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來訪者由于缺乏自信,對考研難度以及考研失利將會帶給自己后果的嚴重性存在錯誤的認知,并由此產生嚴重的考研壓力,導致來訪者焦慮、擔憂、失眠和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咨詢師利用合理情緒療法和放松訓練等方法幫助來訪者調整錯誤的認知,調節自己的情緒,并逐漸發現自己的優點和資源,逐步建立自信,引導她在思考和體驗的過程中建立合理的思維方式。
關鍵詞:大學生;焦慮情緒;考研焦慮;心理咨詢;合理情緒療法;放松訓練
一、一般資料
1.人口學資料
來訪者,女性,21歲,工程類專業大四學生,未婚,無男朋友,漢族,農村戶口,無宗教信仰。父親62歲,農民,在家務農;母親59歲,農民,在家務農;姐姐29歲,已婚,在外務工。
2.個人成長史
來訪者出生在陜西關中平原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以務農為生,家庭經濟較為困難。父母重視對子女的培養,對子女要求較高。來訪者自小性格較為內向,遇事較為怯懦,做事不夠果斷,較為缺乏自信,不太愿意與同學交流交往,喜歡獨自一人刻苦學習。同時她為人坦誠善良,做事認真,能持之以恒。
來訪者自小接受父母和老師的教導,要努力學習,只有靠一定程度的文聘和文化知識才能走出農村,才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因此,來訪者自上學以來,一直刻苦學習,中考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市重點高中,高考也考入了自己較為滿意的大學。來訪者一直堅信只有獲得一個良好的學業發展,自己才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二、主訴與個人陳述
1.主訴
學習無法集中注意力,壓力大,內心焦慮,間歇性失眠。
2.個人陳述
大四開學后,在完成正常課業任務的同時,自己又接著暑假在家復習的進度開始考研復習了,隨著班上能保送研究生的同學相繼保研,要找工作的同學陸續開始簽工作,想到父母對自己的殷切期望,以及自己孤注一擲的考研決定,想著考研如果落榜,自己將錯過找工作的最佳時段,加之自己又是一個工程類專業的女生,找工作會受到性別歧視,到時候找不到工作,前途堪憂。一想到這些,自己的精神壓力便不斷增加。
近一個月來,她發現,自己復習時越來越無法集中注意力了,常常一頁書看了很久都看不懂,越是看不進去自己越是著急,總是想著本專業里有很多很優秀的同學都和自己一樣準備報考本校的研究生,考研難度又很大,看著競爭對手復習效率那么高,自己的復習進度卻越來越慢,想著自己現在的狀態,就更加的焦慮和不安。同時,由于自己復習效率不高,就想著要比別人多花時間,晚上常常撐到一點左右才睡覺,早上六點起床,且近期失眠情況更是逐漸嚴重,睡眠不足,自己整個人的精神狀態越來越差。最近,自己經常獨自一人躲在角落里無助的哭泣。
三、既往史
來訪者無重大軀體疾病史,家族無精神疾病史。自知力完好,無心理咨詢或治療經歷,求助意愿強烈。
四、咨詢師觀察、心理測驗情況
1.咨詢師觀察情況
來訪者獨自求診,個子不高、身材較為瘦小、打扮得體、愁眉苦臉,神疲乏力,說話聲音微弱,神情焦慮、言談間可見神志清楚,言談切題,敘述思路清楚。
人格方面:個性穩定,生活習慣無異常變化;社會功能較為正常:與家人、同學及朋友能正常交往,但學習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醫學檢查:在醫院做過常規醫學檢查,均未見異常。
來訪者表現出較強的不自信,對自己目前的狀態表現出極度的憂慮,對考研復習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恐懼,嚴重擔心自己將要面臨的研究生考試,對自己的前途表現出了焦慮和不安。交談期間,來訪者一度失聲痛哭。
2.心理測驗情況
測驗方法:自評量表SCL-90、艾森克EPQ-人格測試量表。
測驗結果:SCL-90,來訪者焦慮因子分數略高于常模,其他因子分數都低于常模。艾森克EPQ-人格測試,顯示來訪者性格較為內向、不夠穩定。
五、病因分析
1.生物因素
未見明顯生物學原因。
2.社會因素
(1)近些年,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不斷增大,工程類專業女生就業壓力更大。為逃避目前嚴峻的就業壓力,提高就業競爭優勢,得到更好發展,高校工科女生考研讀研比例不斷增大。
(2)來訪者性格較為內向,缺乏自信,常獨來獨往,與同學交流較少,遇事缺乏來自朋輩的支持和幫助。
(3)父母對家中唯一上大學的她抱有較高的期望,希望她能學有所成,走出農村,過上更好的日子,為父母為家族爭光。
3.心理因素
認知方面:認為只有考上研究生,才會有更好的發展前途;隨著考研日期的臨近,來訪者精神壓力不斷增大,無法集中注意力復習,認為在自己現在無法高效率復習的同時其他競爭對手卻正在高效率的復習,自己和別人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如此反復,來訪者的焦慮情緒就愈發的嚴重。
情緒方面:長期緊張、焦慮。
個性方面:自我效能感低、內向、不自信、易緊張。
六、評估與診斷
1.評估
綜合觀察、交談所收集的資料,該來訪者的主要問題是因考研壓力導致的嚴重焦慮、緊張、進而引發失眠等癥狀,其實質與來訪者存在的非理性信念密切相關。來訪者智力正常,自知力完整,無感知覺異常,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癥狀,個性穩定,無重大軀體疾病,求助意愿強烈,屬于心理咨詢范疇[1]。
2.診斷及診斷依據
診斷:屬于焦慮情緒引起的一般心理問題。
診斷依據:來訪者的癥狀表現是由現實生活事件引起的;對社會功能尤其是學習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反應強度不是特別強烈,未泛化,病程只有近一個月,應該是焦慮情緒引起的一般心理問題[2]。
3.鑒別診斷
(1)與精神病相鑒別:根據“病與非病三原則”判斷,來訪者的思維、行為具有現實性,主客觀統一,社會功能未受嚴重影響,知、情、意三者協調統一,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個性特征穩定,有自知力,主動求治,故可排除精神病[2]。
(2)與神經癥和神經癥性心理問題相鑒別:根據許又新教授心理沖突情況的分析,來訪者的心理沖突與現實刺激密切相關,具有一定的道德色彩,是常形,沒有變形。并且有自知力,主動求醫,所以不是神經癥性心理問題和神經癥[3]。
(3)與嚴重心理問題相鑒別:嚴重心理問題的反應強度強烈,內容泛化,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病程超過3個月。而來訪者的癥狀和表現不符合以上幾條,因此可以排除嚴重心理問題[2]。
七、咨詢目標和方案
1.咨詢目標
(1)近期目標。改變來訪者對考研難度以及考研失利將會帶給自己后果嚴重性的錯誤認知,幫助來訪者發現自身優勢和資源、增強積極認知,建立自信心,進而逐步改善來訪者存在的身心問題,如焦慮、緊張、失眠等。
(2)遠期目標。幫助來訪者增強抗壓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并逐漸形成健全的人格。
2.咨詢方案
(1)合理情緒療法。本案例來訪者一方面對考研難度以及考研失利將會帶給自己后果的嚴重性存在錯誤的認知;另一方面總是認為自己的復習進度和效果趕不上別人,嚴重缺乏自信心。可見,其焦慮情緒與非理性認知密切相關。因此,本案例主要采用合理情緒療法,通過理性的分析和邏輯思辯的途徑,改變來訪者對事物的非理性認識、態度和看法,暨改變錯誤認知,進而改變其不良情緒和行為,以此學會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其他問題,促進身心的全面健康和發展。
(2)放松訓練。來訪者因為考研壓力出現焦慮、失眠等困擾,情緒緊張、無法集中注意力等癥狀,故采用放松療法對來訪者的情緒和身體反應加以調節和改善。通常有呼吸放松技術和冥想放松技術等。
3.咨詢時間及收費
咨詢時間:每周1次,每次50分鐘至1小時,共6次,有特殊情況需提前告知對方。
咨詢收費:校內咨詢,免費。
八、咨詢過程
1.咨詢過程階段劃分
第一階段,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與評估診斷階段(第1-2次咨詢)。
第二階段,咨詢和改變階段(第3-4次咨詢)。
第三階段,鞏固提高與結束階段(第5次咨詢)。
2.具體咨詢過程
(1)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評估診斷(第1次)
任務:通過觀察、查閱資料、心理測驗和攝入性會談等方法來了解來訪者的基本情況,進行評估和診斷。通過良性的互動和溝通,與來訪者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4]。
方法:觀察法、查閱資料法、心理測驗法、攝入性會談法。
過程:介紹心理咨詢的規范和有關事項,請來訪者填寫咨詢登記表,了解來訪者的咨詢意愿。通過觀察、查閱來訪者提供的相關資料、攝入性會談等方法初步了解來訪者基本情況,與來訪者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在征得來訪者同意的情況下,讓來訪者獨立完成相關測驗,進一步了解來訪者的情況,確定來訪者是否屬于心理咨詢的范疇,進行評估和診斷。將了解到的基本情況反饋給來訪者,使其了解自身存在的問題,與來訪者溝通進一步咨詢的計劃。
(2)咨詢和改變階段(第2-4次咨詢)
任務:進一步鞏固咨詢關系,分析來訪者問題出現的原因,介紹并商定咨詢方法,按計劃進行心理咨詢,使來訪者存在的問題開始轉變、改善[4]。
方法:會談法、合理情緒療法、放松訓練療法。
過程:向來訪者介紹采用的療法,使來訪者了解療法的原理、過程和預期效果。運用合理情緒療法,幫助來訪者領悟到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不適的根本原因不在考研本身,而在于自己對考研的難度、同學們的復習進度以及考研失敗產生的后果等存在非理性、非客觀的認知,引導來訪者與自己存在的不合理觀念進行辯論,從而動搖和改變這些認知和觀念,建立正確的認知和觀念。同時幫助來訪者發現自己的優勢和資源,通過引導來訪者掌握呼吸放松技術和冥想放松技術,讓她在自己壓力大失眠、無法集中注意力復習時使用這些方法讓自己放松、平靜下來,逐步改善睡眠,提高復習效率,從而不斷增強來訪者的自信心。
(3)鞏固提高與結束階段(第5次咨詢)
目的:進一步鞏固咨詢成效,增強來訪者心理自我調適能力和自信心,引導來訪者將掌握的心理調適技能應用到以后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去,建立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4]。
方法:會談法。
過程:經過前面的咨詢,來訪者的焦慮、緊張情緒得到了有效緩解,睡眠狀況顯著好轉,復習的效率也逐步提高,生活規律了,心情也好了起來,求助者的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此次咨詢主要是肯定來訪者為改變所做的努力以及近期的改觀,尋找來訪者身上自己一直不曾注意到的優點和資源,進一步幫助她建立自信心,增強自我效能感,建立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同時,鑒于來訪者的問題經咨詢后已基本解決,咨詢目標已經達到,經商議本次咨詢后結束咨詢關系。
九、咨詢效果評估
來訪者自評:現在感覺自己的情緒平靜了許多,焦慮和過分擔憂的感覺基本沒有了,睡眠狀況好了很多,精力也充沛了,復習時不再胡思亂想了,能夠靜下心來,集中注意力學習了。經過這次咨詢,我發現了自身很多之前未曾關注到的優勢和優點,感覺更加自信了。同時也明白了兩個道理,一個是遇事不能盲目地著急,要靜下心來理性地去分析問題,想辦法利用自己現有的資源去解決問題。還有就是一定要經常用欣賞的眼光去看自己,發現自己的優點和資源,自信地去面對生活!
來訪者同學評價:經過咨詢后來訪者現在的笑容也多了,生活更加規律了,能和大家一起溝通交流,全身心地投入到復習當中。
咨詢師評價:經過咨詢,來訪者的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人也自信了,說話時笑容也多了,對考研和后面的生活建立了信心,并開始積極規劃接下來的復習和生活。
參考文獻:
[1]郭念鋒.心理咨詢師(三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郭念鋒.心理咨詢師(二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許又新.神經癥.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年
[4]樊富珉主編.大學生心理咨詢案例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
作者簡介:
方榮鋒(1989--)男,漢族,陜西安康人,碩士,助教,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