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楠 劉婷 李學桐 李凡喜
人事制度運行多年,其積極意義不言自明。但是在具體的運行當中因為社會的復雜和人為的鉆營,已經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了,而干部的任用關鍵環節交付于人民群眾正是有效的措施。
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政黨,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高度重視反腐倡廉問題。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同志就教導我們,“共產黨員在政府工作中,應該是十分廉潔”,搞革命就是要建立"廉潔政治"。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下,鄧小平同志強調“我們要善于總結經驗,反對腐敗現象,搞廉潔政治,這樣,中國的前進步伐將更穩妥、更扎實、更快。”
我國老一輩無產階級的革命情懷自然是付諸于人民群眾疾苦的,我們確實應該將共產黨的初心銘記于懷。但是針對當前一些落馬貪官的情景進行分析后就會得到一些啟示,對于提拔與任用領導方面的制度我們應該進行改革了,剔除消極與落后,建立預防與管控是當務之急,這也是設置政府官員的任職條件,提升人民公仆的一項有效措施。人事制度的改革目的并不是增加政府官員與人民群眾的對立,而是人民公仆應該在親民的環境中與人民為伍為人民更好地服務而已。
從落馬的官員懺悔的表現來看,如果能給一次悔改的機會或許他們真的會重新做人。但是這僅僅是一個假設句而已,法律面前沒有如果二字。當然,如果能將官員的任命的前提盡量設計的科學些,完美些,盡量將別有用心的阻擋在為人民服務的搖籃外,或許官員落馬的比例就會下降。
我國的人事制度在立意上是好的,為了能夠選拔出符合任用條件的人工作是做到了極致。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多元化生態政治環境的影響,特別是特權與霸權思想的泛濫,就為一些自認為滿足“進步”條件的人想方設法鉆組織的空子,進組織的圈子留下了施展腿腳的空間和時間。傳統培養干部的模式是需要長期來觀察和評定符合條件的人選的,以歪門邪道為手段,達得到位置為目的活動自然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當然違法亂紀的行為就在所難免。因為越是權利集中地地方越容易產生腐敗,腐敗都產生在圈子內,燈下黑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如果這些人一旦得逞,輪到他坐組織崗位的時候當然就是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與社會生態就無從談起,相反社會就會進入雜亂無章的局面。
腐敗的表象還是黨員干部的作為,對于干部人事制度應該進行修訂和修正也是歷史的需要與人民的呼聲。從哪兒入手呢?鄉鎮、縣區、地市一級的政府各級部門一把手崗位,應該向社會充分公示后公開崗位需求,按照業績與品行公開競選上崗,紀檢監測部門和組織部門在這中間只是起到組織、監督、規范作用,對于入選人員只要是具備大學本科以上的文聘的就有資格。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不一定就必須把提拔的對象限制在公務員或者是“正式”職工的范圍,特別是應該向多年來從事商業的人員當中進行廣泛宣傳,能夠穩定從事商業活動十年的人當然是很好的人才,能夠穩定從事20年商業活動的人必然是俊才,能夠穩定從事30年商業活動的人必然是賢才。金世宗曾說“古有布衣入相者,聞宋亦多用山東、河南流寓疏遠之人,皆不拘于貴近”,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斗中來,這樣的胸襟與膽魄是發現根紅苗正人才的最好辦法。
如果黨員干部是憑借自己的業績和群眾的共識經公開競選后走上領導崗位,那么他的眼里就只會滿含人民群眾,就會只為人民群眾服務,他手中的權利是真正的來源于人民群眾,那么用之于民就很好理解了,當然遇到大小項目、工程、人事變動等等就不需要考慮哪位領導的感受了。他想繼續進步那就必須在任職期間有更大的貢獻與業績才能博得更多范圍的群眾支持。因為他在提拔過程中沒有走歪路,自然就不會欠別人的情,那么工作過程中就既無各方面的壓力又無面情可顧,工作就是完全的獨立工作,則產生違法亂紀的溫床自然就無地可立。
傳統的人事制度因為權力較多的掌握在組織與上級領導手中,在有一些地方想“進步”的人如果鉆不進這個圈子就無任何可能而言,還有些領域如果不跑、不送、不找人打招呼當然很難進入這個“圈子”。對于有些動機不純的候選對象好多時候送錢送東西就是一種商業投資行為,對于這些個人上任后不允許他收錢能行嗎?況且要繼續“上爬”還得“糧草先行”??!特別是有一些經濟基礎不好的同志竟然是舉債跑官,錢對于他們來說太需要了,上任后貪腐能停止嗎?
如果實施公開選拔與競爭,那些靠跑送打招呼起不了作用,就能從根本上扼殺住送錢送禮的人,那么這樣就不僅能夠選拔出來真正有本事的干部(當然這些干部本身不缺錢,因為缺錢的人老百姓不會相信他會有什么能力主政一方),還能夠斬斷“利益”上送的鏈條,“上峰”無人“上供”,自然“上上峰”也就無人“上供”,如此推演下去則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才會有可能產生。
輔佐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就是流行了幾千年的“學而優則仕”的為官為貴的封建思想會發生逆天變化,做官只是少數能耐巨大的而且具有引領潮流的人從事的職業,而不再是特權和霸權的象征?!安簧匈t,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可見欲,使民心不亂。”當官掙不了錢啦,自然關注與熱心鉆營的人數就會減少。“當官別想發財,想發財別當官”才會真正產生。還有此時的官員黨和政府還有人民群眾對其監督那是隨時隨地而且是非常透明的。天下將會重新認定“學而優則商”這條科學定理了,智商高的人都經商去了,當然經濟就會井噴發展,農業、工業、教育、科技等等都會出現繁榮昌盛的新局面。
我們知道大凡一名落馬官員被揪出水面,必將對當地產生巨大的震動,這不僅是對官場產生效應,官場上造成的危害不淺,在職人員人人自危,個個提心吊膽,生怕把自己也連累進去。特別是對人民群眾產生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人民群眾的數量遠遠大于官員數量,居住地分散且流動性大,那種添油加醋式的傳播不單單會使案情脫離實際,更可怕的是他們認為印證了政府腐敗是事實,會從根本上不相信政府會為老百姓辦事!一名官員倒下了需要無數官員來證明政府是廉潔的,這將是一個非常漫長而艱巨的過程。(作者單位為陜西省榆林農業學校 陜西省佳縣工業商貿局)
作者簡介:陳青楠,男,1974年出生,陜西佳縣人,中共黨員,講師。1997年畢業于西北農業大學,同年到陜西省榆林農業學校任教;
劉婷,女,1974年11月出生,陜西佳縣人,高級講師,1999年畢業于西北農業大學,同年到陜西省榆林農業學校任教。
李學桐,男,1967年10月出生,陜西佳縣人,中共黨員。1985年畢業于綏德師范,大學學歷.2018年任佳縣工業商貿局長。
李繁喜,男,1963年6月出生,1983年畢業于榆林農校牧醫專業,同年分配佳縣畜牧局工作,現任佳縣工業商貿局總經濟師兼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