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濤 武亞興 韋永科
摘 要:大樹移栽是城市風景園林建設中重要的工作,但也是一項難度大、消耗大的工作。移栽后,大樹再生能力減弱,成活率較低,養護難度更比樹齡較小的樹高。結合西部地區的氣候、土壤、生物等自然條件與目前社會經濟狀況,將傳統大樹移植經驗與新技術有機結合起來。在移植前1~2年進行回根處理,移植時對樹穴和根際周圍噴灑生根粉、微生物菌肥、保水劑,地上部噴施防蒸騰劑、吊針輸液等先進技術,可大幅度地提高大樹移植的成活率。 針對這些問題,本文重點探討了大樹移栽的移栽技術和一些養護知識。
關鍵詞:園林綠化;大樹移栽;移栽技術;養護
一、引言
大樹移植是指移植胸徑在10cm以上,高度在4m以上(但對具體的樹種來說,也可有不同的規格),且維持樹木冠形完整或基本完整的大喬木。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今,城市的建設已離不開園林綠化和園林景觀的建設,而大樹移栽與養護管理,已成為園林綠化和園林景觀建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特點是難度高、消耗時間長、成本較高且成活率較低。大樹在移栽后如果成活不了,但又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這必然會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可見,大樹移栽技術對風景園林工程的建設具有重要作用。
通過實踐可知,大樹移栽成功的關鍵就是樹種的成活率,如果處理得當,就能保證樹木健康生長;如果處理不得當,必將樹木各器官萎縮,甚至導致樹木的死亡,為了提高大樹移栽的成活率,減少不必要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就要不斷提高大樹移栽技術水平,在大樹移栽過程中采取相關措施。
二、移栽前施工準備技術
1.制定移植方案
目前大樹移植已成為城鎮園林綠化施工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移植成活狀況直接影響到綠化工程的效果和效益。移植前必須精心策劃制定出周密的移植方案,并在樹身用紅漆標明陰陽面,以便后期栽植,確保成活率。
2.樹種及規格選擇
根據園林綠化施工的要求,堅持適地適樹原則,確定好樹種、品種規格。規格包括胸徑、樹高、冠幅、樹形、花色、樹勢等。樹種不同移植難易程度不同,一般鄉土樹種、經過移植和人工培育比異地樹種、野生樹種容易成活,樹齡越大成活越難,選擇時不要盲目求新求大。根據確定好的樹種、品種和規格,通過多渠道聯系和實地考察及成本分析確定好樹種的來源,并落實到具體樹木。
3.“回根處理”
樹木回根屬于大樹預掘工序,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樹木回根是提高樹木移植成活率的主要途徑之一。一般是在移植前1~2年的春季或秋季,以樹干為中心,以2.50~3倍胸徑為半徑劃一個圓或方形,在其外測挖30~40cm寬的溝(其深度則視根系分布而定,一般為50~80cm),較粗的根采用鋒利的鋸或剪切斷,然后回填表土,分層踩實,澆水,經過1~2個月便會在溝內長出許多須根。回根一般應分兩次進行,以免一次斷根使樹木生命受影響或出現死亡現象,通常在第1年春季選擇樹木的東、西兩方位挖掘斷根,秋季再以同樣的方法挖掘另外的兩面,或保留大根但環剝根皮的方法,到第2年時,在四周溝中均長滿了須根,這時便可移走。
4.多次移栽
對較為名貴和較難移植的樹木,或距離較遠的地方,還可采用5~8年的時間就近多次移植的方法(稱為熟貨),或逐步向移植地過渡移植的辦法,以進一步促進須根發展和適應定植地環境,確保成活后,再行定植。
5.挖好定植穴
根據綠化工程要求做出詳細的種樹規劃圖,確定好定植點,并根據移植大樹的規格挖好定植穴。定植穴規格應大于土球的規格,一般坑徑大于土球直徑40cm,坑深大于土球高度20cm。遇土質不好時,應加大樹坑規格并進行換土。
6.其它準備
勘測運輸線路、準備好運輸設備(如:汽車、吊車)、工具及材料。
三、大樹移植過程
1.栽植季節和移植的時期
大樹栽植應選在最適合栽植的季節進行。一般常綠樹應在4月中旬前栽植,落葉樹在3月下旬完成栽植,針葉樹則可在秋季進行。同時還應注意選擇最適天氣,即陰而無雨,晴而無風的天氣進行。大樹宜選擇在傍晚或夜晚移植,因為在白天移植時,加速根生長的根際微生物易受陽光輻射的傷害,甚至死亡。例如松樹在暗光下移植成活率明顯提高。
春季以后尤其是盛夏季節,由于樹木蒸騰量大,移植大樹不易成活,如果移植必須加大土球,加強修剪、遮蔭、保濕也可成活,但費用加大。雨季可帶土移植一些針葉樹種,由于空氣濕度大也可成活。落葉后至土壤封凍前的深秋,樹體地上部處于休眠狀態,也可進行大樹移植。
2.大樹修剪及樹體處理
影響大樹栽植成活的關鍵是水分的供應和消耗是否平衡。為了減少水分蒸騰,移植前需對大樹進行樹冠修剪。一般以疏枝為主,短截為輔。修剪強度應根據樹木種類、移植時間、萌芽能力而定。一般常綠樹可輕剪,落葉喬木樹宜重剪,一般剪掉全部枝葉的1/3~1/2;多數針葉樹應輕剪;再生能力強的、生長速度快的樹種、反季節栽植的可適當重剪;反之可小些。對某些特定的樹種還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修剪,如紅楓、白玉蘭等,只要剪除枯枝、病蟲枝、擾亂樹形的枝條。這樣,既不改變原有的樹形,又能保證樹木的成活率。若帶土球移植的不用進行根部修剪;裸根移植的應盡量多保留根系,并對根系進行整理,剪掉斷根、枯根、爛根,短截無細根的主根,并加大樹冠的修剪量。
移植大樹的樹體處理:起樹前還應清潔樹干周圍2~3m,對大樹要用三根支柱進行支撐以防倒伏引起工傷事故及損壞樹木。成批移植大樹時,還要對樹木進行編號和定向,在樹干上標定南北方向,使其移植后仍能保持原方位,以滿足對避蔭及陽光的需求。
3.大樹挖掘和包裝
國內目前普遍是人工挖掘,采用“軟材包裝移植法”,它適用于樹木胸徑為10~15cm或稍大的常綠喬木,挖掘圓形土球,用蒲包、草片或塑編材料加草繩包裝。而對樹木的胸徑為15~25cm的常綠喬木可采用“木箱包裝移植法”,往往挖掘成方形土臺。落葉喬木一般采用休眠期樹冠重剪,盡量保留較大較多根系的裸根移植法。大樹移植時,必須盡量加大土球,一般按樹木胸徑的6~8倍挖掘土球或方形土臺進行包裝,以盡量多保留根系。
4.大樹的吊運
一般采用起重機或滑車吊裝,汽車運輸的辦法完成。樹木裝進汽車時,要使樹冠向著汽車尾部,根部土塊靠近駕駛室。樹干包上柔軟材料放在木架上,用軟(草)繩扎緊,樹冠也要用軟繩適當纏攏,土塊下墊木板,然后用繩子將土塊縛緊在車廂兩側。無論是裝、運、卸時都要保證不損傷樹干和樹冠以及根部土塊。非適宜季節吊運時還應注意遮蔭、補水保濕,減少樹體水分蒸發。
5.大樹定植
大樹運到后必須盡快定植。首先按照施工設計要求,將大樹輕輕斜吊于定植穴內,保持樹木原來陰陽面方向,然后進行以下工作:
噴藥:對樹干、根部的大傷口(橫斷面切口))涂敷——愈傷涂膜劑,促進傷口快速愈合,防傷口腐爛;比如用ABT生根粉300~500mg/kg、根動力1號200倍、微生物肥料、殺菌劑1 500倍的藥液噴施在樹穴、土球上,以增強根系活力、快速生根。
撒保水劑:干旱地區還可在樹穴內撒保水劑;在樹體上噴施防蒸騰劑。
扶正樹干:撤除纏扎樹冠的繩子,配合吊車,將樹冠立起扶正,移動和調整樹冠方位,要盡量符合原來的朝向。撤除土球外包扎的繩包或箱板(草片等易爛軟包裝可不撤除,以防土球散開)。
填土:要分層夯實,并保證定植深度適宜,干旱地區把土球全埋于地下、多雨地區使土球高出地而20cm左右。
澆水:做好攔水樹盤,澆足定根水。
四、樹移植后的養護
根據大樹移植的特點可知:大樹移植后的第1年是成活的關鍵,尤其是要在經歷過夏季高溫干旱后方能斷定大樹移植的成活與否。在此期間,若能及時進行養護管理,就能促進樹木的水分平衡,恢復生長,增強樹木對高溫干旱或其他不利因素的抗性。所謂“三分栽,七分管”,在大樹成活期中更顯得重要。
1.支撐樹干
大樹移植后必須進行樹體固定,一般采用三柱支架固定法,將樹體牢固支撐,以防止風把樹冠吹歪。同時,可確保根系穩固,利于根系生長。一般在1年之后大樹根系恢復好方可撤除。
2.水分管理
水分是限制樹木成活的關鍵因子。大樹移植后,由于根系和樹冠的受傷,對水分更為敏感,因此新移栽大樹的水分管理是養護管理的最主要措施。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做好地上部分的保濕工作。通常所用的方法有樹冠噴水(包括滴灌)、遮蔭、包干以及使用蒸發抑制劑等。噴水宜采用噴霧器或噴槍,直接向樹冠或樹冠上部噴射,讓水滴落在枝葉上。噴水可在上午10時至下午16時進行,每隔1~2h噴1次。也有的地方做法是在樹冠南面架設三角支架,安裝一個高于樹冠1m的噴灌裝置,盡量調成霧狀水,因為夏、秋季大多吹南風,安裝在南面可經常給樹冠噴水,使樹干樹葉保持濕潤,也增加了樹周圍的濕度,并降低了溫度,減少了樹木體內有限水分、養分的消耗。滴灌的方法類似于吊鹽水,即在樹旁搭一個三角架,上面吊一只儲水桶,在桶下部打若干孔,將塑料管固定在孔上,管的另一端封死,然后將管螺旋狀繞在樹干和樹枝上,按需要在管上打孔至滴水,同樣可起到濕潤樹干樹枝、減少水分養分消耗的作用。夏季高溫季節還可以采用在樹冠上方架設遮陽網,以防過度曝曬,遮蔭度一般約為70%左右,以便讓樹體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保證樹體光合作用的進行,以后視樹木生長情況和季節變化,逐步去掉遮蔭網。包干的方法是用草繩、麻包、苔蘚等材料嚴密包裹樹干和比較粗壯的分枝,此法既可避免強陽光直射和熱風吹襲,減少樹干、樹枝的水分蒸發,又可貯存一定量的水分,使枝干經常保持濕潤,另外還可調節枝干溫度,減少高溫和低溫對枝干的傷害。其次,加強土壤水分管理。這主要包括旱季的灌水和雨季的排水兩方面。多雨季節要特別注意防止土壤積水,應適當培土,使樹盤的土面適當高于周圍地面;在干旱季節要注意灌水,最好能保證土壤含水量達最大持水量的60%。2.2促發新根及去除多余萌蘗
大樹移植后,由于土球的限制,導致移植后所帶的土球中須根很少,而樹木水分和養分的吸收主要依靠其側根中的須根。因此,我們必須采取措施促發新根。這主要通過一些可以促進根生長和萌發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來實現,如生根粉等。可以結合灌水,將生根粉或其他生長激素施入土壤,以便促進樹木根系的生長。另外,在樹木移栽中,經強度較大的修剪,樹干或樹枝上可能萌發出許多嫩芽和嫩枝,消耗營養,擾亂樹形。在樹木萌芽以后,除選留長勢較好、位置合適的嫩芽或幼枝外,其余的應盡早抹除。
3.扶正培土
由于雨水下滲和其他種種原因,導致樹體晃動,應踩實松土。樹盤整體下沉或局部下陷,應及時覆土填平,防止雨后積水爛根。對于傾斜的樹木應采取措施扶正,并立樹樁固定支撐。
4.補充修剪
新栽樹木雖然已經過修剪,但經過挖掘、裝卸和運輸等操作,常常受到損傷或其他原因使部分芽不能正常萌發,導致枯梢,應及時疏除或剪至嫩芽、幼枝以上。對于截頂(冠)或重剪栽植的樹木,因留芽位置不準或剪口芽太弱,造成枯樁或發弱枝,則應進行補充修剪(或稱復剪)。修剪的大傷口應該平滑、干凈、消毒防腐。
5.松土、除草、施肥
因澆水、降雨及人類活動等導致樹盤土壤板結,影響樹木生長,應及時松土,促進土壤與大氣的氣體交換,有利于樹木新根的生長與發育。但在成活期間,松土不能太深,以免傷及新根。有時樹木基部附近會長出許多雜草、藤本植物等,應及時除掉,否則會耗水、耗肥。藤蔓纏身妨礙樹木生長,可結合松土進行除草。一般情況下,大樹移植第1年內不進行施肥,但此時可進行葉面追肥。等到大樹根系萌發后,則可進行土壤施肥。
6.病蟲害防治
大樹移植后,由于各種原因,樹體的抵抗力減弱,很容易遭受病蟲害,尤其是受到損傷的樹皮,要及時進行消毒、包裹等處理,以避免病蟲害的侵害。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防大于治,因此要加強預防,一經發現受害癥狀,要及時徹底進行治理。
7.搭遮光棚
對帶冠移植的大樹,考慮到葉面水分蒸發量過大,盛夏也可在樹干周圍搭蔭棚或掛草簾,搭遮光棚,降低光照強度,從而減少水分的蒸發。
8.防凍
一是入秋后,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并逐步延長光照時間,提高光照強度,以提高樹體的木質化程度,提高自身抗寒能力。二是在入冬寒潮來臨之前,做好樹體保溫工作。可采取覆土、地面覆蓋、設立風障、搭制塑料大棚等方法加以保護。
五、結束語
實踐證明,大樹移栽過程存在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果我們嚴格按照大樹移栽操作技術來實施城市園林綠化工程,針對問題采取合適的措施,逐漸提高大樹移栽的質量與成活率,這樣才能更好的建設城市綠化,提高我們的生活環境,為祖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陳有民.園林樹木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0
[2]楊德興.大樹移栽及栽后養護[J].林業實用技術,2007(9):43-44
[3]劉志華、周莉.大樹移植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8(12):78
[4]孟香芹.大樹移栽關鍵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8(7):49-50
[5]徐凱、郭士晶.綠化大樹移植及養護管理[J].民營科技,2007(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