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峰
鄉村旅游,是以農村地區為特色,以農民為經營主體,以旅游資源為依托,以旅游活動為內容,以促進農村發展為目的的社會活動。鄉村秀麗的田園風光,與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閑、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安靜祥和的生活氛圍是城市旅游者參加鄉村旅游的主要動機之一。隨著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旅游者的心里逐漸成熟趨于多樣化,旅游過程更注重對相互文化的體驗,農村相對于城市來說,天地廣闊,自然風光秀美,空氣清新,加之和城市相異的文化,對于生活在緊張、擁擠、繁雜、喧囂、多污染的城市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目前經濟社會發展到了全面決勝小康的特殊階段,廣大人民對鄉村旅游的熱衷日趨激烈。
一、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意義
1.發展鄉村旅游可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
隨著工業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渴望遠離嘈雜的水泥城市,更加喜歡帶有鄉土氣息的田園生活,回歸本色的要求越來越高,再加上目前名勝風景區經常人滿為患,傳統的旅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旅游需求,于是鄉村旅游成為人們越來越受歡迎和喜愛的旅游方式,理所當然的成為人們旅游度假的首選,同時,鄉村旅游發展壯大就會成為未來主趨勢。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已建成的4萬多個旅游景區(點),一半以上分布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全國鄉村旅游景區(點)每年接待游客超過5億人次,旅游收入超過2000億元;“十一”和“春節”兩個旅游黃金周,全國城市居民出游選擇鄉村旅游的約占70%,每個黃金周形成大約1億人次規模的鄉村旅游市場。比如,隨著商洛市各縣區美麗鄉村景區建設的不斷完善,景區年接待游客量也逐年增長,2014年接待游客人數突破3005萬人次; 2015年接待游客人數達到3362萬人次;2016年接待游客人數突破3734萬人次,2017年全市共接待游客4780萬人,實現連年10%以上的增長速度,其中60%以上的游客是鄉村游。秦嶺最美是商洛的品牌越來越享譽大江南北,商洛市逐漸成為中國大西北重要的鄉村旅游休閑度假勝地。
2.發展鄉村旅游可以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
鄉村旅游的發展,可以為農民找到新的發家致富門路。目前,各地靠近城市和有旅游資源優勢的農村,都不同程度地搞起了鄉村旅游。隨著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動,農民空閑的房屋、剩余的勞動力、自產蔬菜水果等,都派上了用場,不少農民靠辦“農家樂”蓋起了小洋樓,購買了小汽車,鄉村旅游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之一。去年,國家旅游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等12部委聯合印發《鄉村旅游扶貧工程行動方案》的通知。通知中明確指出,通過實施鄉村旅游扶貧工程,使全國1萬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年旅游經營收入達到100萬元,貧困人口年人均旅游收入達到八千元以上,其中涉及到咱們商洛市有七個縣區。2018中國秦嶺生態旅游節于4月26日在洛南縣音樂小鎮開幕。本次活動以“游商山洛水·品大美秦嶺”為主題,陸續將組織開展各種旅游活動及商洛旅游十大品牌系列活動。開幕式上發布的2018中國秦嶺生態旅游節“十大品牌活動”貫穿全年,可謂季季有主題、月月有亮點,通過這些主題活動,實現旅游與農業、林業、畜牧業、文化、體育、教育等多產業的融合發展,助推我市全體農民持續增收。今年一季度,全市接待游客達到98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5.1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16%和21.4%。
3.發展鄉村旅游會為社會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旅游業是一個綜合性經濟產業,涉及到社會許多相關產業,包括交通、建筑、通訊、貿易、餐飲服務、文化娛樂等產業。旅游業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業門檻低,就業范圍廣,就業層次多,吸納了大量因人口自然增長新增加的勞動力以及因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從第一、第二產業轉移出的大量富余勞動力。旅游的發展可以增加區域內的人流、物流、資金和信息流的流動,因此發展旅游業能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根據加拿大學者的系統模型理論,旅游業收入每增加3萬美元,就將增加1個直接就業機會和2.5個間接就業機會。世界旅游組織研究報告也指出,旅游業每增加一個從業人員,相關行業就增加5個就業機會。
4.發展鄉村旅游會大力促進美麗鄉村建設
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鄉村農民的思想文化觀念會逐漸發生變化,鄉村會向更文明的方向發展,提高了農村文明程度。鄉村旅游還有利于鄉村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保護,村容村貌更加整潔,生態環境會更加美麗。鄉村旅游的發展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也增加了村集體的收益,還可以有效減少農村貧困人口,使鄉村能夠有一定的資金投向環境保護上,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二、商洛市發展鄉村旅游的優勢分析
1.區位優勢
商洛位于陜西東南部,與豫、鄂兩省接壤。市內有312國道、307、102省道,包茂、福銀、滬陜三大高速公路縱跨,榆商高速在建;丹寧、藍盧三條高速公路待開工。“十二五”期間形成了“兩縱三橫兩鏈接兩出口”高速公路主框架。商州城區以及幾個縣融入了西安一小時經濟圈、商洛市域基本融入了西安2小時經濟圈,商洛有四縣區被列入“關天經濟圈”,便捷的交通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2.自然優勢
商洛生態自然環境較好,地形地貌多樣;橫跨長江、黃河兩個流域,溝壑縱橫、河流密布、水質良好;植被豐富,四季分明,是中國南北方自然條件和文化傳統的薈萃之地,具有開發生態旅游天然優勢。
3.人文優勢
商洛文化資源豐富,有保存完好的古人類和舊石器古遺址、商於古道、倉頡造字、四皓古墓遺址等歷史文化和現代名人文化、紅色文化及戲曲民俗等文化。豐富的文化資源,為鄉村旅游業發展注入了活力。
4.生態優勢
商洛是全國唯一全境皆位于秦嶺腹地的地市,得益于秦嶺的保護,商洛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6.5%,2016年市區空氣質量達到或好于二級以上天數為306天,位居全省第一,素有“天然氧吧”之美譽,是人們清肺之首選地。
三、商洛市發展鄉村旅游的路徑建議
1.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統籌有序發展鄉村旅游
當前,鄉村旅游在開發上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一味復制袁家村或者馬嵬驛鄉村游模式,導致千村一面,不具有個性特色,因而效益低下。要不斷加強對鄉村旅游發展的合理規劃,立足本地的特色,以市場為導向,使地區的資源環境特色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旅游小城鎮,是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載體和支撐點,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重點發展”的原則,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和城鄉統籌發展的需要做好規劃。引導農民和開發業主充分發揮區域、區位優勢,因地、因資源發展鄉村旅游。將鄉村旅游建設納入到城鎮及村級建設的規劃當中去,統籌考慮,搞好“點面結合”,做到既著眼當前又顧及長遠,有的放矢,穩扎穩打、一張藍圖繪到底來發展鄉村旅游。
2.各級政府積極引導,扶持鼓勵發展鄉村旅游
積極發揮政府職能,加強對鄉村旅游的管理和引導,對確定的發展對象進行重點扶持,按照“有基礎、有資源、有積極性”的三條標準開展鄉村旅游重點鄉鎮、重點村落、重點營業點的試點工作,進行重點扶持和引導。扶持主要用于兩個方面:一是投向產業經營者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二是用于扶持鄉村旅游網絡開發建設,搭建信息交流平臺。通過政府正面引導,從點到面,從資金支持和政策優惠方面千方百計為發展農村旅游大力支持。
3.創新觀念,整合資源,打造鄉村旅游特色模式
鄉村旅游是一個新興的產業,開發鄉村旅游資源,首先,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發展鄉村旅游絕不能東施效顰,與城市攀比,好大喜洋,“土”才是鄉村旅游魅力所在,堅持以鄉村為依托,突出民族生態優勢和農家特色;其次,在政府引導下,讓農民唱主角,成為自主經營者,增強競爭意識,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發揮其主體作用;另外,以市場為導向,打造鄉村旅游品牌,提高旅游服務質量,同時選擇適合的營銷模式,做到“經營有道”。鑒于鄉村旅游產品具有空間上的不可轉移性、生產與消費的時空同一性、時間上的不可儲存性等特征,推薦使用“口碑傳播”。
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和農耕文化是鄉村旅游的核心資源,應將鄉村旅游與休閑產業、農業觀光、生態旅游相結合,延伸產業鏈,形成以農家樂、農業旅游示范點、農業產業基地、旅游小城鎮、森林公園為主要要素的鄉村旅游發展格局,打造不同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1)休閑、觀光、度假旅游;(2)鄉村民俗文化旅游;(3)農耕體驗旅游;(4)生態鄉村旅游。
4.挖掘文化,提升品位,鑄造商洛農村旅游品牌
文化是核心,旅游是載體,以文興旅是現代旅游業發展的重要特征,鄉村旅游亦然。因此,無論是對鄉村旅游景區(點)的規劃建設,旅游產品的開發,還是對鄉村旅游活動的策劃實施,都應在深度挖掘民族風情、民俗文化、民間絕活、民間技藝等反映本土文化上下功夫,大力開發特色旅游商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同時又要努力賦予鄉村旅游以時代特征和內涵,這樣才能既滿足旅游者對文化的需求,同時也提升了鄉村旅游產品的檔次,進而不斷提高我市鄉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和社會價值。
鄉村游的過去是城市人自發的休閑活動,鄉村游的現在正在升溫并充滿著商機,而鄉村游的將來充滿希望,將形成一種全新的旅游業態,并將促進城市和鄉村的文化交流,成為我市農村經濟的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