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玲
摘 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員隊伍是基礎。發展農村年輕黨員,吸納年輕人入黨,對于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具有重大意義。然而,農村基層黨組織尤其是村級黨組織呈現老齡化狀態,黨組織后繼無人,發展農村年輕黨員存在諸多困難。通過搭建返鄉創業平臺,吸引外流年輕人回鄉;積極發力,層層落實;健全體制機制,強化主體責任等措施,做現在好農村年輕黨員的發展工作,為農村的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次支撐和組織保證。
關鍵詞:農村;年輕黨員;發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員隊伍是基礎,其素質、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鄉村振興的速度和效果。當前,我國農村黨員隊伍呈現老齡化、素質偏低的現狀,積極吸收農村中富有生機和活力、綜合素質較高的年輕人入黨,為黨注入新鮮血液,是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總要求的堅實組織保障。因此,做好農村年輕黨員的發展工作,是當前亟待解決的一項重大課題。
一、發展農村年輕黨員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全面決勝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做出的戰略決策,是黨和國家解決新時期“三農”問題的總抓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全面領導作用。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黨在農村工作的戰斗堡壘,其黨員素質直接關系到黨的形象和聲譽,關系到黨的大政方針政策在農村的貫徹落實,關系到黨的事業的興衰成敗。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作為貫徹落實黨大政方針政策、整合農村資源、推動農村發展的農村基層黨組織,農村年輕黨員是生力軍和主力軍。將那些接受過良好教育,文化程度比較高、掌握較多信息資源、精力充沛,創新能力強、頭腦靈活、具有擔當精神,愿意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年輕人納入黨內,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效提高黨在農村的戰斗力大有裨益。
二、農村發展年輕黨員存在的問題
1.入黨源頭不足
隨著大學擴招和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相當大一部分年輕人通過考學途徑走出農村;一部分年輕人外出經商或者打工,另有一小部分因為能力素質問題或者身體健康原因留在農村,不符合積極分子的發展要求,可以說,農村幾乎沒有年輕人,村級黨組織發展后繼無人。寨子村近幾年新進黨員有的是部隊轉業從而組織關系轉入的,有的是外派組織關系轉入的,有的是高校畢業沒有找到工作而轉入組織關系的,從上世紀70年代起,寨子村自己培養發展的年輕黨員不超過10名?,F在村里的年輕人通過各種方式幾乎都進城了,村里面臨著無人可發展的現狀。
2.年輕人入黨積極性不高
十八大以來,盡管基層黨組織建設取得長足發展,但是村級黨組織建設依然基礎薄弱,一些村級黨組織無法按時拿到黨建經費,致使各項工作遲遲不能推進,村級黨組織無法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大部分黨員由于年老體弱無法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一部分村支部書記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群眾影響惡劣,這些因素致使村級黨組織嚴重缺少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ZZ村43名黨員中,17名是2011年陸續轉入的,而這17名黨員中90%都是因部隊轉業而轉入組織關系的。年輕黨員發展入黨積極性不高,追其原因,一部分年輕人因為社會價值多元化信仰淡漠,將物質利益放在第一位,認為“入黨無用”,因此不想入黨;還有一部分年輕人認為加入黨組織后要經常開會學習寫材料,分散自己精力,影響自己賺錢;還有一部分年輕人認為加入黨組織無權無利,不自由,因此不愿入黨。
3.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人員積極性不高
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工作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經常是上面檢查什么,就優先干什么工作,在千頭萬緒的工作事物中常常因為中心工作的變動而忙于具體事物,致使黨員發展培訓工作常常不能及時有效開展,一些地方工作不能統籌安排,常常是文件有效期過后才下發給村支部,或是倉促布置學習培訓任務,導致在外地的積極分子不能妥善安排學習工作而延誤學習機會,因此錯過入黨機會。另一方面,工作清單制的實行也使得一些村支部工作積極性不高,常常是上面布置什么任務,就完成什么任務,對發展年輕黨員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不能積極主動的發展積極分子,造成有的村好多年沒有發展一名年輕黨員的狀況。
三、發展農村年輕黨員的對策
1.搭建返鄉創業平臺,吸引外流年輕人回鄉
一是政策吸引。研究制定促進農村發展、農民增收、農業現代化的具體措施,利用國家產業政策、金融信貸政策、國家農業扶持項目等,吸引年輕人回流農村,為他們創業發展搭建良好的政策平臺。二是環境吸引。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建設,優先發展農村養老、教育、醫療等事業,解決年輕人的后顧之憂。發展農村文化產業,創造良好的鄉村環境和文化環境,努力縮小城鄉二元化造成的社會事業發展差距。開設職業技術培訓學校,為年輕人的發展提供技術指導和創業一條龍服務,吸引年輕人會鄉創業。三是機制吸引。政府組織建立一批創業基地,培養一批創業能手,推出一些創業項目,樹立一批創業典型,[2]吸引年輕人返鄉回流。四是前景吸引。根據十九大報告鄉村發展戰略,努力貫徹新發展理念,利用我國創新優勢和互聯網技術,發展特色產業和特色農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和就業機會,吸引年輕人回流。
2.層層落實,積極發力
一是針對村級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不強,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充分現象,選優配強支委班子,建立考核機制和責任追究制,發揮村委班子的龍頭作用。同時要轉變工作作風,堅持群眾路線,為民解憂排難,增強村級黨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建立民主集中制,保障普通黨員權利,營造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3]發揮每一位黨員的聰明才智,增強村級黨組織的戰斗力。加強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調動黨員的工作積極性,增強他們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時刻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增強黨組織的感召力。二是針對部分村支部書記大權獨攬,貪污腐敗現象,要加強制度建設,全面規范工作程序,推行公示制和責任追究制,用制度管權管人管事。三是針對年輕人入黨積極性不高問題,加強思想教育,提高他們對黨的認識。利用微信和節假日,對流動黨員和返鄉的年輕人進行經常教育和集中教育相結合的方式,采取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育形式和教育載體,宣揚黨的光榮歷程,加深他們對黨的認識,增強入黨的榮譽感。
3.健全體制機制,強化主體責任
一是完善體制機制,建立由上到下的部署機制和負責機制與由下到上的反饋機制和監督機制相結合的體制機制,完善農村發展年輕黨員的主體、責任、管理和考核的具體辦法,推進農村年輕黨員的發展工作。二是引導村級黨組織實現工作方式和工作觀念的轉變,變“等人上門”為“主動上門”,[2]加強外出務工人員的宣傳教育,擴大年輕黨員的發展范圍。三是建立協作機制。通過與高校、務工單位、部隊、流動地黨組織等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積極了解年輕人的思想、工作、學習和生活,合理推進年輕黨員發展工作。四是明確責任,建立發展農村年輕人入黨責任機制,明確鎮村兩級黨組織負責人的相關職責,建立發展黨員預警和責任追究制度。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19
[2]王紅兵.《黨建研究》[J].2013(3):40
[3]《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6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