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煥琴
摘 要: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的目標。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農業質量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共同富裕的總抓手。一二三產業融合之路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之一。休閑農業是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重要路徑。本文首先淺議我國國內休閑農業的發展現狀,指出我國休閑農業的發展特點和模式,接著論述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的重要性和有利性,最后指出了進一步發展休閑農業的重要舉措。
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的目標。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農業質量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共同富裕的總抓手。一二三產業融合之路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之一。通過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促進農村產業轉型,進而實現鄉村振興。
一、 國內休閑農業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可以說是風生水起,異彩紛呈。許多地方農區變成了景區、田園變成了公園、民房變成了客房、勞動變成了運動、產品變成了商品,農村閑置的土地利用起來了,農民閑暇的時間充實起來了,傳統的農耕文化也活躍起來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日益成為了富裕農民、提升農業、美化農村的朝陽產業。
1.定義
休閑農業是指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林漁牧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提供民眾休閑、增進民眾對農業及農村之生活體驗為目的之農業經營。就其特征而言,休閑農業是以農業為基礎,以休閑為目的,以服務為手段,以城市游客為目標,農業和旅游業相結合、第一產業和第二、三產業相結合的新型產業。
2.休閑農業發展特點
當前,我國休閑農業的發展呈現以下主要特征:
(1)新主體多元涌現。當前的休閑農業發展已經形成了政府統一規劃引導,以企業為主體,農民積極參與的局面。和前幾年相比,經營主體更加多元,像鄉村旅游發展協會、休閑農業聯盟、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大量出現,鄉村旅游的組織化、規模化程度明顯提高。
(2)新機制不斷出現。很多地方形成了農民與投資商合作經營、農民股份集資等利益共享機制,農民既是一名合作社的被雇傭者,又能夠通過土地、宅基地、資金等入股,成為一名股東。這樣既能獲得工資性收入,又能夠獲得財產行收入,大大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水平,也推動了當地休閑農業的發展。
(3)新類型多式多樣。許多地方結合當地的自然景觀、地理位置、歷史文化、產業優勢、農產品特色、經濟水平和消費習慣,形成了體驗農莊、民俗村、休閑農園、親子樂園、葡萄酒莊等形式多樣、特色各異的新類型,開辟出了休閑農業發展的新途徑。
(4)新功能更加拓展。圍繞觀光人群“眼看什么、胃吃什么、肺吸什么、腦學什么、手玩什么”等需求,不斷拓展休閑農業的新功能。除了原有的讓觀光者感受到視覺審美的愉悅功能以外,還增加了科普教育、農事體驗、養生養老、健身運動等功能,讓觀光者充分參與農業生產,融入農村生活,享受到回歸農村和大自然的喜悅。
3.休閑農業發展模式
我國目前休閑農業發展的模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連片開發模式、“農家樂”模式、企業和農民合作模式、休閑農場模式、觀光體驗農業園模式、村鎮旅游模式、特色民俗風情模式等。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地方都是多種模式結合在一起的,不是一種模式。
二、發展休閑農業的重要性和有利條件
1.重要性
(1)有利于幫助農民就業增收和產業脫貧。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能夠使農業生產變成生產農作物和觀賞農業生產兩種價值,增加農業經營性收入和農民工資性收入。能夠把農家庭院變成農家樂旅店,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對貧困地區來講,休閑農業更是實現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貧困地區一般都是遠離城市、工業不發達的地區,地形多樣,空氣新鮮,生態環境沒有受到破壞,農產品特色明顯,品質優良,具有發展休閑農業的顯著優勢。在這些地區,通過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就可以幫助當地走出一條產業脫貧的路子。
(2)有利于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前休閑農業仍存在良莠不齊、質量不一的問題。表現在:有的地方在服務質量和環境設施等方面較差,跟不上消費群體的需要;有的地方經營主體功能單一,供消費者欣賞、體驗的項目很少,而且各個項目之間相互割裂,沒有形成結構優化和業務銜接。這些狀況制約了產業發展,這就需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重個性化需求,提供個性化、多樣化供給,滿足游客的多樣化需求,提高供給效率。
(3)有利于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之一。一二三產業融合要求既要打好第一產業的基礎,又要推動第二產業延長產業鏈,還要延伸第三產業的價值鏈。休閑農業很好體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理念,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有效載體之一。許多農莊和農業園區的經營業主首先生產優質農產品做大一產,然后發展加工業做強二產,最后發展旅游觀光、農事體驗等做優三產,這樣就有機地把一、二、三產業緊密結合在一起,有力地拓展了農村的發展空間。
(4)有利于帶動創業創新。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最主要動力源。發展休閑農業,資源消耗低、投資額度小、市場需求旺、綜合效益高,城市商業資本、農村能人、返鄉農民工均可參與,給創業創新者提供了施展本領的重要平臺,帶來了源源不絕的大市場。一大批投身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創業者,走“小、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打造了一批“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專”的休閑產品和服務,他們的成功,成為新一代創新創業者的重要模范。
2.有利條件
從今后一個時期看,休閑農業市場潛力巨大,產業發展仍然有待大力挖掘。主要因素有:
(1)國家政策鼓勵。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2015年至2017年以來連續3個中央一號文件都提出要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使之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2017年6月農業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落實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政策的通知》,在用地政策、財政政策、金融政策、公共服務、品牌創建、宣傳推介六個方面都提出了具體要求,來推動落實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政策。
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部署和政策紅利,將成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新一輪發展的強大支撐。這里面都是有含金量的,都是可以申請到資金支持的。
(2)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具備。最近幾年,中央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城鄉要素平等交換,農村的水電路氣房和通訊等設施得到較大改善,科教文衛保等社會事業水平明顯提高,這為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市場需求旺盛。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時,就會形成休閑度假的消費需求,休閑消費能力顯著增強。2017年我國人均GDP達到9481美元。未來20年,我國人均GDP水平將進一步提高,預計居民人均年休閑旅游將超過5次,全國休閑旅游市場規模將超過110億人次,呈爆發式增長態勢。休閑度假已經逐漸從少數人的奢侈品,發展成為大眾化、經常性消費的生活方式,大眾化、家庭旅游普遍化已經成為拉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快速發展的動力源泉。
而隨著休閑度假的普及,鄉村游也會逐漸成為常態。近年鄉村旅游增長速度快,2016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國內鄉村游客數量達21億人次,鄉村旅游收入超過5700億元。未來鄉村游依然會保持一個持續增長的態勢。
三、如何發展休閑農業
總體來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雖然發展快速,但是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與爆發式增長的市場需求還不相適應,還沒有成為農民就業增收新的增長極。
如何更好地發展休閑農業就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當前,主要是圍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開展:
1.加大營銷提高知名度
我國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在品牌營銷方面思想重視不夠,宣傳手段單一,力度也有限。在當前互聯網媒體和傳統媒體各占半邊天的時代,休閑農業主如何做好產品的營銷,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成了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傳統媒體的廣告費高,休閑農業主沒有這樣的實力去消費。那么如何在競爭激烈的旅游市場中脫穎而出?這就要求休閑農業主一方面要做好產品,另一方面就是要做好品牌營銷。除了大量利用自主網站、政府網站、微博、微信等新型網絡工具開展營銷外,還可以充分利用好農業部推出的“3+1+X”推介體系,吸引更多城鄉居民到鄉村休閑消費。
2.利用好鄉村資源
休閑農業囊括了農林牧副漁,吃住游購娛等等,可謂上至天文、下到地理,無所不及。在進行休閑農業創意策劃與規劃設計時,要圍繞十個問題,即游客的看,種,養,加工,吃,玩,住,賣,創造,傳播等,解決好了這十個方面,才能保證休閑農業的吸引力。
除此之外,還要利用好鄉村中最寶貴的兩個資源。兩個寶貴資源,第一是生態,第二就是鄉村文化。要充分認識到保護好鄉村兩個資源的重要性,樹立誠信第一的意識,吸取一些地方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教訓。以前有些旅游風景區不僅價格偏高,而且商品質量與服務質量低下,各種宰客現象嚴重,游客體驗度差,回家后在網上一曝光,不僅自己以后再也不來了,后面的游客了解后也望而止步,導致客源越來越少,經營業績年年下滑。休閑農業的客源半徑比風景區要小,只有千方百計把頭回客變成回頭客,保護好生態,堅守誠信就,才能保持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3.應當堅持三個結合
(1)堅持與區域規劃相結合。一是與城市、城鎮規劃相結合。城市、城鎮人口是支撐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命脈。城鎮基礎設施是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保障。依托城市規劃構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體系,拓展市場空間。借助城市的交通、通信、供水、供暖等基礎設施,確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布局和規模。二是與農業產業規劃相結合。休閑農業必須在農業產業的基礎上做休閑文章。必須圍繞政府農業產業規劃,確定休閑農業經營方向。三是與旅游規劃相結合。要圍繞旅游景區打造休閑農業場地。要圍繞國家、省市級旅游景區規劃鄉村旅游路線。
(2)堅持與資源稟賦相結合。智者樂山,仁者樂水。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一定要注重地區比較優勢。草原的風光是一望無際,海洋的景致是長天一色,山區的特征是逶迤起伏。大漠孤煙、感受荒涼是戈壁的休閑,策馬揚鞭、追逐牛羊是游牧的休閑,登高望遠、林木蒼郁是山區的休閑。這些都是資源稟賦。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生產力在于投資小、見效快、公眾參與性強。“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闡述的就是資源稟賦。只有把農業、資源、休閑和旅游有效結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要充分保護、珍惜、利用好上帝的恩賜。
(3)堅持與交通環境相結合。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必須以城市為依托,以城里人為服務對象。休閑形式與鄉村旅游一般以家庭、朋友、單位同仁結伴出行居多。城里人選擇鄉村旅游,這種消遣是一種短期的、假日的行為。這就提出時間與距離的問題。一般情況下,休閑農業經濟時區為驅車時間在2—3小時,距離應當在200公里半徑內。路況為三級以上公路標準。
4.應當注意幾個問題
(1)避免趨同性。目前,我國各地休閑農業發展可謂遍地開花,但是很多規劃項目創新性不夠,項目雷同,規劃思路和規劃原則通用,發展思路與理念近似,區域旅游形象、目標、定位、產品同化,失去了個性和特色。在競爭趨于白熱化的今天,新形勢下的鄉村旅游規劃如何創新,就是規劃者應該慎重考慮的問題。發展休閑農業應以創新的理念盤活傳統資源,在宏觀規劃和項目選擇上一定要突出特色,突出優勢,標新立異,錯位發展,拾遺補缺。可以沒有長足的優點,但必須有獨到的特點。
(2)避免單一性。觀光農業展現的是現代農業發展成果,采摘農業體會的是收獲的樂趣,農家樂體現的是農村遺存習俗。可以作為單一項目進行推介,亦可以囊括其他休閑項目之中。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應當不拘泥于視覺的滿足,一定要拓展到吃住玩與游購娛。
(3)避免破壞性。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是借助自然生態環境和資源發展的產業。一山一水、一景一物均是上帝的恩賜,均是祖先留給我們的遺產。我們在索取的同時,一定要呵護她,敬畏她。生活需要改變,生命需要傳承,環境更需要保護。
總之,休閑農業發展市場前景良好,建設任務艱巨,面臨的困難重重。要注意結合具體實際,吸取國內外成熟和有益的經驗,不斷探索和創新。在當前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時期,只有開動腦筋,大膽進取,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的休閑農業發展和建設的各項政策、措施,緊緊依靠政府和村民,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休閑農業的發展就能夠實現突破,道路會越來越寬廣,前景最終也會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