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十三五”期間,陜西將全面推進全域旅游,打響“山水人文·大美陜西”的旅游品牌,奮力實現趕超。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定位要把商洛建成山水生態優美的西安“后花園”,與十九大報告中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不謀而合,既對商洛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商洛旅游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在這種背景下,商洛旅游業面臨著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考驗,發展全域旅游無疑是商洛旅游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
一、商洛發展全域旅游的必然性
1.發展全域旅游是商洛得天獨厚旅游資源的自然要求。商洛因境內有商山洛水而得名,地處祖國內陸腹地,陜西東南部,秦嶺南麓。北接渭南、西安市,西與安康市毗鄰,東與鄂豫兩省交界。境內有秦嶺、蟒嶺等6大山脈巍然聳立,有丹江、洛河等5條主河流縱橫蜿蜒,形成了綠色森林和藍色水道所賦予的自然生態本底,乃天然氧吧。這些分屬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河流滋養了商洛,形成了既有自然條件基礎上風光的統一性,又有局部風俗、飲食、文化的差異性,兼具秦之陽剛和楚之柔美。商洛還因為是商鞅封地而彌散著全國獨一無二的“商”文化元素,商鞅變法所彰顯的改革開放精神和當代主流價值是取之不竭的寶藏。每個縣區都有可開發的旅游資源,具備發展全域旅游的優厚自然條件。
2.商洛發展全域旅游是順應全民旅游的時代要求。2017年世界旅游交易會(在倫敦召開)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旅游總人次和旅游總收入排名中國位居榜首,中國已經到了全民旅游的時代。如今各省市都在優先發展旅游業,區域競爭異常激烈,周邊各地都在旅游方面有所作為、大有作為,與同是陜南地區的漢中、安康,因為地域的接近性,導致了資源屬性的類似性,而資源的類似性又導致了產品的無差異性。在產品和服務雷同的情況下,哪個地區能形成規模效應和聚集效應,就可以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商洛當然要順應時代要求,搶抓發展機遇,確立全域旅游的競爭優勢,努力提高旅游業在全國甚至世界范圍的影響力。
3.發展全域旅游是商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十九大作出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莊嚴承諾。旅游業以其產業鏈條長、帶動就業多、綜合效益好而成為最大的富民產業之一,有利于發展多產業融合,形成吃、住、行、游、購、娛或生產、加工、銷售、科研一條龍服務體系,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俞顯重要,在為群眾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還為群眾提供精神享受,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載體,成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重要標志。發展全域旅游可讓商洛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二、商洛發展全域旅游的基礎和存在問題
1.旅游發展基礎較好
在“十二五”期間,商洛市委、市政府立足當地的交通、區位、生態優勢,著力景區開發,完善產業要素,強化宣傳促銷,提升服務質量,全市旅游產業得到快速發展。著力提升“秦嶺最美是商洛”品牌,全市呈現“景區+城鎮+鄉村+產業”的全面發展格局,旅游多元化吸引物體系已經形成。2017年全市3A級以上景區總數達到34家,旅游人數收入持續領跑陜南三市,全市共接待游客4780萬人次,綜合收入260.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98%和30.4%,人數、收入兩項指標持續領跑陜南三市。旅游產業已逐步成為商洛國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2.發展全域旅游存在問題不少
(1)缺頂層設計,無明晰導向。雖然在商洛市委四屆一次全會上,全域旅游已被納入到統籌商洛未來發展的五大攻堅戰之列,但《商洛市全域旅游示范市創建實施方案》2017年下半年才剛剛出臺,這之前全市沒有頂層設計和區域統籌。原來各縣區的規劃做的早,標準不高、缺乏大手筆、大氣魄,旅游產品大都呈現散弱狀態,沒能形成有競爭力的聚集效應和旅游拳頭產品。商洛市全域旅游到底該打什么牌,走什么路,從何處來,往何處去,沒有一個清晰的定位,尚處在自主發展狀態,導向不明晰。
(2)重景點建設,輕文化挖掘。各縣都能抓住發展的大好時機,投入大量的財力人力抓景點景區的建設,建成了像金絲峽、牛背梁、天竺山、柞水溶洞等有較大知名度的景點,但對商洛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挖掘的遠遠不夠,未進行深層開發,品位還需要提升。比如對以商文化為代表的丹鳳人文資源、“四皓”節義文化旅游產業的開發等還沒有取得應有的成效,“商鞅封地”商產業匱乏、商文化氣息不濃,與商鞅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和名氣不相稱。另外,極具地域文化價值的花鼓、社火、高臺芯子、漁鼓、小調等也因民間藝人的逐漸消失而越顯蕭條甚至面臨失傳的危險。
(3)公共服務不到位,智慧旅游起步晚?!笆濉逼陂g,商洛市外部大交通條件得到很大改善,為全域旅游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但市域范圍內山路多,交通不發達。消費者的旅游消費需求受到時間、精力、成本以及道路基礎設施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加之各個景區(點)的配套設施落后,如景區路標指示牌安置不到位、不規范,景點停車位、廁所、垃圾處理場所、臨時休息場所以及安全救護設施等不完善,甚至還沒有。智慧旅游起步較晚,重點景區免費WiFi熱點少,網速不給力,外文信息獲取較難,旅游信息更新不及時等直面游客的智能服務性設施建設還不到位。自助游尤其不便利,隨著人們收入的不斷提高,游客結構發生變化,散客成為主流,面對不斷擴大的旅游需求,仍顯制度性、結構性、精準性不足。
(4)產業融合滯后,要素配置不足。現代旅游是融合歷史遺產、文化價值、資源產業等多資源的一種行業,需要以一種融合的視角推動旅游業的發展。[1]我市旅游業的拉動、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尚未顯現,沒有形成新業態,影響了其發展水平和綜合價值。交通、住宿、餐飲、娛樂等相關旅游要素配置不完善,全域旅游要求形成一個旅游相關要素配置完備和全面滿足游客體驗需求的綜合性、開放式旅游目的地,需要從封閉的旅游自循環向開放的“旅游+”融合發展方式轉化升級。
(5)管理體制不暢,部門職能弱化。商洛市現有的管理體制還不適應全域旅游發展形勢。旅游責任不明,監管不力,出了問題,部門之間踢皮球和不作為現象比較突出。市一級缺乏統一的要求和區域規范,各縣區還在各自為政,旅游行政管理主體職能需要強化,部門分工負責與協同聯動需要加強,旅游市場管理需要進一步規范。旅游消費安全缺乏重視,安全保障體系不健全,貫穿于旅游活動前、中、后的預警、應急、救援、保險體系尚待完善。監督機制不健全,組織、資金、人才保障不到位。
三、商洛發展全域旅游,推動轉型升級的對策
1.超前高點起步,科學合理規劃。不要只局限于商洛,要有戰略眼光,把商洛放在全省、全國、全球旅游的大框架下去謀劃。立足縣區旅游發展實際,依據省、市兩級《全域旅游示范創建實施方案》要求,盡快細化、出臺各縣區的實施細則,按照全域旅游發展的客觀規律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做到高起點大手筆。各縣區要成立專門的規劃辦,通過舉辦高層論壇,創意研究、策劃報告、規劃評審、項目推介等形式,挖掘整理縣區內的自然景觀、歷史文化淵源,研究發展要素,精深創意策劃,用國際發展眼光和世紀超前意識制定縣區詳規,要與十三五規劃、國家級關天經濟區、一帶一路、五新戰略、省級商丹循環工業園區、《柞(水)寧(陜)國家旅游休閑度假區規劃》等各項規劃相銜接,始終貫穿節能環保、人文關懷等新生活理念,做到深謀遠慮,防止短視行為和盲目開發造成環境破壞、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發揮市級在資源統籌中的重要作用,鼓勵縣區旅游差異化發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互補效應。
2.重視文化挖掘,提升旅游品味。山水大同小異,只是旅游的表象,文化千差萬別,則是旅游之靈魂。只有挖掘文化內涵、增強文化底蘊,才能提高旅游的品味。要高度重視文化創意和文化軟實力,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優化人文環境,賦予商洛全域旅游以靈魂,增添旅游產品的韻味。發揮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引領作用,推動開發多元化旅游文化產品,打造以商於古道為主線的商洛文化旅游精品景區和線路。另外,以棣花賈平凹故居文創小鎮為引子,充分發揮商洛籍作家團隊的影響力,打造像《孝義川》《月亮光光》這樣的知名文化品牌,做好《棣花往事》《闖王寨風云》等實景演出的營銷。積極挖掘“商”“思皓”文化,整合孝義、花鼓、漁鼓、碼頭、古驛站、古軍事、餐飲等地域文化資源,彰顯生態旅游的文化主題。在景區播放《屠夫狀元》《六斤縣長》等商洛名戲名段、民間小調,并發售光碟,以提高地域文化旅游的商業附加值。
3.完善公共服務,突出智慧旅游。最新的全球旅游業競爭力報告顯示,中國資源極佳,卻只位列第17位,就是環境和服務拖了后腿。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發展好全域旅游的重要途徑。加快全域旅游交通體系建設。圍繞區域旅游景區布局,按照增強通達性、提高觀賞性的要求,加快旅游交通體系建設,重點抓好西合鐵路復線擴建、312國道“2改1”、水陽高速、柞水小嶺隧道、丹南經濟新干線、西渝高鐵、柞寧國家旅游度假區主干道等的建設。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合理設置推薦旅游線路,增開市內3A級以上景區旅游專線車,鼓勵道路客運企業開發多條景區旅游專線車,提供手機智能乘車服務??茖W規范安裝路標指示牌,推進廁所革命,增添停車場、臨時休息場所和垃圾處理場所項目,補齊配足安全救護設施,盡快安裝野外山區應急救援太陽能輔助定位燈標。加大智慧旅游建設投入。以智慧旅游建設為重要切入點,充分融合利用移動通信、云計算等新技術,建設聯通全國的12301旅游公共服務熱線。做到重點景區wifi信號全覆蓋,實現全程支付寶、微信等快捷支付,積極推進“一三三”工程。用5年左右的時間,把商洛建成旅游交通設施無障礙、智慧旅游走在前列的、滿足旅游者需要的全域旅游標準化服務體系。
4.推動產業融合,促“旅游+”多元發展。推動“旅游+扶貧”互動發展。景區發展要與所在村鎮扶貧項目結合。古鎮旅游要為貧困人口提供更多就業崗位,鄉村旅游和產業旅游要吸納更多的貧困人口參與,使全市旅游發展成為人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奥糜?農業”特色發展。依托現代農業園區,發展休閑農業, 拓展觀光、采摘、賞花、垂釣等旅游功能,推行“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做農家活,看農家景,享農家樂”為特征的休閑旅游活動,以延長現代農業的產業鏈條。鼓勵發展農業生產租賃業務,積極探索農產品個性化定制服務、會展農業、農業眾籌等新型業態?!奥糜?體驗”別樣發展。對于旅游業而言,旅游賣的不是資源而是創意。[2]鼓勵有條件的縣區,在重點景區和精品線路沿線建設自駕車、房車營地、康養旅游、低空旅游、研學旅游、重走紅色之旅等旅游新產品,構建多元化的旅游業態格局,滿足旅游市場多樣化需求。
5.推進體制改革,強化部門職能
(1)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完善旅游要素配置。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同時保證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快發展高端民宿、休閑農莊、美食街區,打造省內外新知名旅游品牌,通過成立旅投公司,進一步推行旅游市場化、標準化管理。積極承辦秦嶺生態旅游節系列活動,加強與電視臺、旅行社、旅游網站、大型酒店對接,開展環秦嶺自行車賽、汽車拉力賽、商南采茶節、牛背梁攝影采風、九天山萬人賞雪滑雪等大型體育賽事和體驗式旅游以及宣傳營銷活動,發揮好政府的導向引領功能,提升市場競爭力。
(2)增強旅游安全意識,健全消費保障體系。管理部門和旅游從業人員要增強旅游消費安全保障意識,引進具有旅游救援知識的專業人員和高級人才,建立旅游安全預警、應急、救援預案,加強旅游安全管理、培訓,完善安全保障體系,積極推廣旅游保險,將旅游安全保障貫穿于旅游活動的前、中、后。
(3)強化監督機制,形成發展合力。當今的旅游業早已過了一錘子買賣的年代,要圍繞形成旅游發展合力,通過綜合改革,破除制約旅游發展的資源要素分屬多頭的管理瓶頸和體制障礙,由旅發委牽頭,聯合工商、城管、交警、質檢等部門(可將旅游執法權限下放到鎮辦)定期不定期檢查,嚴厲打擊黑車、黑導、黑托、黑店行為,規范景區商品價格,杜絕漫天要價和土特產以次充好、甚至賣假貨的行為,強化對管理部門不作為的問責力度,保證投訴渠道暢通,讓游客游的放心、玩的舒心。制定出臺旅游經營服務違法失信和游客不文明行為“黑名單”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實施辦法,持續開展旅游市場整治,有效提升游客滿意度,讓商洛全域旅游獲得更好的口碑,贏得更大的市場。
參考文獻:
[1]周存生.絲路北道節點城市旅游業發展的思考[J].新絲路,2017年11月下旬刊,第60頁
[2]周鈞、馮雪鋼.創意旅游及其特征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茖W報,2008年6月第3期,第39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