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萍
陜西地區位于我國的西北地區內陸腹地,橫跨長江和黃河,又布滿山脈丘陵。地形復雜。氣候不僅區域之間溫差很大,而且還呈多變態勢。整體為大陸季風氣候。植物類型多種多樣,生態系統十分復雜。而整個地區的生物資源系統,也由東到西、由南到北呈遞減的發展趨勢。近年來,陜西在生態環境的治理與保護上,就顯的力量不足。雖然相關部門也意識到此問題的重要性,在水土保持和生態系統建設上,也下了一番功夫整治,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但是,因為森林資源的不均勻分布,水土流失問題依然嚴峻。沙漠化問題日益突出。泥石流及山土滑坡問題,也時有發生。水資源不足。而這些問題,都已經嚴重地制約了陜西省經濟的健康發展。
一、陜西地區現面臨的生態系統環境問題
隨著全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各種建設建筑都開展的如火如荼。一座座大樓、一處處工廠像雨后春筍般興起。而人類一直以來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破壞。那些長期以來,一直生活在本地的生物物種,正在逐漸減少,有些稀有品,甚至瀕臨到滅絕狀態。而且,由于生物物種數量的下降和消失,人們生活環境中的水和空氣,也隨之受到污染的威脅。由此帶來了居住環境質量的不斷惡化。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和居住質量。比如像關中這種生態環境過度飽和的地區,因生態環境壓力太大,且不斷遞增,已嚴重威脅到健康生態系統的安全線。而在陜西省的西北地區,因對生態物種保護措施不到位,所以,有一些瀕臨滅絕的生態物種還沒有開展著手研究。
陜西地區是一個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省,它的國土流失率能達到60%左右。而森林覆蓋率不但遠遠不達標,而且在地理位置分布上,也表現出不均衡。整體的生態環境系統呈現明顯的退化趨勢,生態物種面臨生存威脅。因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對于可持續生態環境發展研究并不深入,有些保護措施也不到位,所以惡化趨勢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在不斷加劇。水資源不足,水土流失加快。陜西的煤炭資源豐富,部分地區企業在追求煤炭資源開發帶來的利潤時,同時也引起了更為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破壞。而破壞的速度和力量,遠遠大于保護環境的力量,所以,整體生態環境系統讓人堪憂,污染也會越來越嚴重,生態環境越來越惡化。
工業污染排放只是生態環境惡化因素之一,而對于農村的秸桿浪費,就是另外一個因素。農民在種地時,對于秸桿不是進行物理利用,而是采用化肥等化學方法進行增效,忽視動物糞便等有機肥料的使用。這樣就加速土壤的板結。帶來土地的生態污染。土地荒漠化、沙土化、水土流失化等等這些問題,都是生態環境系統危險的信號。而旱澇年頭、自然災害發生年頭,都會影響生態環境的治理工作,這些問題,都是陜西地區現在存在且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陜西地區生態環境系統惡化的原因分析
陜西地區現生態環境系統不斷惡化,除因經濟發展人為破壞原因外,另一個主要原因,也和當地的特殊氣候有關系。森林植被的不斷減少,水土面積的不斷流失,生物物種的不斷消失等等,都在導致生態系統環境的不斷退化。對人們的居住環境帶來威脅,對國民經濟帶來損失。經濟的高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保護,一直存在著很大的矛盾。所以,制定出一套既適合經濟發展需要、又保護生態環境的制度,才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對于環境惡化原因,主要是因為對于資源的約束管理。因為對于勞力與資金方面的約束,所以在治理改造上得不到徹底,由此帶來環境問題。另一個原因則是對于農業生產的廢棄物沒有合理利用。大多數秸桿等等都直接被焚燒,引起污染。而那些動物糞便,也或者被堆在路邊無人管理,或者直接與生活垃圾混放在一起,造成地下水與空氣的污染。而如果將這些廢棄物進行合理利用的話,那么,則會使生態環境系統進入到一個良性的生態循環。與人與自然與社會發展,都是有利的事。
三、改變陜西地區生態環境惡化的方法和措施
(一)合理開發生物物種資源。開發資源,首先就要先保護好現在資源。在保護好現有資源的前提下,合理開發新的生物資源。適度開發,計劃開發,不能一蹴而就。科學合理,有階段,有步驟。將各方利益進行有效結合,制定出一套適合長期發展的良性開發政策。
(二)有效保護生物物種資源。對現在生物物種進行有效保護,是對開發物種的一種延伸措施。做不好保護工作,開發就等于沒有價值和意義。運用科學技術手段對于特殊物種進行保護,也是改變現生態惡化的一種有效措施。
四、結語
陜西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地區,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做好生態系統建設和保護工作,也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所以,相關人員應在生態思維的視角下,深度研究生態系統大發展的問題和解決方法,才是將可持續發展思想貫徹落實到根本。(作者單位為陜西國際商貿學院)
1.主持項目:陜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資源保障研究,項目編號:SMXY201711,任務來源:一般校級課題,起止年月:2017.07-2018.07。
2.主持項目:“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陜西省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于耦合理論的分析,項目編號:SGH17H510,任務來源:陜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起止年月:2017.07-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