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遼寧沿海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丹東也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許多名企看準這個機遇,紛紛落戶丹東,丹東的騰飛展現出新的曙光。但丹東能否聚集到足夠多的人才匹配這高速發展的速度,丹東能否意識到人才整體開發戰略的重要意義,丹東能否制定出吸引人才的相應對策,成為丹東經濟能否實現高速發展的關鍵。本文將圍繞丹東市的人才整體開發戰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遼寧沿海經濟帶;人才開發戰略;政策
一、人才整體開發戰略的含義
1.人才與人才戰略
筆者認為,人才就是指能勝任一定的崗位和工作,并能在這個特定的崗位和工作上進行創造性的發揮且取得一定成果,為推動社會進步做出一定貢獻的人。人才戰略,就是指國家為實現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目標,把人才做為一種戰略資源,對人才吸引、培養、使用和留住做出的重大的、宏觀的、全局的構想和安排。
2.什么是人才整體開發戰略
人才整體開發戰略,是遼寧沿海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后,遼寧省委、省政府為打造遼寧沿海經濟帶人才資源整體開發新優勢、推進遼寧沿海經濟帶實現新跨越而制定的對人才吸引、培養和使用的具有宏觀性、全局性、持續性的全局構想和政策。
丹東的人才整體開發戰略也應該著眼于丹東的全局發展,為建設大氣秀美新丹東、實現丹東經濟跨越式發展的目標,而制定的對人才吸引、培養和使用的全局構想和政策。從這個觀點出發,丹東的人才整體開發戰略應具備這幾個特征:第一,戰略性。首先是把人才當作一種戰略資源看待。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土地、資本等要素對經濟的推動作用日趨下降,而人才資源的核心競爭力對經濟的有效推動作用日益顯現。第二,核心性。在丹東人才整體開發戰略中,核心問題是吸引、培養、用好和留住人才,挖掘人才資源的潛力,發揮人才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體現人才在丹東社會經濟發展中的核心作用。第三,前瞻性。丹東的人才整體開發戰略應該是對未來五年的人才發展提出的構想和安排,是對人才未來發展的深入思考,注重的是人才對社會經濟長遠的影響和推動作用。因此人才整體開發戰略能體現丹東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體現與丹東社會經濟長遠發展的相互協調,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
二、人才整體開發戰略對丹東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人才整體開發戰略對丹東市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的作用可以分為顯性和隱形兩方面。
1.人才的顯性作用
人才整體開發戰略對丹東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顯性作用,是指人才本身對丹東市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直接的推動作用。
第一.能推動丹東經濟總量的增長。丹東市的經濟總量不大,在遼寧省排名靠后已成事實。要改變這一現狀,積極引進人才,充分利用人才發展地區經濟是丹東市的必然選擇。人才與地區生產總值之間存在直接的線形關系,有研究指出:人才數每萬人與人均GDP之間具有明顯的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734[1],即人均GDP中73.4%的變化是由人才數增加萬人引起的。由此可見,丹東市實施人才整體開發戰略的必要性。
第二.能促進丹東區域化進程。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現在的城市發展已經不再是單個城市的“閉門造車”,而是城市群之間的互利共贏。丹東市處在遼寧沿海經濟帶和東北東部(12+2)區域經濟合作兩個城市群的交接處,其發展更需要人才的支持。建立區域合作互利共贏的有效機制,促進丹東市融入遼寧沿海經濟帶和東北東部區域經濟合作的速度;體現丹東臨江沿海的區位優勢,發展臨港產業、海洋經濟;利用丹東市良好的工業基礎,加快丹東市與其他城市的產業融合和產業承接,這都需要人才的引進、培養和使用。因此,丹東市只有實施人才整體開發戰略,才能加快促進丹東市融入遼寧沿海經濟帶和東北東部區域經濟合作的區域化進程。
2.人才的隱形作用
人才整體開發戰略對丹東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隱形作用,就是指非人才本身,而是與人才特定的相關關系對丹東市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潛在可能,和人才相關聯的其他人才或機構對丹東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存在推動作用。人才交往的人際圈和關系圈,包括人才經歷過的學?;蚩蒲袡C構,都存在促進丹東發展的潛在作用。丹東市如果能給予人才較好的待遇,那么引進一個人才,意味著引進一批人才,這其中包括和人才有直接關系親屬、配偶等,和人才有較好關系的朋友,這些都可能成為促進丹東經濟發展的潛在動力。同樣,如果給予人才較好的待遇,留住人才,那么人才可能會聯系人才經歷的學校和科研團隊為丹東的某一項發展提供技術和科研團隊方面的支持,這也對丹東經濟社會的發展存在潛在可能。反之,如果待遇或者其他原因,造成人才流失,那么也會對丹東市經濟社會的存在潛在影響。因為這也不僅流失了人才本身,而是流失了和此人才相關聯的親屬、配偶和團隊、機構,還有人才所在地可能與人才相關聯的其他人才等。由此可見,人才的隱形作用對丹東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也至關重要。
三、丹東市的人才整體開發戰略分析
丹東市認識到了在遼寧沿海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后,應破除各種條條框框的束縛,改革不適應的體制機制,完善人才政策體系,創新人才工程載體,強力推進人才強市的戰略。丹東市開始把人才引進放在一個戰略的地位,并做出了加速推進人才隊伍能力建設、實施“鴨綠江人才引進計劃‘311工程”、強化盤活用好現有人才的激勵政策、創新人才開發活動載體、創建吸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的創業基地、創建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和加強人才工作組織領導體制建設的規定細則??v觀丹東市引進、使用人才的整體開發戰略,雖然系統地、細化地給出了一些政策上的獎勵和優惠措施,但也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1.人才發展專項資金投入過少,不利于人才的引進
在丹東,人才專項資金僅占全年財政支出不足1%,對吸引人才、培養人才和使用人才的投入太少,缺乏對人才的絕對吸引力。對人才吸引和使用投入太少,容易造成“貧窮的惡性循環”。如圖一所示:
圖一:人才基金投入不足引起的貧窮惡性循環
要想打破這個惡性循環,首先要做的就是進一步加強對人才的重視,提高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占當年財政支出的比重。形成如圖二所示的“經濟良性循環”。如圖二所示:
圖二:加大人才基金投入引起的經濟良性循環
2.政府對人才補貼太少,不利于人才的發展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體現的是政府對人才使用的決心和責任。政府沒有留住人才的決心和責任,人才流失不可避免。要吸引、留住人才,需要政府拿出決心,給想在丹東工作的優秀畢業生以信心;需要政府給人才一個更寬松的政策優惠環境。比如破除條框和現有的政策壁壘,對剛畢業的優秀畢業生提供保障房待遇及政府補貼等。這樣才能避免優秀人才因生活壓力而選擇離開,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發揮人才的創造力,為丹東的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3.企業不夠集聚,不利于人才的流動
丹東的企業基本上是以單個企業形式為主,很少有形成上下鏈條的產業,更少有產業集群或產業集聚。這樣對于尖端人才的引進很不利,出現了尖端人才不愿來,也不敢來的尷尬局面。比如有一個尖端人才進來,但與企業環境或企業經營者磨合不好,想跳槽卻無相關企業接納的局面。所以丹東要想引進人才、留住人才,還得從企業入手,把企業做大,把產業鏈條拉長,把產業做成集聚。這樣尖端人才才敢來、能來,且能夠流動起來,逐漸形成一個人才良性流動的局面。
4.政府對人才引進的獎勵機制不到位,不利于調動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到目前為止,丹東還沒有出臺關于對優秀人才的獎勵機制。而大連、沈陽、營口等對優秀人才的獎勵機制都很到位。丹東要想將人才引得進來、留得住,可以在人才的獎勵機制上下工夫。第一,對于引進的人才可以不轉戶口,即可獲得與本地人才同等待遇;第二,對于引進的人才給予住房補貼,子女上學不收戶口限制;第三,引進的具有全日制研究生(含)以上學歷并有碩士(含)以上學位的適用人才可按有關規定安排到機關或事業單位工作。
總之,人才整體開發戰略涉及到丹東地區長遠的、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重視人才、用好人才、并且能留住人才,將成為了丹東市經濟良好、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劉懷喜.我國各省市技術人才與人均GDP之間關系的實證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版,2010年第7期
作者簡介:
趙飛(1984--)男,漢族,畢業于吉林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專業,2010年-2013年,中共丹東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經濟學講師;2014年-今,遼寧省社情民意調查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宏觀經濟政策和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