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珍

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深化增值稅改革的決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于201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降低稅率”和“統一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的政策,具體包括:將在增值稅稅率17%、11%、6%三檔基礎上,將稅率下調到16%、10%、6%,同時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對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電網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一次性退還。
增值稅是我國第一大稅種,2017年國內增值稅收入占稅收收入的比重接近40%。其中,制造業增值稅在國內增值稅中占有較高比重。因此,在我國目前的稅制結構下,增值稅稅率下調可以產生顯著的減稅效應,將極大地促進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發展。預計全年減稅將超過4000億元,增值稅率改革可進一步為企業創造更加優化、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的營商環境。
眾所周知:增值稅是價外稅,不計人企業的成本,所以對于企業的盈利水平應該沒有影響,但是企業實際繳納的稅金會減少,稅負率降低,對于企業的現金凈流量有一定的好處。具體增值稅改革究竟如何讓企業享受到政策紅利呢?
(1)我們來看一下,增值稅稅率是17%調整到16%,11%調整到10%,僅下降1%,但是對于占中國全部稅收的40%以上的增值稅來說,變化是巨大的,光這1%的變化,預計全年可減稅2400億元,稅率降低帶來的直接減稅釋放了企業現金流,為企業加快發展增添了力量。
舉個例子,一個制造業企業,年收入4,000萬,在新稅制前,增值稅銷項稅額為4,000萬×17%=680萬,假設其毛利率為20%,那么其采購項增值稅額為(4,000萬×80%)×17%=544萬,兩者相抵后,應交增值稅稅額為136萬;在新稅制后,其增值稅銷項稅額為4,000萬×16%=640萬,假設毛利率不變,那么其采購項增值稅額為(4,000萬×80%)×16%=512萬,兩者相抵后,應交增值稅為128萬。
新稅制后節約的增值稅稅金136-128=8萬,相比之前的136萬而言,節約了5.88%;而且,越是毛利率高的企業,降幅將越明顯。另外,還節約了以增值稅為稅基的城建稅等附加稅費0.96萬L8×(7%+3%+2%)],企業稅負有效降低,資金壓力明顯減輕。
(2)不再區分貨物銷售、生產、提供勞務與應稅服務類別分別標準來判斷是否超過小規模納稅人應稅銷售額。各行各業執行一個標準,只要應征增值稅銷售額不超過500萬元的,均可選擇按小規模納稅人管理,對廣大中小企業來說絕對是個利好消息。
在新稅制前,對于很多企業而言,這50萬和80萬這個標準太容易達到了,而且是連續12個月來計算,達到一般納稅人之后企業無法獲得抵扣發票,則稅負率明顯增加,這就導致很多企業在所謂的“合理避稅”上得動腦筋。新稅制后,年銷售額500萬以下全部按照3%納稅,不用再考慮進項稅額,財務處理也簡單,企業老板可安心拓展業務不用挖空心思找進項發票。當然,這條利好消息也可減少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行為。
(3)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的統一和轉登記的實施,賦予納稅人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可滿足部分小規模納稅人享受3%低征收率的需要。
舉個例子,一個制造企業原登記為一般納稅人,但供貨商多數為小規模納稅人或個人,進項抵扣少或收到增值稅普通發票無法抵扣,那企業所繳納增值稅就高,稅負率也較高。新稅制后,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為500萬元以下,還給企業轉登記的自主選擇權,企業可根據自己年經營情況以及供貨商和客戶情況,自主選擇是否需要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實行增值稅3%的征收率。為了公平起見,對于已由小規模納稅人轉為一般納稅人的企業,允許在2018年底前反悔,再轉回小規模納稅人。
(4)對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電網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一次性退還。
企業在大規模固定資產更新,或者面臨銷售困難時會出現進項稅額大于銷項稅額的情況。這一問題在前期研發投人大和固定資產投資大的高科技企業和重資產企業尤為突出。留抵退稅政策落實后,企業資金流的壓力將會減小,企業投資和研發將更有力度,將有力地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建立現代增值稅制度是我國稅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近年來,包括營改增在內的改革措施持續推進。5月1日實施的增值稅改革,均以落實企業減稅降負為目標,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同時,也預示著我國正式拉開了新一輪深化增值稅改革的序幕。企業要認真充分利用好增值稅改革的優惠措施,把控好經營風險,積極拓展,不斷創新,為國民經營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