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昊男
自從2007年中國首個小額借貸網站建立之后,數家P2P個人對個人互聯網借貸平臺相繼出現,延伸范圍慢慢擴大,交易規模日益增大。因此,本文在總結歸納我國P2P網絡借貸的起源、特點、相關法律條文以及監管路徑的基礎上,本文針對現狀提出了三點解決措施:加強 P2P 法律法規建設、完善 P2P 監管體系和第三加強 P2P 平臺建設。
一、引言
作為一種因互聯網的日益普及而繁榮的新型互聯網金融服務系統,P2P網絡借貸本質上是一種小額民間借貸,具有便捷的手續步驟,多變的方式種類等特點,也因為其全新的融資渠道,簡化了融資步驟,為當今現有的銀行體系進行了非常重要的補充。但是,與此同時,由于我國的網絡借貸仍處于不成熟的發展階段,很多問題例如個人信用體系不健全、有關法律法規的嚴重空白和金融行業內部各機構自律性很差都嚴重阻礙了我國P2P網絡借貸未來的發展。每一項創新的發展初期都難免遇到各個方面的問題,作為監管者,在對行業內部進行整改規范的同時,也應該適度給予寬裕的發展空間。探討中國網絡民間借貸的監管策略、實施路徑以及發展前景。
二、監管措施
(一)完善和加強P2P互聯網借貸平臺的法律法規的建設
逐步促進網絡借貸的合理合法化。首先立法進行管理規范民間的小額借貸。比如出臺《放貸人條例》。用立法的手段管理民間小額借貸的發展。需要注意的是,立法機構應該將民間借貸與正規的金融機構借貸進行詳盡的區分,從而在法律層面建筑一道防火墻,為防止銀行的資金匯入民間的借貸市場而不得不承擔有可能被轉嫁風險的可能性。
(二)賦予P2P合法身份
P2P互聯網借貸本質從屬于一種創新性的民間借貸,因此,如果在《放貸人條約》中賦予P2P網絡借貸平臺合法身份就會明確P2P是當今信息時代對我國現有的金融體系一個有力的補充,并且還能是P2P借貸平臺享受銀行同業拆借的利率的同時,降低融資成本,增強網絡平臺的盈利能力,享受國家相關政策對一些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三)進一步構建P2P法律法規體系
指定P2P行業的相關管理規范條例。有關部門應該盡快起草制定頒布《P2P網絡平臺管理辦法》。從而明確P2P行業的準入原則。針對P2P互聯網借貸平臺的性質、表現形式、經營范圍、資金來源、運營方式以及組織形式等內容都做出細致的規定,全面規范我國P2P行業的正常發展。同步出臺P2P監督管理法律法規。P2P平臺應該包括在銀監會的監管范圍內,所以應該在出臺管理辦法的基礎上更深的明確監管規則,為把監管重點著重放在網絡借貸平臺的民間資金的管理方面。
(四)完善P2P的監管體系
應當明確監管主體以及相關部門的具體職責。從P2P的本質上分析,網絡借貸平臺應該屬于金融中介類的服務機構,所以應該明確指定中央銀行和銀監會作為主要的監管部門,以及詳細規定監管各方、網站以及借貸雙方的權利和法律義務。
三、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發展前景分析
P2P網絡借貸平臺由于其網絡特征,就難免存在風險,但是如果我們做好監管,發展前景還是有很大空間的,因此,商業銀行絕不應該因噎廢食,在盡可能規避風險的同時,要關注其潛在業務。最近,銀行頻頻壓縮信貸,政府調控樓市,這樣的大背景催生了民間小額借貸日益活躍,而P2P互聯網借貸的興起給了民間借貸一個網絡化和公開化的機會。由此可見,P2P這種新型網絡借貸模式的存在必要性,這是一種可以做為現行金融體系的有益補充的方式,只要監管得當,這種能夠將商業性質和社會性質合理結合的個人借貸模式會有很好的發展。
任何一種新鮮事物再發展的初期遇到問題都是正常的,作為一種新型的金融創新模式,目前遇到一些問題是在所難免的,但是絕不能因為有問題就將這種創新扼殺在搖籃中,我們要做的應該是研究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而幫助這種模式盡快成長起來。我們可以看到銀監會關于這方面有很多通知和意見,這不僅僅是為了向商業銀行、金融客戶提示P2P小額借貸的潛在風險,也是在探索和引導P2P借貸的健康發展,絕不是粗暴地否定其存在合理性。目前看來,P2P互聯網借貸的情況和最早第三方支付行業的情況非常相似。在發展初期,第三方支付平臺在逐步獲得用戶認可的同時,也難免引發了廣泛的爭議,被稱作涉嫌洗錢以及非法集資等罪名。但是直到今天第三方支付行業仍然蓬勃發展,并且已經有四十余家企業獲得了中央銀行辦法的牌照。這一事實告訴我們,一項金融創新如何符合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大方向,并且滿足了社會大眾的廣泛需求,并且沒有違反法律,那么它的發展就是合理的。所以在進行規范的同時,也一定要給予適當的發展空間,不能全部否定。對商業銀行來說,一方面要嚴格遵守銀監會的各項規定建立與P2P融資平臺之間的防火墻,用于限制放款者,從銀行獲得資金之后投放到民間借貸上,從而使民間借貸的風險,轉移到各家商業銀行系統上。另一方面,還要緊密關注國家政府對P2P網絡借貸的監管方向搶占市場先機,牢牢把握住業務機會,并且積極開展對P2P網絡借貸平臺的各種資金監管服務。(作者單位為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