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華 惠敏
摘 要:文章通過對西北地區對外開放度的測度,深入剖析西北地區對外開放進程中出現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構建西北地區對外開放新格局的整體思路及空間布局。
關鍵詞:一帶一路;西北地區;對外開放;新格局
區域要想實現經濟快速發展,適應改革開放大勢,進行區域開放是必然選擇[1],尤其內陸欠發達地區,其對外開放程度直接受對外開放格局的影響,地處內陸的現實是制約西北地區對外開放的瓶頸之一。十九大報告指出,開放必然帶來進步,封閉注定落伍。要知道,中國開放的大門絕不再關閉,只會面向越來越多國家開放。借助“一帶一路”戰略,西北地區“向西開放”、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將會明顯加快,又因其處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向西延伸的重要位置,文章試圖通過對西北區域對外開放度的測度,指出西北地區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現有的問題,構建西北地區對外開放新格局。
一、西北地區總體對外開放度分析
對外開放度反映了某國或某地區融入國際經濟貿易的程度,國際上用來評估和衡量對外開放度的指標,一般用外貿依存度較多。但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僅用外貿依存度這一個指標尚不能全面反映某地的對外開放程度。文章綜合各方面因素,最終選取外貿依存度與外資依存度兩者之和表示對外開放程度。通過相關數據整理、計算,發現2000-2015年西北地區總體對外開放度呈平穩上升趨勢。尤其在2008年達到一個歷史高峰,對外開放度達到19.5%,較上一年增長3.01%,較之2000年11.99%的對外開放度,西北五省總體對外開放度上升約七個百分點, 年均增長率為6.27%。 這主要源于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經濟發展,以及1999年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提出,至少在近10年內,西北地區經濟發展保持了平穩增長的勢頭。但西北五省的對外開放度主要依賴于與別國的進出口貿易,外貿依存度占比較高,如2008年西北五省外貿依存度為18.66%,但外資依存度僅為0.83%,這表明西北地區對外開放主要依靠進出口貿易。但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西北五省對外開放度出現驟降,對外開放度僅為12.72%,之后在國家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西北地區對外開放度又有所回升[2],至今為止,西北地區的對外開放程度有所放緩。 因為西北地區產品處于產業鏈的上游,依靠資源優勢發展,產業鏈終端產品特別是輕工業經濟力量較弱,則必然導致經濟的外向程度較低。
二、西北地區對外開放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對外開放度低
首先,較之外資依存度,西北地區對外開放程度絕大部分取決于外貿依存度,且外貿依存度對西北地區的對外開放起重要作用。這其間新疆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占很大比例,主要依賴于新疆獨特的地緣位置。就2008年而言,新疆進出口貿易總額達24975474千美元,占西北五省總出口貿易額(65287351千美元)的55.04%,與其余四省份相比差距較大,且其余四省份的對外貿易一直處于平緩的上升趨勢。其次西北地區引進外資規模較小,且分布不均衡。陜西較之其余四省,對外商直接投資額的實際利用率最高。2000-2015年,陜西引進外資的力度逐漸增強,外資主要集中在陜西,致使西北五省整體對外資的吸引力不足。西北省份之間發展的不平衡,不能更全面的拉動西北地區的對外開放。
2.市場經濟滯后
國有企業是西北地區經濟發展的主體,但目前國企改革推進比較緩慢,且計劃經濟的味道十分濃厚,甚至根深蒂固,存在諸如企業制度改革形式單一,國企的經濟改革進程緩慢,許多國企的管理觀念落后等問題,另一方面,相比東部發達地區,西北地區的民營企業及外商投資企業的發展則嚴重滯后,結構布局也越來越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缺乏市場活力,如此便不能形成西北地區較為良好的對外開放態勢。
3.產業結構單一
西北地區自然資源豐富,出口產品多為資源密集型產品和高技術產品,但產業結構較為單一,且對資源的依賴性較大,目前而言,在出口方面并沒有占據一定的優勢,這是西北內陸封閉的地理位置造成的交通落后導致;況且西北地區的高端產品和項目較為貧乏,這樣即使有經濟發展上的后發優勢,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的情況下,就不會形成經濟發展的創新增長點,缺乏在對外貿易中的競爭力,經濟規模也難以得到提升,且在產業轉型、產業結構升級方面的基礎較為薄弱,在這樣的情況下,西北地區想要進入國際市場便是難上加難。
4.生態環境脆弱
緊跟改革開放的步伐,國家開始大力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而這也促使西北區域為了追求經濟發展,片面追求比較優勢,忽略了對該區域的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最終結果是既影響了西北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又無法滿足外商對投資環境的要求,削弱了外商投資的熱情[3],從而影響了西北區域對外開放的水平。
綜上,伴隨改革開放以及西部大開發的推進,西北地區對外開放雖有一定進展,但總體來說還存在很多問題,相比東部地區,差距更是不言而喻。因此,西部想更好的融入對外開放的大潮,必須采取行動。
三、構建西北地區對外開放新格局的整體思路
1.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點區域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不但為西北地區帶來不可多得的機遇,而且賦予西北各省區新的定位。新疆作為我國邊疆橋頭堡,具有經濟、政治、文化、人才等多方面對外交流的優勢,因此定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西安因其無可比擬的歷史傳承、文化底蘊、產業基礎與科研優勢,自古便是古絲綢之路之路的起點,具有對外開放的優勢,因此陜西便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新起點”;甘肅則因其區位優勢及特色優勢產業承擔起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建設的任務[4];青海和寧夏作為西北內陸少數民族聚集區,又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向西延伸經過的主要省份,其戰略基地和重要支點的作用自然不容忽略??梢韵胂?,今后西北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將更加完善,西北地區也將借助“一帶一路”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點區域。
2.發揮“向西開放”的戰略作用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我國又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雖然地處內陸欠發達區域,西北地區的向西開放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并且新亞歐大陸橋的開通,為西北區域打通了一條向西開放的通道,促進了西北區域經濟發展的外向性。同時,向西開放增加了西北地區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力(重要性),增進了西北地區的開放意識,促使西北地區在邊界效應、地緣戰略意義、區位功能、地區價值及空間地位等五方面發生了重大變化[5]??梢姡蛭鏖_放使得西北地區走向開放的前沿,對于東西雙向互濟的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的產生有重要影響,西北地區作為我國“向西開放”的窗口,也將繼續發揮戰略平臺作用。
3.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總體要求、優化對外開放區域布局以及加快“一帶一路”建設等十一項內容,明確提出了面對經濟發展的新常態,積極適應它并且以它為引領,還應與“一帶一路”戰略及國家相關的外交戰略緊密結合,在對外經濟合作方面,要積極探索并且追求一系列新的路徑、模式及體制,在國際合作以及競爭新優勢方面加快培育,積極有效地推進“三對平衡”,從而在國際收支方面實現基本平衡,最終形成全方面的開放新格局,并且構建“互助共贏、多元均衡、高效安全”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6]。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7月19日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中發表重要講話時也就“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進行強調[7]。因此,在“一帶一路”戰略推進的大背景和經濟全球化的主旋律下,區域在開放型經濟上加強培育自然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8]。
四、西北地區對外開放新格局的空間布局
1.打通國際陸海聯運大通道
由于我國東西部某些地區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導致交通運輸不便,這從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與國際的貿易交流,因此,為了促進經濟發展,面向中亞及東南亞各國加強貿易暢通,將各種運輸方式統籌發展的任務迫在眉睫。“十二五”(2011-2015年)期間,國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規劃出臺,表明在這期間,我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要基本達到這樣一個目標:以“五縱五橫”為主骨架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的初級階段要基本形成,同時國家快速鐵路網以及國家高速公路網要基本建成[9]。其中,“五縱五橫”的綜合運輸網絡涉及到我國南北向、東西向比較全面的運輸通道,這些通道基本由沿線的鐵路、公路、民航及油氣管道共同組成,并且連同五條國際區域運輸通道,共同構成了我國比較完整的綜合交通網。因為中巴經濟走廊(起自新疆喀什,縱貫巴基斯坦,抵達瓜達爾港)對于我國石油運輸具有重要的政治戰略意義,也將進一步推動其發展。顯然,國家重視交通基礎的發展,希望實現道路聯通,達到高效的運輸效果,而西北地區獨特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其承東啟西、銜南接北的命運。
2.整合邊境口岸布局
新疆是我國具有開放口岸最多的省區,作為西北五省之一更不用說,西北地區邊境口岸基本都在新疆,目前已有國務院批準開放的國家一類口岸17個,這其中包括2個航空口岸,陸地邊境口岸還有15個,其中與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接壤的邊境口岸數量分別是4個、7個和2個,與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接壤的邊境口岸各是1個。但因新疆邊境口岸沿邊分布,較為零散,雖然不同口岸因地緣、通道優勢有各自發展目標,但為了更好發揮沿邊口岸內引外聯的整體輻射帶動作用,需要將沿邊口岸進行整合。因此,將我國西北邊境一系列口岸最終打造成“以北疆的烏昌經濟區為軸心,以烏魯木齊航空口岸、喀什航空口岸為立體支撐,15個陸路邊境一類口岸為終點,以點連線的三角帶動增長、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口岸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整合邊境口岸,提升通關能力,使得跨國合作加強,從而促進沿邊對外貿易的發展,達到對外開放水平的提高。
3.完善多形式對外開放空間體系
除整合邊境口岸布局之外,西北地區應抓住“一帶一路”向西開放以及沿邊開放的新機遇,積極發展多種對外開放形式:在西北地區培育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極,發揮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帶動作用,將西安打造成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充分發揮陜西西安自貿區示范引領作用,利用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銀川綜合保稅區等平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將新疆霍爾果斯經濟技術開發區、喀什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境外經貿合作區等各類產業園區、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進行整合,共同構成西北地區較為綜合完整的開放空間體系。
參考文獻:
[1]王偉.“一帶一路”戰略下西北地區向西開放的思考[N].光明日報,2016-12-25(006)
[2]朱金鶴.西北五省對外開放度比較分析[J].新疆農墾經濟,2013,(07):25-30
[3]崔越.西北地區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研究[D].西安工業大學,2016
[4]甄曉英、馬繼民.“一帶一路”戰略下西部地區的對外開放與機制創新[J].貴州社會科學,2017,(01):130-135
[5]洪菊花、駱華松.地緣環境視角下云南對外開放格局研究[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15,27(04):15-21
[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干意見[N].人民日報,2015.09.18
(001)
[7]南方日報評論員.以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N].南方日報,2017.07.19(F02)
[8]甘肅行政學院課題組、王偉、馬翠玲.培育開放型經濟新優勢促進甘肅向西開放[J].發展,2016,(11):24-25+46
[9]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J].交通財會,2012,(04):75
作者簡介:
蘇華(1963--)女,甘肅蘭州人,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區域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研究;
惠敏(1993--)女,甘肅天水人,碩士研究生,從事區域經濟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