管如此,這些政府投入遠不能夠滿足農戶用于建設農場的需求。但是,各個地方的發展存在差異性,經濟水平不同,導致了一些地區政府的財政投入資金不同,此外,我國財政部門至今還有針對家庭農場融資的設置專項款。政府要給予相應政策資金支持和稅收減免或優惠,重點要關注專業農業生產大戶,對土地流轉進行規范管理,鼓勵運用新型農業生產技術,群眾不斷地完善家庭農場基礎設施。發展農業現代專業化、集約化發展,以解決“田由誰種”的實際發展問題。
(二)家庭農場融資規模狀況
家庭農場與傳統農戶相比,具備集中規模優勢,對資金的需求量比較大,在家庭經營、適度規模、市場化經營方面等需要投入大筆資金,家庭農場是屬于精細化的運作,從家庭農場資金投入、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經營管理勞動者素質等對資金的需求量是十分大的。大多數家庭農場戶集中在20萬到50萬之間,50萬以上的農場戶數不到總戶數的30%,由此可以看出山東省家庭農場資金投入量十分有限,農場發展資金供給明顯不足。
三、山東省家庭農場的融資發展問題
(一)內部融資積累不足,資本供給缺乏
山東省大部分家庭農場還是以過去的簡單種植和喂養為主,農業經營品種有限,種植領域包括糧食、蔬菜、油菜、花生、玉米等一些常見經濟作物,也有雞鴨、牛羊等一些家禽。沒有發展特色,單一的農業種植方向很難吸引到外部的投資,目前家庭農場的發展,并沒有與現代化新型綜合生態農業相結合起來,比如家庭農場可以同鄉村旅游業搭配起來,開展家庭農場特色旅游項目,采摘農場作物,感受鄉村自然風光,這既可以發展鄉村旅游業,也能夠為家庭農場主帶來自現金收入。山東省家庭農場目前依然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各方面農業基礎設施尚不完善,受自然環境條件的影響,農場可持續健康發展后勁發展不足,發展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
(二)融資渠道單一且不暢
據走訪調查顯示,山東省家庭農場目前的融資渠道十分單一,主要就是銀行信貸和民間借貸兩種。由于家庭農場剛興起,信用較低 ,金融機構可供貸出的資金十分有限,而且貸出的資金額度和貸款期限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家庭農場的發展,不能迎合家庭農場的發展要求。民間信貸存在的弊端更多,如果向自己身邊的親朋好友借款,但是往往借到的資金十分有限,如果是向高利貸公司借款的話,往往又是利息成本比較高,可能會面臨著還款危機。現在山東省農村金融市場中,家庭農場可以尋找依靠支持的主要還是農村信用社,在山東省農村地區,一般都是農村信用社的營業服務網點最多,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農村金融市場中信貸資金規模,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所能為家庭農場提供信貸資金,及其微小。山東省家庭農場剛剛興起,綜合實力不高,同普通的地方企業對比而言,農村信用社對家庭農場借貸融資額度非常高,貸出資金很少,家庭農場融資途徑單一不暢通,大多數農戶融資都是依靠私下里個人名義向外借貸資金,才能家庭農場正常運營發展。
(三)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不健全
盡管山東省政府一直比較關注山東省農村地區“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也在一直響應中央政府“新農村建設”國家政策方針,對家庭農場的融資發展也表示肯定的態度。但現實的實際情況就是,在具體的政策在履行方面存在很多不到位的地方,比如家庭農場的法律法規缺乏,政策制度不明確、宣傳工作不到等,最終導致一些惠農政策并沒有切切實實地認真落實。而且,目前山東省的惠農政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經營規模較大的家庭農場得到的資金支持往往小農場高的多,這就在一定方面影響到小家庭農場經營發展的積極性。
四、山東省家庭農場融資建議
(一)創新金融服務方式,擴寬融資渠道
家庭農場要想取得更多的融資資金,政府要就要積極為農場“牽線”,鼓勵支持金融機構同家庭農場合作。目前在鄉鎮地區,可以直接為農業發展提供金融服務機構主要以農村信用社為主,受自身發展定位的影響,農村信用社所能辦理的金融業務能力十分有限,往往不能完全適應家庭農場融資發展要求。所以在鄉鎮地區增添一些農場信用社金融服務網點,以方便家庭農場主進行辦理融資業務,此外,通過創新金融服務方式,提供一些支付方式,如網上銀行、電話銀行、微信紅包、余額寶等新型快捷支付方式。目前,山東省要家庭農場要發展高附加值的產業,必須要得到農村金融機構的支持,才能有足夠的資金,維持家庭農場可持續發展。
(二) 加強農場信用擔保,推進“農企合作”
山東省大多數家庭農場的信用擔保能力十分有限,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即通過建立擔保基金,使家庭農場與金融機構、公司、政府按照一部分百分比來均衡承擔擔保基金的費用,其目的是通過這種協保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既有助于分散信貸風險,也有助提升家庭農場的融資信用,提高銀行等金融機構資金貸出量。與此同時,根據現實的發展需要企業和農戶之間成立互助擔保基金,這一基金主要是通過運用共享基金,一方若有資金需求,在另一方的條件許可下,提供資金援助,參加互助基金的企業和農戶要依照約定的條件規定,對于共享的基金財產要互相監督,資金轉讓要共同協商規定,不允許私自為他人提供擔保和貸款。
(三)借助互聯網金融平臺融資
最近兩年來,互聯網金融發展已經進入高潮,社會的各個領域愿意將互聯網信息技術融入到自己的企業中,“互聯網+“時代已經來臨。互聯網金融由于對介入者要求條件比較低,也讓更多市場主體積極踴躍地參與其中,借助互聯網平臺充分交流融資信息。互聯網是時代變革的產物,在獲取更多重要的融資信息中實用功能越來越突出,已經受到社會各個領域的重高度關注,據知中央政府明確指出發展互聯網金融,在農村地區加大互聯網基礎硬件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用網環境,以滿足農村經濟發展需要。
五、結論
在本篇論文將根據一些理論和相關資料,對山東省家庭農場融資進行詳細研究分析,提出具有切合實際而又創新性的建議和對策。通過自己的努力嘗試和探索,把握家庭農場融資的情況,進而了解山東省家庭農場融資發展趨勢,發揮以小見大的作用。在論文寫作過程中,由于資料不全面以及缺乏經驗,一些觀點不夠全面或者不夠成熟,請讀者補充和指正。(作者單位為遼寧對外經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