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圖
高職創新型人才培養必須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文章分析了株洲市高職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在社會文化觀念、政策環境和人才培養體系等方面所面臨的困境,提出了營造高職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良好氛圍、構建有利于高職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機制、構建高職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制度保障機制等建議措施。
高職院校創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能夠通過自己的創造性勞動取得創新成果,在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崗位上為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做出了創新貢獻的人。
一、問題的提出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當前,株洲正處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將由要素驅動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傳統粗放型經濟轉變為以技術創新驅動的集約型經濟。把株洲建設成一個創新型城市,已成為株洲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戰略。支撐這一戰略實現的關鍵因素是大批的各類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株洲高等職業教育,必須適應新常態下株洲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目前,株洲市大部分高職院校已經進行了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但其研究大多停留在工學結合課程改革、教育教學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上面,效果不是很理想,從制度環境方面關注高職教育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等方面的研究比較少。筆者認為,高職創新人才培養與制度環境是密切相關的,培養機制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影響更帶有根本性,高職創新型人才培養必須從相關機制方面進行完善。
二、株洲市高職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所面臨的困境
(一)與社會文化觀念存在差距。人的思想觀念和特定的文化土壤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特定的文化構成人們特有的思想觀念。株洲雖是一座工業化城市,但長期以來,株洲人受“學而優則仕”的儒家“官本位”傳統思想影響很深,認為讀書就是為了做官,而不是干工匠活。同時,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高職院校的學生原來都是低分錄取的學生,是大家心目中的“差生”,不如普通本科的學生素質,不具備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受這種觀念的影響,在經濟新常態對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需求旺盛的現實背景下,一些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設定方面相對滯后,有的只定位在培養簡單的操作工或低層次服務人員、管理人員,對于創新教育重視程度不夠,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技術人才。
(二)缺乏良好的政策環境。目前,株洲高職院校都是政府主辦,學校根據市場靈活辦學的體制未能完全建立,高職院校在管理制度、辦學經費、專業設置、教師評聘等方面自主權得不到落實,人才培養都是按照統一的學制、統一的教材、統一的課程進行,人才培養模式較為單一,不利于學生個性培養。同時,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校企合作是關鍵,目前,在校企合作方面缺乏實質性的政策制度,政府作用沒有得到充分體現,校企缺乏深度合作,有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培養。
(三)人才培養體系相對滯后。一是人才培養觀念相對滯后。一些高職院校在教學方法上革新比較滯后,課程知識還是以知識講授為主,忽視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雖然一些院校開設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開展“互聯網+”創新賽事等活動,但這些多樣活動集中體現了一個共性問題,那就是人才培養的內容理論性太強,不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二是師資隊伍建設相對滯后。株洲高職院校都是原來中專學校合并升格而來,教師隊伍中真正具備較高理論知識,又有豐富實踐經驗,能指導學生實訓又能參與企業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的很少,實踐創新能力有限。
三、株洲高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構建的若干思考
(一)營造高職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良好氛圍。 組織社會學認為,組織與社會環境是密切相關的。高職創新型人才培養面臨的組織環境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外在的,主要指政府為高職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的制度環境。高職創新型人才培養需要良好的政策支持。政府部門要高度重視創新型人才培養,把高職創新型人才培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與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聯系起來;要提高創新型人才待遇,只有創新型人才待遇提高了,才能激勵創新型人才更好地成長。另一方面是內在的,主要指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校園文化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并逐步內化為學生的素質,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高職院校要將創新作為主要內容納入學校文化建設,要通過開展教育教學創新思想大討論、宣傳教育教學創新優秀成果等方式,在廣大師生中營造一種創新光榮、創新偉大的良好文化氛圍,激發他們創新的內在動力。
(二) 構建有利于高職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機制。“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學校培養人才的主要途徑是教育和教學,指導教育和教學工作的是教育觀念,而教育觀念又是從教育實踐活動中產生、形成和發展的,反過來它又指導教育實踐。” [3]。高職院校應緊跟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進一步轉變傳統教育理念,要將人才培養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有機聯系起來,由統一性、規范性的人才培養模式向多樣性、個性化的人才培養轉變,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培養。要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方式改革,改變傳統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將教學內容設計成各個工作任務,采用討論、研討等多種形式、多種方法開展教學活動,打通限制學生創新思維養 成的壁壘,提高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學生的興趣及需求因材施教。要建立彈性的教學管理制度,以學習需要為導向,給予學生選擇專業、課程、學習時間、學習方式的自由,以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要健全學生評價體系。要探索多樣性、綜合性的人才選拔與評價方式,轉變傳統以知識為主的評價方式,形成以學生創新素質為主的評價方式,要將學生的考試成績,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的實踐能力都納入評價體系中,進行綜合全面的考核和評價。
(三)構建高職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制度保障機制。一要建立教師激勵與保障制度。所謂“名師出高徒”,高職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要建立教師隊伍培訓機制,定期組織專任教師培訓,鼓勵教師下企業實踐和交流,參與行業企業的創新實踐,提高教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設立專項獎勵,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成效特別突出的教師實行專項獎勵,并把學生創新成果作為視作教師創新成果,納入教師職稱晉級的評價指標。二要設立創新專項經費。要加大對師生創新實踐、專利發明的獎勵,要加大對眾創空間、大學生創新園區、創業孵化基地等創新實踐基地和設施的投入,激發師生創新動力,營造創新的良好氛圍。三要完善畢業生信息反饋工作。通過企業和社會機構以及學院掌握的情況,了解畢業生就業情況,收集反饋畢業生就業經驗以及用人單位對員工的需求,將結果運用到完善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工作過程中。這樣可以做到針對問題有的放矢,更好地完善高職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作者單位為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講師)
基金項目:株洲市社科課題“株洲高職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研究”(課題號:Zzsk18100)系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