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瑋瑩
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和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長期以來,良好的自然資源稟賦被認為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促進因素。然而在許多資源豐裕的國家和地區,卻出現了經濟增長緩慢甚至停滯的局面,這一現象被稱為“資源詛咒”。本文在闡述資源詛咒的理論基礎上,歸納概括了資源型城市的資源詛咒傳導機制——“荷蘭病”的反工業化效應、制度缺失的尋租效應、資源對創新和人力資本的擠出效應、生態環境的惡化效應和區位交通因素的限制效應,并據此提出擺脫資源詛咒、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
資源詛咒 資源型城市
資源詛咒
“資源詛咒”是經濟學的一個著名命題,它由奧地在研究產礦國經濟發展問題時首次明確提出。所謂“資源詛咒”是指自然資源對經濟增長產生了限制作用,資源豐裕經濟體的增長速度往往慢于資源貧乏經濟體。換句話說,資源豐裕地區并沒有因為資源優勢取得預期的發展,相反卻表現為經濟的低速增長甚至崩潰,其經濟不平等程度與資源貧乏地區相比也更加嚴重。
資源型城市“資源詛咒”的傳導機制分析
(1)“荷蘭病”效應
“荷蘭病”效應的表現之一是自然資源出口收入的迅速增加導致本國貨幣升值,資源產品價格的波動和資源產出的驟升驟降導致利率和匯率的劇烈波動,進而會損害到經濟的平穩運行。這一原理同樣適用于資源型城市。我國資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產業結構單一和以初級產品為主的問題,由于資源產業的發展缺乏關聯效應和正的外部性,資源部門的擴張和制造業的萎縮必將降低資源配置的效率,同時引發“荷蘭病”和“資源詛咒”,使資源型城市難以實現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和快速的發展。
(2)制度效應
資源越豐富的地區越容易產生貪婪的尋租行為和政府腐敗,并引起嚴重的收入不平等和資金外流,制度弱化是“資源詛咒”產生作用的根源所在。在我國,由于產權制度不清晰,法律制度不完善,市場規則不健全,實際經濟運行中,資源所有權、經營權和管理權都可能成為滋生腐敗、尋租或掠奪式開采的土壤。
(3)“擠出”效應
資源型產業的“擠出”效應表現為資源型產業的發展及其高收入容易導致制造、教育、研發與基礎設施等其他產業投入不足。“擠出”效應最顯著的特點是人力資本積累不足、忽視教育投資、高素質人才外流,自然資本逐漸擠出人力資本,從而喪失了現代經濟長期增長的重要引擎。
(4)生態環境效應
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大了生態環境的壓力,致使城市生態環境問題突出。脆弱的自然環境狀況不僅阻礙了地區潛在優勢的發揮,而且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
在資源接近枯竭時,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受到了嚴峻的挑戰。
(5)區位交通效應
區位和交通運輸條件也是資源型城市陷入“資源詛咒”陷阱的原因之一。如我國西部和東北地區的一些資源型城市,基礎設施落后,交通條件不便,競爭力不強,致使其資源優勢喪失。一些資源型城市不僅遠離交通干線,而且遠離工商業發達地區,與區域經濟無法融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城市經濟體系處于相對封閉的狀態;城市社會服務功能緊緊依附于主導資源產業,無法得到較大的發展,城市功能單一,自我發展能力較弱。
結論與對策
資源型城市要擺脫“資源詛咒”陷阱,實現可持續發展,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1)加快產業轉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應統籌協調好效益性、穩定性、成長性的關系,既不能僅僅追求短期利益,不顧結構的穩定性和后續發展能力,也不能跨度太大,不顧支撐能力和現實利益,過于急功近利。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調整應立足于區域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同時在重點行業著力培育競爭優勢。產業結構的設計要避免單純以資源開采為導向,要把資源開發利用同發展高增加值的制造業結合起來。
(2)加快制度創新步伐,完善法律法規
資源型城市要以科學的礦產資源分類、分級管理制度為基礎,以建立探礦權、采礦權的產權制度為核心,以推動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水平不斷提高為目標,進一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形成完善的法律制度。資源型城市在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應優化資源產權結構,合理配置資源所有權、開采權和保護權,體現在資源上的權、責、利要盡可能對應,實現參與式發展。
(3)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
我國資源豐裕的落后地區雖然人口數量較大,但人力資本的積累與發達地區相比有較大差距,甚至人力資本不斷地被資源資本和物質資本所“擠出”。政府必須增加對資源型城市的教育投入,改善不合理的教育投資體制,重點抓好基礎教育以及對普通勞動者的再教育和培訓工作,吸引外來的技術人才和知識人才,積累人力資本。
[1]徐康寧,王劍.自然資源豐裕程度與經濟發展水平關系的研究[J].經濟研究,2006 (1).
[2]王勝今,李雨潼.東北地區資源型城市發展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 (4).
[3]黃溶冰.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研究[J].城市問題,2008 (8).
[4]劉呂紅.“資源詛咒”與我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路徑[J].經濟管理,2008(13).
[5]黃溶冰,王躍堂.資源型經濟如何擺脫“資源詛咒”[J].江海學刊,2009 (2).
[6]魯金萍.廣義“資源詛咒”的理論內涵與實證檢驗[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9 (1).
[7]王青云.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研究[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
[8]張菲菲,劉剛,沈鐳.中國區域經濟與資源豐度相關性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