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明全
摘 要:黨的十九大開啟了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征程,提出了黨的建設的總要求,為做好新形勢下國有企業黨的紀檢監察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和國企改革穩步推進的大背景下,國有企業的紀檢監察工作如何構建一個可操作性強、監督領域廣、能夠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監督體系,以進一步適應新時代的新要求,成為現階段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面臨的現實問題。本文站在實際操作層面上,針對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對策,以期為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改革提供建議和思考。
關鍵詞:黨的十九大;國有企業;紀檢監察;精準監督;向監督要效益
黨的十九大站在時代和全局高度,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重大政治判斷,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1]。與此同時,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2]”,這為新時代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標和任務。如何支撐這一新的目標和任務的實現,紀檢監察工作將擔當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從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出現的實際問題出發,對于解決新時代國有企業如何做好紀檢監察工作進行深入細致的探討,具有極其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新時代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存在的問題
1.思想觀念陳舊,工作方法固化,紀檢監察工作流于表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為切入點,掀起了改進工作作風、從嚴治黨的新風尚,黨心民心為之一振,黨風政風為之一新[3],作風建設取了的明顯成效。中央把管黨治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紀檢監察工作也從幕后走到了前臺,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4]。但是,作為正處于結構調整、深化改革關鍵時期的國有企業,由于受計劃經濟體制慣性影響,企業長期形成了安于現狀、慵懶懈怠、不思進取、消極應付、搞無原則、一團和氣等思想文化氛圍,尤其是一些發展滯后的老牌國有企業,這種文化氛圍就尤為突出。因此,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在自身受不到足夠重視的同時,作為身處其中紀檢監察工作人員,就更表現出怕擔風險、怕得罪人、思想認識不夠、觀念陳舊的問題;進而在具體開展紀檢監察工作時,往往停留在了廉政警示教育和完善工作資料的監督檢查兩個層面上,工作方法缺乏創新,追責問責力度疲軟,制定的一些規章制度口號和教化的形式多,可操作性的方法和措施少,使得紀檢監察工作流于形式,流于表面,不能從根本上真正為企業的轉型發展服務。
2.監督體制不順,同級監督受限,監督責任落實不到位
在落實中央紀委“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要求的過程中,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進一步聚焦主業主責,自身的責任意識、執紀問責能力、工作主動性、監督檢查的影響力顯著增強。但是,從體制上講,國有企業紀委書記在接受上級黨委任命的同時,卻要接受同級黨委和上級紀委的雙重領導[5]以及在綜合業績上的雙重考核,有的紀委書記還兼任著黨委副書記和工會主席職務,同時,對分管的紀檢監察部門人員無人事任免權限,導致在開展工作時處處受限,無法獨立自主地有效開展工作;更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國有企業紀委書記通過對領導班子成員的“畫像”工作來實現同級監督,但實際上,由于監督體制上的不順暢,紀委書記自身境地尷尬,“怕得罪人、怕丟選票”的思想坎難以逾越,“畫像”工作已經淪為一種表面形式,所謂的同級監督,實際是班子成員的“自畫像”,監督檢查無法從根本上落實到位。從中央巡視反饋的問題來看,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突出的問題,根源就在監督體制。
3.綜合素質不高,缺乏專業知識,紀檢監察隊伍執紀能力不足
受計劃經濟體制慣性影響,國有企業領導和員工對紀檢監察工作存在諸多認識誤區至今改變不多,紀檢監察崗位人員長期不輪崗、不交流,還經常把一些年齡大、身體差、工作安排有困難的人安排到紀檢監察崗位上去,久而久之,紀檢監察崗位逐漸淪落為崗位定編少、薪酬等級低的狀態,也常常被戲稱為“養老”崗位,導致紀檢監察人才隊伍長期得不到補充,綜合素質層次不齊,也缺乏紀檢監察工作應有的專業知識。在人員配置上,也是越往基層單位,監督檢查的事項越多,而紀檢監察干部卻越少且多為兼職,就更不用提獨立設置監察部門的問題了,只能是疲于應付上級的各種要求,監督執紀的能力嚴重不足。
二、做好新時代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的對策
1.樹立“向監督要效益”的理念,把工作重心放在夯實企業的基礎管理工作上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又提出了“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重整行裝再出發的動員令[6]”,作為新時代黨領導下的國有企業,更得重整新裝,理直氣壯地做強做優做大,紀檢監察工作就要切實承擔起維護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歷史重任。國有企業領導干部首先要轉變思想認識,樹立“向監督要效益”的理念,把紀檢監察工作作為完善制度、堵住漏洞、促進管理、提升效益的重要抓手,把監督檢查向企業管理的各個領域主動延伸,制定出一些操作性強、指導意義大的管控制度,將工作重心、主要精力放在夯實企業的基礎管理工作上,努力形成一個全方位、多領域的監督體系,切實實現以監督促管理,向監督要效益,讓紀檢監察工作真正為企業的轉型發展服務。
2.實現紀檢機構垂直管理,實施精準監督,加大執紀問責力度
在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要加大國有企業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力度。在制度頂層設計層面,對紀委書記、紀檢監察機構設置、紀檢監察人員的任命、編制和薪酬實行上級任命,上級配置和上級考核,由下級所在單位配發薪酬,實現紀檢監察機構的垂直管理,從根本上解除紀檢監察干部的顧慮。同時,實施精準監督,綜合運用“督廉、查廉、述廉、評廉”四個監督“鏡頭”,把全面從嚴治黨監督責任向巡視整改延伸、向干部管理延伸、向重點工作、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延伸,充分發揮《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和企業自身的獎懲辦法及履職問責管理辦法等制度利器作用,加大執紀問責力度,做到有錯必究、有責必問。
3.加強干部的輪崗、交流,打造高素質紀檢監察干部隊伍
對國有企業紀委書記、紀檢監察人員實行跨區、橫向的定期輪崗和定期交流制度,有效避免干部在一個單位的崗位工作時間過長,導致監督執紀抹不開面子,有效解除紀檢監察干部身上的人情枷鎖,進一步促進紀檢監察干部履職盡責,嚴防“燈下黑”,長期保持監督執紀的威懾力。同時,不同單位間的相互交流,可以促進紀檢監察干部相互溝通、相互學習、相互提高,進一步提升紀檢監察干部的綜合素質,激發紀檢監察干部隊伍活力,真正鍛造出能扛起黨和人民重托的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
參考文獻:
[1]《十九大報告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人民日報
[2]《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于2017年10月18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向大會作的報告
[3]《形成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成就綜述.新華社
[4]張建平.《用法治思維和方式謀劃紀檢監察工作》.中國紀檢監察雜志
[5]蘇庭福.《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管理觀察雜志
[6]《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的中央講話》.中國共產黨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