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佳麗
人是生產三要素中的第一要素,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當今二十一世紀企業之間的競爭,主要是人力資源的競爭,中小企業要想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就必須重視人力資源管理。因兜,思考如何激勵員工,以及建立何種激勵機制,是當今時代企業建設發展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我國中小企業作為研究對象,對企業現有的激勵機制進行研究,并結合企業的發展需求,提出問題的解決對策。
中小企業
激勵機制 人力資源管理
激勵機制的定義
激勵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將它應用于管理就是要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不斷激發、引導員工沿著組織所希望的方向去行動,以達到組織目標。所謂激勵機制,就是指組織系統中,激勵主體通過激勵因素或激勵手段與激勵客體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的總和,也就是指企業激勵內在關系結構、運行方式和發展演變規律的總和。根據定義,激勵機制應當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目的性。企業作為一個贏利性組織,采取的激勵機制是為了能讓員工更好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從而讓企業能占領更多的市場,以博取更大的利潤。企業制定和采取的激勵機制也一定是為了這個目的。
(2)科學性。企業在制定和采取激勵機制是一定要對企業自身的資源環境進行深入的調查和研究。激勵機制的產生一定是建立在企業自身的情況上而做出的科學的,因地制宜的手段。
(3)統一性。所謂激勵機制是指企業所有的激勵手段總和,但無論是物質激勵,還是精神激勵,抑或是其他形式的激勵,這些措施都必須具有統一作用,都是為了提高企業員工的工作效率以及企業的利潤。
激勵機制的內容
(1)精神激勵
精神激勵的目的是讓員工感受到企業的關愛并激發其工作熱情。如領導人的認可和鼓勵。
(2)薪酬激勵
薪酬激勵是以經濟獎勵的方式,以員工的工作績效為準,提倡“效率優先”原則,讓員工意識自己的薪酬與工作績效成正相關,從而有效得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激發潛在的工作能力。
(3)榮譽激勵
榮譽激勵是以頒發榮譽的方式,給予員工工作的肯定,在員工收到鼓舞的同時,也能成為其他員工學習的榜樣。
企業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
(1)企業的激勵機制單一化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的基本需求可分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感情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其中生理和安全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而當這些需求被滿足之后就渴望更高層次的需求。如今我們生活在全面實現小康的決勝階段,生理和安全的需求早已得到滿足,企業員工也對更高層的需求有著更多的向往目前,在我國大部分企業以物質激勵為主要,忽視了精神激勵,激勵機制運用主要以胡蘿卜加大棒為主,即:工資、獎金和處罰相結合,激勵形式單一。沒有更多考慮員工的交往、尊重、自我實現等需求,特別是許多私營企業主認為,員工是花錢雇來的,拿了錢必須干好活,除了工資之外,沒有其他激勵措施,員工出錯之后要么經濟處罰要么開除,不問原因,對員工不尊重、不關心,員工與企業主關系不融洽,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無法調動,創造性發揮不充分。
(2)企業的激勵機制存在不公平的現象
有些企業激勵機制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現象,例如,企業中的員工有些親戚是企業的管理人員,那么他們能得到獎勵的機會就會比一般人的機會多很多,尤其是在薪酬激勵的方面。
(3)企業的激勵機制針對性不強
大部分企業在實行激勵機制時都會忽略企業員工的差異性,例如,男員工更注重企業和自身的發展,而女員工更注重薪酬的多少;不同年齡段的員工也會存在差異,例如,20到30歲的員工主觀意識強,對企業要求會更高,且經常會出現“跳槽”現象。而30到40歲的員工會更注重家庭,需要更多的穩定。再有企業中學歷不同的員工的需求也不同,普通員工和管理人員也是不一樣的,這些問題在企業實行激勵機制中都容易被忽略。
正確選擇激勵機制的方法
(1)多種激勵手段相結合
企業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特點采用不同的激勵機制,將多種激勵手段相結合。多層次激勵機制的實施是聯想集團創造奇跡的開始,他們采取的激勵手段是靈活多變的,是根據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況制定出不同的制度,而決不能是一種制度從一而終。我們可以采用薪酬,榮譽,精神激勵等多種手段來滿足員工的各方面的需求,從而提高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及效率,真正的起到激勵員工的作用。
(2)制定精確公平的激勵機制
公平公正的激勵制度是企業能長期實施這種機制的保證,因此,企業需要制定公平的激勵機制,在廣泛聽取員工的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出來,還要把這個制度公布出來受到企業員工的監督,嚴格并長期執行下去。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相結合,提高員工的競爭意識。最后要做到工作的細化,企業要系統的分析和搜集激勵有關的信息,全面了解員工的情況和需求,不斷地根據情況的改變制定出相應的政策。
[1]武軍錫,論企業的激勵機制[J].科技信息,2011(02) 72-73
[2]周建臨.管理學教程-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7
[3]楊景森,論企業的激勵機制,中南片2005年煙草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