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潔
當前許多學者將研究重點放在外匯儲備的規模管理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等方面,而忽略了兩者相互促進的關系。本文引進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大背景,分析二者之聞存在的內在邏輯,探索制定人民國際化進程中外匯儲備動態優化管理的路徑。
外匯儲備
人民幣國際化 外匯儲備結構
技術層面的外匯儲備結構優化管理方法
當前我國人民幣正處于國際化的潛在階段,還無法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外匯儲備的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問題,且我國當前外匯儲備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安全性過剩,因此應該在增強流動性提升金融市場波動時的應急能力,再考慮保障外匯儲備收益性,降低外匯儲備損失。主要從下述兩方面考慮外匯儲備的結構調整選擇:
(1)調整國債和非國債、長期資產和短期資產結構。首先,從我國外匯儲備的結構上來看,當前我國所持有的國債及機構債份額太大,急需減持,而在公司債及藍籌股方面我國則很少持有,所以應在這方面增持;從當前的國際形勢來看,發達國家的股票具有很好的投資前景,與其繼續持有美國國債,不如購人在收益和風險都更加合意的歐美市場藍籌股,因為不論從風險還是潛在的收益上看都是更好的選擇。其次,在債券的期限上看,短期債券的可操作性更高,更可能帶來收益,所以應適當減持美國的長期債券,增加短期國債的比例。從理論上我們可以看出,期限越長利率的變化對債券價格的影響就會越大,因此,在不拋售美國國債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從流動性方面獲得收益,即適當調整債券的期限。最后,加大黃金在外匯儲備中的比重。在外匯儲備結構資產的調整上應給予黃金儲備足夠的重視。在資產結構的選擇上,應該摒棄主要發達國家的國債是外匯儲備首選主要資產這種根深蒂固的傳統觀點,增持發達國家優質的商業票據或公司債券。
(2)通過人民幣國際化降低美元比重。人民幣國際化對于減少對美元的過度依賴以及改革我國的外匯儲備體系非常重要。從外匯方面來看,我國可以不再過度依賴美元。我國的外匯儲備幣種豐富,包含歐元、日元、英鎊、美元等,一個國家的經濟情況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該國的外匯儲備幣種結構,通過經濟的發展來調整外匯幣種結構,使之更加合理化,更好的發揮外匯儲備的作用,同時,更加合理的外匯儲備還會促進我國外匯儲備的增值保值,提高我國的國際信譽,促進經濟發展,最終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策略層面的外匯儲備結構優化管理模式
就當前世界各個國家的外匯儲備來看,二元化和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是很多發達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所采用的。但是,我國的外匯儲備管理模式卻是“一元化”的管理模式,即我國的外匯儲備管理有中央銀行獨立管理。而財政部在此方面是沒有發揮主導作用的。
這種模式是由很多弊端的,首先,這種模式解決不了匯率政策和貨幣政策之間的沖突,中央銀行在很難再者兩者之間做出選擇,當其在制定貨幣政策時,必然會受到匯率政策的影響;其次,當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資產僅由央行進行獨立控制,就很難實現儲備資產收益和戰略這一目標了。
如果我國的外匯儲備管理采取多層次管理模式,那么在構建這種模式時應該遵循專業化分工和分層次管理這一思路,我們應該根據外匯儲備資產的求情況來確定儲備資產的層次問題,在根據不同層次的儲備資產,來確定不同的管理機構。我們可以根據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來講外匯儲備資產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基礎性儲備資產,而是收益性儲備資產,三是戰略性儲備資產。在確定基礎性儲備資產方面上,我們可以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確定適度的儲備規模。在此基礎上,超額部分用于經濟發展甚至民生福利改善的戰略性儲備需求,以及滿足我國儲備資產保值增值的收益性儲備需求。
戰略層面的外匯儲備結構優化管理路徑
外匯儲備規模巨大,就相當于我國對外國政府發放了規模巨大的無償貸款,并且還要承擔通貨膨脹稅。但是如果人民幣國際化了,這就會大大的提升我國用本幣進行國際融資的能力,這一不僅僅可以減少財富流失問題,還能夠獲得國際鑄幣稅收入,為中國利用資金開辟新的渠道。陳雨露和張成思(2008)通過研究得出,中國的外匯儲備管理的戰略調整,完全可以通過人民幣國際化來實現。在人民幣逐步走向世界舞臺的新型國際金融背景下,我國應更加審時度勢利用人民幣國際化進行外匯儲備結構管理,同時在解決外匯儲備結構問題的同時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和亞洲投資開發銀行的成立。“一帶一路”戰略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提出一方面致力于解決產能過剩為國內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另一方面也謀求外匯儲備投資多元化,減緩當前外匯儲備結構失衡所造成的損失。我國外匯儲備儲備主要投資與美國長期債權,收益較低,且危機后美國量化寬松政策實施導致美元貶值,使外匯儲備投資資產遭遇機會成本和資本損益的雙重損失,但如果投資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亞投行周邊國家,情況可能大為改觀,投資于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明顯高于美國國債收益率,與此同時使外匯儲備結構更加均衡和合理化,
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2015年11月,人民幣正式加入SDR貨幣籃子,人民幣資產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開始占據一席之地。我們可以降低外匯儲備的規模,尤其是過量持有的美國長期國債,更加注重外匯儲備的收益性,通過加強與歐盟國家的雙邊貿易、本幣互換、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等更多持有歐美市場上的藍籌股,從降低美國國債的持有量和增加其他國家非國債資產的持有量兩個方面來調整外匯儲備結構。
人民幣國際債券。一國在國際市場發行本國債券不僅拓寬了本國企業融資渠道,同時提高了本國貨幣在國際市場的流通性,我國人民幣國際債券發展較晚,但是人民幣在金融市場的流通和結算功能日益增強,境外機構配置人民幣資產持續升溫,人民的國際化程度逐漸增大,人民幣資產的流動性也在不斷增大。因此,我國在進行外匯儲備結構安排時,應結合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現狀和程度,進行適當調整。
[1]羅素梅,陳偉忠,周光友.貨幣性外匯儲備資產的多層次優化配置[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3(6).
[2]宿玉海,孫曉芹.中國外匯儲備結構多目標管理的實證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14(3).
[3]潘忐斌.我國外匯儲備匯率風險的內部構成、邊際變化及其額外增量[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