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信息化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也日益凸現出來。利用信息技術來設計游戲,并借助游戲的娛樂性作用,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對于英語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英語老師,面對的一些英語基礎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學生,利用游戲設計的形式,將學生學習英語的情緒狀態有機調動起來,是我在教學實踐中一直在探索與研究的一個問題。希望本研究可以為高職英語教育的發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關鍵詞:信息化;游戲;高職英語;課堂教學
一、將游戲設計引入高職英語課堂的原因
游戲帶有典型的娛樂化性質,能夠給人以愉悅感與輕松感,而課堂是嚴肅的、認真的。這兩者本來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情感體驗,卻完全可以實現和諧統一。如何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將游戲的娛樂元素引入英語課堂,讓英語課堂變成快樂的學習天地,讓學生在游戲的娛樂中體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是我一直在努力研究的課題。
之所以會在這一問題上下功夫,是因為作為一名工作了十多年的高中英語教師,對高職英語課堂上學生的現狀非常清楚: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學習是一種任務,是一件苦差事。同時,英語是一門基礎性較強的學科,如果在小學、初中階段沒有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高職階段會很吃力。也正因為如此,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會嚴重影響英語學科知識的吸引力,讓很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法得到有效調動,從而大大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機緣巧合,去年的時候我為娃啟蒙的小朋友上了一個階段的英語課。為了將小朋友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我在課堂上充分利用了游戲教學的優勢,將游戲活動融入到了英語拼讀以及單詞的學習之中,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效果。在課堂上,幼兒完全進入到了教師設計的游戲情境之中,通過游戲來展現自我,張揚自我,完全沉浸到了游戲的快樂天地中,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英語知識,鍛煉了英語口語表達。
鑒于此次教學經歷,引起了我對于高職英語教育的反思:雖然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但是高職院校的學生與小朋友學英語有著很多的共通之處。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基礎較差,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與動力不足。借助游戲設計來調動其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其學習英語的情緒狀態,對于當前高職院校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很多問題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將游戲設計引入高職英語課堂的策略
我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努力將游戲的娛樂元素引入到高職英語課堂,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與各位英語教育工作者分享。
要將游戲設計引入到英語課堂中,將游戲的娛樂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教師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在課堂上有很多的交流與互動。這種交流既有師生之間的,也有生生之間的。無論是哪種交流,都需要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加以有效引導。而課堂是動態的活的教育活動,雖然教師在課前已經做好了各種教學準備,但也會遇到一些即興的,考驗教師反應能力的問題。這個時候,如果教師沒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就容易面對課堂不知所措,失去最佳的引導時機,從而影響課堂的交流效果,也較難營造出良好的交流氛圍。與其他形式的教學設計不同,游戲活動帶有典型的靈活性。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將自己融入到游戲之中,必然會在游戲的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突發性事件,未必會完全按照教師的教學設計來死板推進學習進程,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及時將相對松散的游戲課堂狀態與知識目標的實現有機結合起來,不能忘了游戲的主旨所在。游戲設計不是為了游戲而游戲,而是為了學習英語知識,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而游戲。因而當這一游戲設計目標在實施過程中出現偏差的時候,教師需要具備較高的教學應變能力,將課堂成功拉回到知識傳授與能力提升的“正軌”上來,為提高英語課堂效率而服務。
因此,可以這樣說,較高的綜合素質,是成功將游戲引入英語課堂,激活課堂活力,提高英語課堂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礎。
2.教師要恰當運用多媒體為教學服務
隨著我國教育現代化發展步伐的加快,多媒體已經在高中課堂得到了普及。但是在教育實施過程中真正將多媒體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卻還是遇到了一些問題。有些教師太過依賴多媒體,將課堂變成了放課件的電影放映場。學生們一節課較少有機會低下頭研究教材,也較少有機會進行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整個課堂表面上看熱鬧有趣,但實際的教學目標卻較難很好的實現,課堂變成了花架子,嚴重影響了課堂的實效性。有些教師則對多媒體不感興趣,不愿意利用多媒體的優勢進行展示,也較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對于多媒體,教師要對其進行準確定位,多媒體就是輔助教學的工具,不能成為課堂的主宰,當然也不能拋棄這一工具。教學工具是為教學服務的,多媒體有自己獨特的優勢:能夠將教學資源生動形象的傳遞給學生,這無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游戲設計往往需要很多的輔助性資料。比如生動形象的動畫演示,比如游戲步驟的展示等等,這些都需要借助多媒體這一現代信息工具在課堂上呈現出來。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是將游戲引入英語課堂,提升課堂效率的有力工具。
3.教師要創造游戲情境,把握課堂的“娛樂點”
每一個“娛樂”點,都是一個包袱。借助游戲的形式,何時將包袱抖開,怎樣呈現包袱的效果,如何將包袱與英語教學實現無縫連接,這些都是考驗教師課堂把握能力的地方。比如在學習一些故事性較強的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游戲”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學生的角色可以自己認領,也可以由其他學生推薦。在課堂上拿出一定時間,讓學生進行角色互動,將自身融入到故事中,并以故事中人物的身份進行交流,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于課文中重點語句的認識,還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中的人物角色,在提高自身英語口語水平的同時,增強對文本的認知。由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過程是感興趣的,作為觀眾的其他學生也能夠在這個有趣的過程中通過聽、評價等交流參與課堂,這樣就提高了課堂的參與度,鞏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當然,在具體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可以對教材中的故事情節進行創意性改編,加入個人的創新思維,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從原有的故事中掙脫出來,既鍛煉了學生的英語語言組織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有助于發揮學生的個性優勢,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比如在學習《Love Is Just a Thread 》這篇美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記憶單詞。我提前準備了卡片,將單詞寫在卡片上,開展拼讀游戲。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五個人一組。除了拼讀單詞之外,學生還要將傳遞到自己手里的卡片來組句子,當單詞拼讀與組句熟練掌握后,還針對手里的單詞進行故事創編。有個學生創編的《The story of a kite》非常有創意,也符合本課的主題,贏得了其他學生的一致好評。
需要注意的是,課堂上游戲類的教學參與,對學生的口語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必須要做好充足的學習準備,在學生對教材文本非常熟悉的前提下來實施。這就需要教師做好教學計劃,指導學生做好準備工作,教師在學生交流、互動的過程中也要積極引導。如果有必要,教師也可以以參與者的身份加入到“游戲”中,這樣就能夠總攬全局,讓課堂更加有序,目標更明確。
三、結論
在英語課堂上引入游戲元素,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當然,在具體的教學操作中教師要做好設計師的工作,要把握好游戲的度,不要讓課堂走向“娛樂化”的境地。那樣的課堂,學生嘻嘻哈哈,緊張不起來,就會嚴重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無論是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最終都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而服務的,為娛樂而娛樂的教育,顯然是與教育的本質相背離的。
參考文獻:
[1]王艷.游戲教學法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青年文學家.2013(03)
[2]徐芳.高職英語課堂中的游戲教學[J].科技創新導報.2015(31)
[3]黃博.高職英語課堂中的游戲教學[J].科技展望.2016(24)
[4]劉艾琳、李明君.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游戲教學法應用研究[J].才智.2017(01)
[5]陳亞莉.淺談課堂游戲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A].第三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2016
作者簡介:
覃勤(1980--)女,常德職業技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