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吳媛 鞏守平 屈建強 王小闖
摘 要:高校青年教師醫生是大學附屬醫院中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力軍。但資本主義自由思潮、互聯網快餐式信息等對傳統道德價值觀沖擊巨大,當前大學附屬醫院教師醫生敬業精神不足與社會責任感缺失和社會道德危機密切相關。而將“中國夢”、大學精神、師德與醫德相互融合、相互發展,積極把四個方面有機結合起來,方能實現高校、醫院、師生的共贏,進而為實現“中國夢”打下堅實基礎。“中國夢”的文化認同不僅為青年教師黨員提出了鮮明的時代要求,而且亦是大學精神繼承和發展的直接依據。本研究擬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并發現目前大學附屬醫院中青年教師醫生的思政水平及存在問題,推進大學精神、師德與醫德建設融合,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先鋒作用,以榜樣為引領,在大學附屬醫院內推廣理想信念教育,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國夢”的實現努力奮斗。
關鍵詞:青年教師醫生;理想信念;大學精神;基層黨組織建設
理想信念是人類精神世界活動的主要表現之一,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理想是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方向,而信念則是實現理想所需要的精神動力,缺少理想人們將會失去目標和方向,而離開信念則會導致理想無法實現。理想信念是人類精神世界重要的組成部分,來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是人類未來可能實現的目標體現,同時包括了在實現目標時產生的精神動力。高校青年教師理想信念主要是指高校青年教師在工作、學習、生活過程中確定的有關未來工作的職業規劃、個人生活目標,在實現這些理想中應有的信仰以及堅持奮斗的精神動力,集中體現了高校青年教師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而大學精神作為基本價值訴求和學術人格取向的共同體,表現出的是高校教師,尤其是作為高校教師生力軍的青年教師的精神面貌和群體意識。在大學精神的積累、發展和傳承中,高校青年教師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因此,探索現代大學精神與高校青年教師理想信念之間的相互關系、相互傳承、相互學習,是新時期下高校的重要課題。
大學附屬醫院作為近年來蓬勃發展的一個特殊群體,不僅匯聚了大量青年醫生,同時也是培養醫學生的主要力量。作為大學附屬的醫院,青年教師醫生不僅承擔對病員的救治及臨床科研,還承擔了對醫學生的醫學理論及實踐教育,不僅影響對大學生、研究生人才的培養,還決定了未來可能成為臨床醫生的醫學生的世界觀及價值觀,是關系到未來醫療行業是否穩定的重要一環。本文從大學附屬醫院基層黨組織視角,初步探索大學精神與大學附屬醫院青年教師醫師理想信念之間相互傳揚、共同進步的融合關系,以期為大學附屬醫院基層黨建提供新視角和新途徑。
一、大學附屬醫院青年教師醫生理想信念的現狀
青年教師醫生目前是大學附屬醫院臨床、教學、科研等方面的骨干和中堅力量,不僅在臨床一線面對病患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交流,而且是醫學生臨床教學、示教的主要教師群體,同時還承擔了臨床與基礎研究的科研任務。因此,大學附屬醫院青年教師醫生理想信念教育值得特別關注。
針對于此,在我院青年教師醫生中進行了有關理想信念的問卷調查。其中對于“您是否讀過有關馬克思主義理論方面的書籍?”這個問題,11.2%的人選擇“讀過3本或3本以上”,61.3%的人選擇“讀過一兩本”,27.5%的人選擇“沒有讀過”。對于“您是否讀過有關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方面的書籍?”的問題,9.8%的人選擇“讀過3本或3本以上”,62.4%的人選擇“讀過一兩本”,27.8%的人選擇“沒有讀過”。從調查問卷的結果來看,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知識的學習情況在青年教師醫生中較為缺乏。究其原因,青年教師醫生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師范院校教育背景,大學期間沒有設置專門的職業理想道德修養課程,工作期間缺少相關的教育培訓機會,忽略了理想信念相關知識的系統化學習。
在我院問卷調查中,對“您是否具有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問題,40.6%的人選擇“否”。對“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是否有信心?”的問題,12.7%的人選擇“沒有”,22.8%的選擇“不關心”。調查結果從側面反映出部分青年教師醫生在現階段下政治信仰迷茫,平時在工作學習中對黨中央的文件、講話及精神缺乏關心,在涉及到某些時政、社會等尖銳問題時,缺乏正確的價值判斷,部分人還會出現觀點偏頗,不能正確引導未來可能成為醫療支柱的醫學生,從而影響現代大學生培養質量。
目前醫院中的青年教師醫生呈現高學歷的發展趨勢,成長環境相對優越,多數研究生從學校畢業后直接進入臨床工作,角色轉換較快,由于缺乏社會鍛煉,進入臨床工作后,臨床醫療工作繁忙、科研任務壓力大、教學經驗不足,加上生活單一化,在面臨難題時,容易表現出焦慮、自我失落感,主體意識迷茫,在處理工作、生活、學習時更易于因心理素質低下而無法正確教書育人,基層黨組織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并正確引導,就會發生信仰缺失。
二、現代大學精神價值指導下的理想信念產生途徑
2013年5月4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宣傳部、教育部黨組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1],“青年教師是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高等教育事業科學發展、辦好人民滿意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對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確保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因此,加強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既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又是堅持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更是推行依法治國的有效途徑。
“飲水思源”是百年交大的光榮傳統,正是秉承這一百年傳統,才形成了交通大學的生命和靈魂,這就是交大的大學精神,也是培養交大學子的基本要求,更是交大精神傳承的精華。而作為大學附屬醫院,青年教師醫生既有作為教師應當具有的師德,還作為醫生應當具有的醫德,在大學精神指導下的師德和醫德應當具有良好的統一性,在大學精神的影響和指導下,青年教師醫生可提升自身涵養,得到社會、醫院等群體的認可和尊重,并形成自身的意志與信念;受到大學精神的熏陶,可進一步形成良好的師德與醫德,并樹立良好的榜樣,而良好的師德可在教育醫學生的過程中培育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使得教育的人文氛圍回歸到教書育人的本質,引導學生想健全人格目標發展;良好的醫德則在繁重的臨床工作中給醫學生樹立了道德榜樣,通過自身的身體力行和言傳身教,傳遞在工作中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摒除急功近利、價值缺失等。因此,在大學精神指導下的師德和醫德應該既有統一,又是相輔相成,大學附屬醫院中的青年教師醫生應當在大學精神指引下,將師德教育與醫德教育作為兩個翅膀,方能協力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飛翔。
三、新時期下大學精神與大學附屬醫院青年教師醫生理想信念相互融合的實踐途徑
在“中國夢”的指引下,當代中國大學精神在高校教師師德建設中有了共同的理想信念內涵。中國夢的最大特點就是把國家、民族和個人作為一個命運的共同體,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個人的具體利益都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高校在新時代“中國夢”指引下,承載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使命和光榮夢想,習近平總書記說過[2]:“教師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提高了,眼界就寬了,心胸就開闊了,就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勝利和順境時不驕傲、不急躁,在困難和逆境時不消沉、不動搖。” 這說的就是高校教師應該傳承和傳播的大學精神。“中國夢”既是高校大學精神發展和師德建設的方向,也是機遇,對當代高校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提供了有力的價值指向和精神支持,將大學精神發展、師德建設與國家、民族命運和社會發展方向緊密相連,而大學精神更應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展,通過創新發展、高精尖人才培養來提供給社會進步的有生力量,“中國夢”更為高校師德建設提供了可供參照的衡量標準和要求,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教育與醫療從來都是現代中國與人們群眾最緊密相連的兩件大事,高校青年教師醫生正好是聯系教育與醫療的關鍵紐帶,如何在新時代下做好這個關鍵紐帶,關系到能否將這兩件大事辦好。“中國夢”、大學精神、師德與醫德是四位一體的統一,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青年教師醫生的“三觀”落腳點,也是高校青年教師醫生的歷史責任和時代使命。“中國夢”將教師個人發展與國家利益、民族命運和人民福祉密切聯系,大學精神則指導高校教師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形成強大的精神動力和高尚情操,引領師德與醫德正確的價值取向,并通過發自內心的社會與群體認同感,培養既“立德樹人”又“治病救人”的青年教師醫生,身體力行,引導大學生追求“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并勇于承擔傳承高尚的師德和醫德。
大學附屬醫院基層黨組織應充分關懷青年教師醫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動態,正確引導青年教師醫生在互聯網時代對海量信息的甄別、吸收和傳播,鼓勵參加多種形式的理論學習會,提高政治理論教育的吸引力,有效遏制意識形態對青年教師醫生的滲透。在大學附屬醫院這樣的文化圈子中,建立科研學術上共同交流、進步,臨床醫療中共同幫扶、關心,教學示教中共同探索、完善,將黨建與學術建設、醫療建設和教學建設有機結合,在政治上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發揮并發揚這些高素質群體的正能量。基層黨組織應從這些群體中吸收和發展優秀青年教師醫生成為黨員,將支部活動與教學活動、學術活動有效結合,充分發揮青年教師醫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我發展能力。同時,各級黨組織應完善健全用人機制,與時俱進的改革師德、醫德考核機制,積極主動搭建科研、教學平臺建設,為青年教師醫生創造發展和進步的平臺和空間,在追求理想信念的同時,保障青年教師醫生在物質文化生活需求,比如生活中面臨的結婚、購房、撫養子女、贍養父母等現實問題[3],避免因物質生活問題而放棄理想信念或偏離正確的方向。樹立青年教師醫生黨員的典范,引導廣大青年教師醫生將自己的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統一起來,激勵青年教師醫生產生對理想信念的情感認同。基層黨組織還應加強人文關懷,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在“互聯網+”黨建時代,充分利用新媒體多元化形式,構建新媒體時代黨建思政工作平臺,轉變工作方式和態度,積極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做好青年教師醫生的管理與服務工作,發揮青年教師醫生黨員的先鋒作用,帶動整個群體共同進步。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下,大學附屬醫院青年教師醫生的師德與醫德問題不容忽視,仍然存在價值指向不明確等問題,青年教師醫生在提升自身價值認同的同時,如何引導大學生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大學精神和“中國夢”為之提供了有效的理想信念基礎和衡量標準,既要講大學生培養成為傳承大學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又要樹立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將“中國夢”、大學精神、師德與醫德相互融合、相互發展,推動實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目標和黨的接班人。在本文完稿時,中央辦公廳向陜西省委傳達了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并轉達總書記對交大西遷老教授的親切問候,寄語西安交大廣大師生弘揚傳承“西遷精神”,不斷豐富其新時代的新內涵。“西遷精神”是在黨的關懷和哺育下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不忘初心的生動體現,是對“飲水思源”百年交大精神的傳承和發展,對于青年教師醫生來說,更應該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猶豫、不懈怠、不畏難,堅定、奮進、搏擊,讓西遷旗幟永飄揚。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黨f2013]12號文件)201305/152333.html.2013-05-04
[2]習近平.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1-5:1
[3]張皖豫、秦自強.新時期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南方論刊,2015.10: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