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育改革得到不斷深化的今天,高職院校應積極地轉變自身的人才培養模式,讓素質培養貫穿于整個教育體系,以適應新時代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為此高職院校必須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本文對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內涵以及培養實踐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對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高職院校;綜合素質;培養
21世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屬于一個教育的世紀,社會經濟發展和教育發展之間具有更加緊密的關系,在教育中對人才的素質和質量予以了更多的關注,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教育要具有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功能。在我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進程中,不斷地強化人才的培養工作、對教育事業進行大力發展非常重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急需具備較高的身體素質、較高的科學文化知識素質以及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的人才,因此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讓當代學生真正擔負起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責任,高職院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高職院校如何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綜合素質進行培養,除了涉及到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之外,也與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使命具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綜合素質的內涵
就廣義而言,素質主要是指人在后天和先天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種實現身心發展的總水平,或者指人立足于自身先天生理基礎,在受到后天的教育、環境等各方面的影響之下,并且經過個體的社會實踐和自身的認識,最終得以形成的具有較強穩定性的基本品質。如果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培養學生的素質主要是指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并非簡單的指某幾個方面或者某一方面的素質。而所謂的綜合素質主要是指要素素質之間結構的狀況和要素素質的狀況所形成的一種整體素質。如果立足于理論層面進行分析,若一個人具有較高的各要素素質發展水平,而且各要素素質之間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那么這個人就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若一個人具有較低的各要素素質發展水平,或者盡管幾個方面的要素素質具有較高的發展水平,然而其他方面的要素素質具有較低的發展水平,這個人的綜合素質就較低[1]。從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綜合素質概念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素質的發展水平、素質的范圍、素質之間的有機聯系,所以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時候應牢牢抓住上述三個關鍵。
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基本要求分析
1.現代人才素質的第一要求就是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和較高的政治可靠性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是否能夠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所以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的時候必須堅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皟墒肿ァ墒侄家病笔俏尹h一貫強調的一個方針,因此,高職院校要積極培養具有奉獻精神、思想品質高尚、具有較高的政治可靠性的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道路上真正的發揮出自己應有的作用,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2]。
2.在學識方面現代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是寬廣的知識面和扎實的專業知識
在現代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科學技術出現了高度綜合和不斷分化的局面。文理滲透的不斷融合,也就是說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分工開始變得越來越模糊;再則,在經過分化和融合之后,多門學科之間開始形成邊緣學科或者交叉學科。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要想充分地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就要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在掌握扎實的本專業知識的基礎之上,還要對已學的知識結構體系不斷地更新和調整,從而構建多維視角的知識網絡,最終能夠真正地變成相鄰學科的通才或者某一兩個學科的專業人才。具體來說,就是要具有時代前沿的動態知識、精湛牢固的專業知識、廣博和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唯有如此,才能夠真正的推動社會不斷發展。
3.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
在改革開放不斷推行的今天,非常重要的一個發展目標就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在建立各種新的經濟體制之后,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出現了一系列適應這一體制的競爭機制,因此未來各個市場主體競爭的中心就是人才的競爭?,F代社會除了對人才的知識素質予以高度的重視之外,同時對人才的能力素質予以了更多的關注[3]。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真正的立于不敗之地,學生必須不斷地培養個人的綜合能力。未來社會對人才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要求,除了要具備相關專業的專業技能之外,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社交能力、文字書寫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等。有的用人單位還將在對人才能力的基本要求中納入了會駕駛、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能力、掌握一門外語等,這充分表明現代社會對人才在綜合型、復合型和多重型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已經取代了傳統的單一性要求。學生除了要具備上述幾個方面的素質之外,還應該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實現德智體全面發展[4]。
三、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對策
1.強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
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進行社會主義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在人的發展和成長過程中德育具有動力、靈魂和方向性的作用。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對社會主義建設人才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時候要全面地強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將學生培養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有用人才的基礎條件,高職院校應該積極培養學生對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個人和他人之間的關系進行合理處理的能力,使學生真正地形成集體主義的理念[5]。
高職院校還要對學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質進行培養。在人的素質中心理素質屬于核心因素,所以高職院校要充分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作用。作為人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過渡時期,生活中的學生很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如果沒有妥善地解決這些問題就會極大地影響到學生專業學習的進步、專業思想的鞏固、正確人生觀的形成等。首先,高職院校要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心理,高職院校應該積極地教育學生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完善自我,從而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更好地面對來自于社會上的各種挑戰;其次,高職院校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使學生形成廣泛的興趣、準確判斷的能力、活潑開朗的性格,并且了解和 肯定自我價值;最后,高職院校要培養學生的容忍和承受心理,在未來的發展中學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所以高職院校要培養學生正確對待失敗和挫折的能力,使學生形成較強的耐受力和意志力,從而更好地面對未來的挑戰。
2.強化學生的知識文化素質
在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中學生的文化素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高職院校要高度地重視強化學生的知識文化素質。然而因為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目前在很多高職院校的知識傳授模式中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要想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高職院校要立足以下幾個方面,創新知識傳授模式。
(1)將學生的主體地位確定下來,并且充分地發揮出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在不斷強化自身教學水平的同時,還要積極地改進教學方法,在課堂中將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地調動起來,引導學生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探索和研究。
(2)要將傳統的專業限制打破,有效的滲透和結合文理科,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高職院校可以在通識必修課中納入史學、哲學、邏輯學和數學等基礎性學科,然后在二、三年級的時候針對學生實施專業化教育[6]。
3.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
新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人才具有扎實和突出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精通其他方面的知識,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創造能力、工作能力、社會能力和生活能力等。而傳統的教育模式往往更加關注理論知識的傳授,從某種程度上忽略了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很多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后很難較快地適應社會。高職院校應該立足于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首先,除了要讓學生將各種專業知識掌握好之外,還要鼓勵學生多參加各種科技活動和文體活動,并且參加諸如調查之類的兼職活動;其次,高職院校還應該廣泛地聯系各部門和社會上的各個行業,拓展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同時還要對各種社會義務工作進行深入開展,這樣在實踐中就能夠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7]。
四、結語
面對素質教育不斷推行和深入開展的新形勢,高職院校的學生工作迎來了較大的機遇,同時還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高職院校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高職院校應高度重視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工作,使學生能夠不斷地提升自我,實現德智體全面發展,努力地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較高綜合素質、較強實踐能力和較廣知識面的有用人才,使其真正地成為具有現代人格的人,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出與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相適應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董若穎.利用業余時間 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5(47)
[2]王靜.開放實驗室 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J].電子世界,2014(12)
[3]鄧意.試論應用型人才綜合素質培養:“搶手人才”的特質[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11)
[4]李俊杰、王雷、謝俊.新形勢下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途徑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9)
[5]趙榮艷、楊靖華、翟鳳艷.談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綜合素質[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0(18)
[6]劉林箭、張毅.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綜合素質拓展體系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09)
[7]楊建超.學生創新社會實踐活動的管理和運行機制的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3(04)
作者簡介:
藍曉寧(1980--)女,浙江龍游人,衢州職業技術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