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梅
摘 要:邊境地區的圖書館人才的人才培育制度與發達地區相比存在較大的差異,無法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進行普及和提高,人才是任何一個專業發展和前進起決定性的因素,我們邊境地區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和繁榮更是如此,為此在邊境地區開展新時代圖書館人才制度的研究(從制度、工作流程、效果評價三個角度)是推動邊境地區圖書館發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圖書館人才;制定變化;新途徑
一、改革開放-2003年期間圖書館人才制度的變化
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1994年圖書館第一次開展的評估達標的16年間塔城地區圖書館人才培育工作無論是從制度、工作流程和培訓效果等方面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1983年新塔城地區圖書館大樓新建,各縣市圖書館也相繼掛牌成立,當時我國各項事業都實行的是計劃經濟時代和受計劃時代的影響,當時的圖書館人才培育工作主要是由政府負責和舉辦,在制度上各文化部門幾乎沒有主動權,也沒有出臺成文的規定和制度,同時圖書館人才培育工作也沒有得到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重視,往往是哪個部門呼吁的多了,那些人才奇缺和不能滿足工作需要了,政府才會培訓哪個部門的需要人才。在工作流程上,都是上級培訓下級,上級通知培訓那些專業的人才,下級就報名參加培訓班即可,往往是各類培訓活動都是在自治區舉辦,在地區舉辦的很少,主要原因是地區還沒有能夠舉辦各類培訓的人才和能力。
二、1995-2013年十八大召開后圖書館人才制度制度的變化
在這個期間是圖書館經歷了從第二次到第五次評估達標工作,人才培育工作平穩發展的時期,雖然在這個時期圖書館人才培育工作受到了市場經濟的沖擊,但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對圖書館的需求和社會各行各業對圖書館的需求,以及黨和各級部門對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視和對公共文化部門的評估達標,所以在這個時期我區各級地方政府和各主管部門都相繼出臺了一些制度和管理條例等,但較多的對計劃經濟時期的大鍋飯式的盲目的培訓,如果說上個時期是政府主導的各類培訓,而在這個時期的培訓大多數是部門主辦的培訓,雖然各級文化單位和部門都投入了較大的培訓,但對我們圖書館人才培育是一個較大的推動和促進,也為培養和打造圖書館人才培育和后備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2013-2017年十八大召開以后圖書館人才制度的變化
在這個期間是對我們邊境地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的圖書館人才培育工作是一個大發展、大提高的時期,2011年國家文化部等六部委聯合出臺了各級公共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的免費開放政策和免費開放資金的補助的政策,同時國家文化部公共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加大了對各級公共文化館、圖書館的評估達標工作和對免費開放培訓力度的檢查和績效考核工作,同時也是在這個時期國家公共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也相繼出臺和開展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示范區(項目)的創建工作,這在全國各地文化部門都是一個極大的激勵和促進,這使得我們邊境貧困地區的圖書館人才培育工作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無論是在培訓人數、還是在培訓的內容和培訓的方式上都有了大的升級,圖書館法也在緊鑼密鼓的制定、修改和申報討論中。我們邊境地區是各級公共文化部門和圖書館均按照圖書館免費開放工作的要求完成規定期數的圖書館人才培育,使我們的許多圖書館培訓活動要走出單位、走進企業、學校、深入到農村等,這個時期的培訓成果不僅是培訓人才數量大幅提高,同時也為我們邊境地區今后培育和構建我們的圖書館人才培育工作網絡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進入新時代圖書館人才制度的變化及新途徑
2018年春夏之際圖書館迎來了第六次評估達標工作,10月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為更好地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文藝工作座談會及中央關于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重大戰略部署的需要,快邊境少數民族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我們要加大我們邊境地區的圖書館精品創作和圖書館人才培養工作。其次在培育的工作流程方面,我們的培訓模式、培訓預期效果和培訓的內容、形式等都結合地區的實際進行開展。
一是我們的培訓主要從我們邊境地區各級圖書館的實際出發進行培訓分為陣地服務類(數字圖書館、業務研究、窗口服務),業務拓展類(品牌創建、活動組織),后勤保障等。
二是堅持用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三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圖書館人才培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四是堅持改革創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不斷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推動圖書館服務創新,激發全民族的創造活力,為文化改革發展保駕護航。
通過近一年的圖書館人才培育工作,我們按照預期的目標開展了各類各級的圖書館人才培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有極高的實用性在邊境地區乃至全國都有一定的示范性、帶動性和可復制性,基本實現了在邊境地區以現代文化為引領,促進了地區的穩定和民族團結。
五、進入新時代圖書館人才培育的意義和方法
1.意義
一是開展圖書館專業人才培養是落實中央關于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重大戰略部署的需要。
二是開展圖書館專業人才培養是落實“以現代文化為引領”目標要求的必然要求。
三是開展圖書館專業人才培養是推動塔城邊境地區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需要。
四是開展圖書館專業人才培養是提升塔城邊境各級現代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迫切需要,更是提升邊境文化水平和打造中國文化影響力的需要
2.主要方法
一是堅持政府主導。著力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充分利用各級各類公共圖書館設施和基層文化資源。堅持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并重,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的保障機制,擴大免費開放范圍,提升服務水平。
二是推動社會參與。引入市場機制,變政府“獨唱”為政府與社會“合唱”,積極培育社會組織,加大政府購買力度,促進圖書館服務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三是提升服務效能。進一步創新圖書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探索整合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的方式和途徑。
四是克服邊境地區和多民族及貧困地區的難點和短板,充分利用文化部牽頭編制的《“十三五”時期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綱要》政策。
參考文獻:
[1]王世偉.在當前中國圖書館人才發展的思路與案例評析[J].圖書情報工作.2005(4)
[2]施春林.公共圖書館新生代研究型人才培育模式探析[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