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夢婷



科技型農業企業的財務效率是當前學術界和和實務界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本文以新三板上市的40家科技型農業企業為樣本,采用毛利率、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以及基本每殷收益為指標分析其2017年的盈利能力。研究結果表明:由于受到2017年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科技型農業企業經營壓力較大,且因為農業經營的天然“弱質性”,企業能力較差,所選的40家樣本企業中,林業盈利能力較好,服務業的盈利能力較差。部分樣本公司雖然從財務指標上看盈利能力較差,但是因為行業壁壘以及研發和品牌優勢,長期來看會提高其盈利能力。企業應該借助于產業政策的扶持,控制成本費用,加大技術研發,培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改善企業財務狀況,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科技型農業企業
財務問題 盈利能力
引言
科技型農業企業是以農、林、牧、漁及副業為主要生產經營活動,同時重視科技創新,將科技轉化為創新增長動能的企業,一般是農業行業內的領軍企業,創新增長動能強,成長性好。但是也面臨經營規模小、科技水平相不高、農產品的技術含量較低等問題,再加上行業還處于全面發展的初級階段,企業的生產經營受宏觀環境及經營決策等因素影響,導致企業面臨的風險比較大。在新三板市場掛牌上市的企業并無盈利水平的要求,從新三板正式掛牌之后,大量企業涌人,新三板市場規模急劇擴大,掛牌公司數迅猛增加,從2012年的200家,到2017年底11645家。2018年以來,掛牌企業數量開始減少,截止到5月底,只有11309家。與國家的金融管控有直接的關系,但也與新三板的企業質量有關。有些硬件不符、盈利水平較差的企業,由于對財富的渴求或是在中介機構的極力撮合下,貿然股改,在花費了大量的資金后,因無法融資或經營不善而最終破產。2016年有關部門對涉及76家掛牌公司的相關市場主體采取了155人次自律監管措施,對4家掛牌公司依法依規實施強制摘牌。而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2017年頒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業提出了一些更加具體的要求,把提高農產品質量作為當前農業的主攻方向,強調農業的持續發展。我國農業的發展方向越來越明確,科技創新在農業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科技型農業企業與農業企業相比,具有獨特的技術創新優勢和難以復制的品牌效應,因此科技型農業企業的財務效率問題成為我們關注的著力點,評估企業發展面臨的財務問題,進而提出切實可行的提升策略是財務分析者面臨的現實問題。
文獻梳理
關于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上,張喜娟等(2011)認為科技型企業財務預警制度不健全、融資渠道利用率低、融資困難。王志丹等(2014)指出科技創新可以提高農業企業的效率,但農業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較低。呂勁松(2015)認為中小企業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且在經濟新常態下,問題更加突出。彭麗蕓(2016)指出在新三板掛牌的中小企業內控機制不健全,會計操作不規范以及稅收安排不合理等。張玉娟(2017)認為中小企業財務較混亂,籌集資金及科技創新的能力不足。也有很多的學者采用不同方法對各行業企業的財務效率進行了研究。顧萍等(2012)通過盈利、償債、營運及增長能力四個維度分析華為中興兩家企業的財務效率。朱南等(2015)采用DEA方法分析中國67家財務公司。劉肖等(2016)運用DEA方法分析中國文化創意上市公司的財務效率。陳洪亮等(2017)運用DEA方法,并構建CCR、BBC模型分析3家遼源村鎮銀行的財務效率。在提高財務效率措施上,張喜娟、張啟文(2011)認為需要增強企業的融資能力,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強化內控制度。張玉娟(2017)認為須提高財務管理和融資能力,提高企業整體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綜上所述,企業生產經營出現的問題包括財務預警制度不健全、企業規模偏小,融資難等問題,而財務效率分析的方法非常成熟,如DEA、SFA等方法。但是對科技型農業企業的財務效率研究相對較少,而科技型農業企業雖然規模偏小,但是大多是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增長動能較大,因此本文研究40家從新三板掛牌上市的科技型農業企業的盈利能力,從而提出相應的策略,我國農業企業經營發展提供現實可行性方案。
科技型農業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是評價企業價值能力的核心內容,企業的股東、管理者及債權人都非常重視。本文在新三板上市的所屬農林牧漁行業的基礎層211家企業中采取分層抽樣的形式隨機抽取40家樣本企業,為了統一數據,本文最終選取的40家企業所屬農、林、牧、漁、及服務業中分別為10、8、10、6、6。選取了3個財務指標:毛利率、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及基本每股收益。
由表1可以發現毛利率以及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指標上,林業樣本企業的指標最高,服務業的樣本企業的指標最低;在基本每股收益指標上,服務業表現最差,林業及牧業較好,其他企業發展相對比較平衡,并無大的風險。
(1)毛利率指標分析
林業行業指標最高,但是行業內部樣本企業相差非常大,主要是有的樣本企業屬于林業生產商,大量種植珍稀樹種,增加了生產投入,又由于林業生產的周期性,這些投入在未來年度才會產生效益,所以毛利率會比較低。服務業的樣本企業的指標最低,因為有的樣本企業屬于棉花初級加工行業,產能相對過剩,由于政策的實施、市場疲軟導致下游企業持續虧損導致棉花產量減少,生產成本上升。但是也有樣本企業的虧損主要是由于公司新增的經營業務在報告期內屬于開拓、發展階段,市場開拓和新項目的投產導致費用率急劇提高,雖然短期業績變差,但是能促進公司的多元化經營發展,有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2)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以及基本每股收益分析
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反映企業利用自有資產來獲取收益水平的代表性指標,一般來說,凈資產收益率必須高于同期銀行利率,高出越多,說明該企業的的盈利能力越強。
由表1.2可以看出各行業平均凈資產收益率都不高,林業平均指標最高,也僅為8.228%,服務業的平均指標最低,達到-8.73%,農業企業與其他行業相比,不具有競爭力。
基本每股收益指標在企業業績評價中被廣泛地運用。一般而言,該指標越高,表明公司的獲利能力越強,資產增值能力越強。畜牧業的每股收益最高為0.19,新三板的農業企業整體發展比較落后,服務業的每股收益最低為-0.217,該行業內的樣本企業已經出現虧損的情況,投資者需要關注。企業需要加大技術研發,提高產品競爭能力以及市場占有率從而改變虧損局面。
綜合以上三個指標分析情況,盈利能力按行業排名即為:林>農、牧>漁>服務業。林業盈利能力較好,服務業的盈利能力較差。
結論及建議
在分析盈利能力時,首先,應該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要關注新政策的導向以及企業地理位置、高管以及員工的職業素養等,部分樣本公司雖然從財務指標上看盈利能力較差,但是因為行業壁壘以及研發和品牌優勢,長期來看盈利能力會提高;其次,要根據不同行業,同行業內主營業務與服務項目特征等具體情況來分析,比如林業的生產周期明顯比其他行業要長。
不同行業以及同一行業不同企業之間的盈利能力相差較大,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原因各有不同,歸結為以下幾點:首先是2017年全球經濟增速乏力,實體經濟發展普遍艱難,市場需求整體低迷的宏觀環境的影響,其次是中央以及政府有關部門政策的導向,再次是農業企業生產經營和銷售的明顯的季節性特征造成企業有淡旺季之分,以及農業企業的生產都不可以避免的受到氣候的影響,最后是行業的發展階段以及行業進入的難易程度的影響,若行業是一個發展成熟且充分競爭的行業,比如棉花行業進入壁壘低,凈利潤就很難保持;若行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行情較好,比如農作物種子行業處于快速發展和規范整合階段,國家將農作物種業定位為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此時企業借助于好的市場行情和產業政策的扶持,控制成本費用,加大技術研發,培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就很容易取得較好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1]張喜娟,張啟文.科技型中小農業企業財務管理提升研究[J]沖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10):62。
[2]王忐丹,西愛琴.新時期提升我國農業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思考[J].農業經濟,2014,(09):16-17.
[3]呂勁松.關于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思考[J].金融研究,2015,(11):115 -123.
[4]彭麗蕓.論企業新三板上市關注的財務問題[J].財經界(學術版),2016,(04):141+274..
[5]張玉娟.科技型中小農業企業財務管理提升研究[J].農業經濟,2017,(03):113-115
[6]顧萍,苗秀杰.華為與中興公司的財務效率分析[J].經濟研究刊,2012,(13):113 -114.
[7]朱南,譚德彬.我國財務公司資金使用效率、動態變化及影響因素研究一基于DEA方法的實證分析[J].金融研究,2015,(01):177-192.
[8]俞燕燕.上市公司財務分析一以中興通訊為例[J].時代金融,2016,(24):253-254.
[9]劉肖,趙瑩.基于Windows-DEA模型的文化創意上市公司財務效率評價研究[J].經濟論壇,2016,(09):91-93+118.
[10]徐淑芳,余楚楚.我國村鎮銀行的財務效率影響因素研究一基于宏觀經濟環境視角[J].宏觀經濟研究,2016,(05):119-127.
[11]陳洪亮,王世捷.基于DEA方法下遼源市村鎮銀行運行效率評價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7,(03):50-56.
[12]張玉娟.科技型中小農業企業財務管理提升研究[J].農業經濟,2017,(03):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