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麗 馮雪蓮
2016年還被評為“最佳中小板上市公司”雅百特在2017年卻爆出驚天財務丑聞。其在業內引起的震驚不僅在f其舞弊金額巨大,兩且在于其造假手法推陳出新,是一個典型的性質極其惡劣的涉外造假案件。那么這一事件的起因、具體案件的始末和成因究竟是什么?本文通過對其造假手段和根源的深入分析,提出相應監管建議,希望對未來相關案例的審計與查處有所裨益。
雅百特 跨境 財務造假
引言
江蘇雅百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金屬屋面圍護系統行業首家A股上市公司,股票代碼為002323,是一家全球化綜合性建筑金融科技服務企業,在2015年通過中聯電氣借殼上市,被評為:“2016年度創新成長型企p業”、“最佳中小板上市公司獎”等。然而,雅百特公司上市不久就迅速被爆出丑聞。2017年9月,證監會證實雅百特公司在2015年至2016年9月通過虛構海外工程項目等手段,累計虛增營業收入約5.8億元,虛增利潤近2.6億元,其中2015年虛增利潤占當期利潤總額約73%,并且該公司所出具的有關巴政要的信函都是偽造的。鑒于此次虛增數額巨大,性質惡劣,證監會決定對雅百特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60萬元罰款;對其董事長、總經理陸永等責任人警告并處以相應程度的罰款。同時,證監會擬決定對陸永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對財務總監顧彤莉、監事會主席施妙芳采取5年證券市場禁人措施等相關措施??梢钥吹?,在雅百特在獲得各種獎項之前,就已經在進行財務造假了,那么其造假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沒被發現呢?是它造假手段太高明還是監管缺失問題?
江蘇雅百特造假手段回顧
財務造假案不止雅百特這一起,它之所以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是因為它在手法上有了創新,比一般的財務造假更加大膽,更加隱蔽。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虛構海外交易事項,調高營業收入和利潤
雅百特公司在2015年通過虛構的海外項目獲得營業收入2.01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23.81%,而這筆合同卻是偽造的巴基斯坦木爾坦公交地鐵站項目,從開工到竣工,雅百特只用了不到半年時間,讓人難以置信。同時,由于國外工程需要大量的外匯墊資,需要外匯儲備擔保,一般只有國企、央企才能有這個實力,這是雅百特公司很難具備的。最后,在國外調查走訪或者取得函證所需周期長,很難去查證,還是由同行舉報才曝光。
同行上海亞澤曾與雅百特合作一個項目,但是公布的毛利率大相徑庭。上海亞澤的毛利率只有15%,而雅百特公布的毛利率高達38%;同時,在借殼前的2014年,與同行業上市公司毛利率相比,雅百特38.74%的毛利率同樣遠高于嘉寓股份的15.77%和江河創建的15.03%。這些證據說明雅百特公司有強烈的造假嫌疑。而事實證明也是如此,只是巴基斯坦項目的毛利率就高達74.16。
2015年,雅百特以虛假采購的方式將資金轉入其控制的上海遠盼、上海煊益等關聯公司,這就使得雅百特公司存貨增加,資金周轉速度和存貨周轉速度就會加快,在財務分析上公司的運營狀況看起來更佳。若它向其關聯公司虛假出售貨物時,將產生一筆銷售收入,從而增加營業額,進而達到粉飾利潤的目的;其次當雅百特通過上海桂良、上海久仁等客戶將資金以銷售款名義轉回時,相當于一筆經營現金流人,這在現金流量表上表現為虛增凈現金流量;最后,這個虛假的資金循環將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表現為利潤增加,以此偽造出“真實”的資金流量。這樣反復幾次交易后,雅百特公司即使沒有盈利,也可以粉飾成一個效益很好的公司。
(2)利用銀行票據和第三方支付劃轉,更具有隱蔽性和迷惑性
在傳統的造假手段里,公司一般使用增加應收賬款的方法,但是這并沒有真實的現金流人,很容易被發現。而雅百特則借“一帶一路”之機,通過在7個國家或地區設立了50多個空殼公司、100多個銀行賬戶進行走賬,增加營業額,從而增加利潤。而這些都是在在位于上海的一間只有20平方米的“店鋪”里完成的,僅2015年該處發生的資金流量就近10億元人民幣。這是因為雅百特屬于輕資產模式運營的公司,大量采購導致存貨快速上漲,使得雅百特可以通過虛構商品采購流出資金,此時建立一些虛假關聯賬戶,來進行交易。
由于現在各銀行系統的信息并不能共享,加上跨境調查苦難,使得這種造假很難被發現。但長此以往,當公司的一般性業務也難以為繼時,除非有國家政策性補貼,或者補貼退稅,公司必將倒閉。
財務造假原因分析
在雅百特財務造假案背后,不止有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期望,更有當前不完善資本市場和投資環境推波助瀾。具體來說,包括:
(1)投機和套現誘惑
在雅百特業績造假產生虛假利好消息之后,散戶的從眾心理導致其瘋狂買人持有,導致股價大幅上漲,2016年4月8日達到57.78元/股,2017年2月23日達到除權后的最高點23.92元/股,相當于復權后的71.85元/股。有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其重要股東減持近20筆。其中,第一大流通股東季奎余累計減持近1500萬股,套現的金額就達到數億元;同時在股價大幅提升增加了公司的知名度和投資者對它的信任,而那些董監高層也更容易獲得社會尊重,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在這么龐大的誘惑面前,人性就顯得不值一提。
(2)中介機構責任的缺失
在雅百特事件中,會計師事務所和證券評級機構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雅百特公司從2015年6月起,其經營性現金流和投資性現金流基本全為負數,都是靠籌資性現金流即發行股票或者債券等在支撐。但是雅百特聘請的眾華會計師事務于2015年仍出具了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2016年出具了“帶有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的審計意見,并且多家券商和機構給予了雅百特“盈利能力環比改善,高增長有望持續”的評價并最終判斷“買人”和“增持”的評級。這些評價跟事實是完全背離的,在這過程中應該看到對中介機構承擔責任相關的規定完善,以及審計人員職業道德缺失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