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明
目的通過對疾病編碼的規范應用分析研究對DRGs所產生的影響。方法選取疾病編碼不規范應用時對患者所產生的數據為觀察組,此外再選取規范化的新疾病編碼作為對照組,觀察分析兩組在誤差方面、管理工作方面以及診斷分組效率方面對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s)的影響。結果對比發現在新的疾病編碼規范應用后,誤差出現率為2.8%,管理服務滿意度高達96%,同時診斷效率由原來的76%提高為94%。結論發現對疾病編碼送行規范應用后,使得DRGs 工作開展更加有序,在診斷誤差、管理服務滿意度以及診斷工作效率上都有顯著提升,極大的促進疾病診斷相關分組的工作。
疾病編碼 規范應用 DRGs 影響
疾病編碼、診斷以及診斷內容都要與國際疾病分類標準相符合,因此強調疾病編碼的規范化應用是國際疾病分類(ICD-10)標準所要求的。同時疾病編碼的規范應用能夠對疾病診斷相關分組產生影響,但據觀察發現,疾病編碼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具有較大的使用局限性,需要及時規范疾病編碼的應用,建立規范化的臨床診斷庫以備使用。
疾病編碼與DRGs之間的關系
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也就是DRGs的付費標準主要以病例上的各項內容為醫療付費的一種形式,屬于醫保報銷的一種方式。病例首頁上的主要內容包括病例診斷、臨床手術、患者的有關信息等。同時DRGs的分組功能主要體現在將具有共同疾病特征的患者進行歸類,不過在此之前醫生要先對疾病進行診斷,然后對診斷患者的各項數據進行整理分類,對疾病診斷進行編碼,但疾病編碼要符合國際疾病分類(ICD-10)的標準才能對DRGs實施影響,因此,DRGs在日常工作中是否科學、準確,關鍵在于疾病編碼工作是否到位。
現階段疾病編碼在臨床使用中發展受限
疾病編碼在現階段的臨床運用中發展受阻,存在許多問題阻礙DRGs工作發揮作用,需找出疾病編碼不合時宜的問題:
(1)缺乏統一編碼標準
在國際疾病編碼系統內關于疾病編碼這個版塊的闡述主要以類目系統為主,目的在于不同國家與區域能夠在相對高效率的情況下對疾病進行簡單的分類,以字母或數字的形式實施編碼行為,并且不同國家與地區有不同的編碼標準,缺乏統一的編碼命名標準,同時盡管在使用中依據不同的國情來編碼,但始終不利于在國際社會上通用,并且具體到每一個醫院,由于對疾病編碼不同的理解,在醫院與醫院之間存在溝通障礙,不利于醫院之間對病例展開合作與交流。
(2)編碼人員與診斷醫生之間缺乏溝通
對疾病進行編碼首先需要醫生對患者的疾病進行診斷,然后填寫患者的診斷信息,隨后編碼人員根據醫生對疾病的診斷來對類似病例進行歸納與整理,形成DRGs。因此判斷DRGs的工作是否科學,要考慮醫生對疾病的診斷水平,同時還要考慮編碼人員是否理解醫生對疾病所做的診斷。但在現實醫院的工作中,由于二者在專業領域方面的差異,對疾病診斷的理解存在差異,在對疾病進行分類以及編碼上勢必也會存在差異,不利于疾病編碼工作提高效率。
(3)疾病編碼管理水平低下
就疾病編碼管理水平而言,采用實驗的方法來檢測。選取75例病例做對比,一個無規范化的疾病編碼為觀察組,另一個有規范化的疾病編碼為對照組。實驗結果發現,規范應用的疾病編碼中誤差發生率為2.8%(2/70),較于觀察組10%(7/70)更低;在管理服務滿意度方面為96%,高于無規范應用的編碼。因此,研究結果得出使用新型疾病編碼可以有效的提高疾病編碼的管理水平,提高編碼人員的工作素養。所以相比之下,無規范應用的疾病編碼由于管理效率低下,不適合當前的疾病編碼工作。
及時規范應用疾病編碼推動DRGs在臨床上的運用
因此,由上述問題可見,對疾病編碼采用規范化標準尤為重要,應及時規范疾病編碼標準促進DRGs的發展。
(1)實施新型疾病編碼
新型疾病編碼的規范化管理有助于DRGs的發展,促進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準確分類病例,提高醫院的行政管理工作。同時由于新型疾病編碼的使用減少人為誤差,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盲目工作,節約時間與醫療資源。在新型疾病編碼系統內建立統一的編碼標準有助于促進醫院與醫院之間的病情交流與合作,從大的方面來說還能促進國家與地區之間就疾病診斷展開交流與溝通。
(2)加強編碼人員與醫生之間的溝通
提升DRGs工作的科學性與可靠性,除了要實施新型的規范的疾病編碼外,還要求編碼人員要加強與疾病診斷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以相互合作、交流的方式加強對疾病診斷相關分類的工作,編碼人員與醫生所處的專業領域不同,在疾病診斷以及編碼上的理解存在差異,因此,兩者要加強溝通、理解,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學會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找到兩者之間的共同點。
(3)建立規范化的臨床診斷庫
新型疾病編碼進行規范化應用管理后,要保證疾病診斷相關分類工作的質量,需在實施新型疾病編碼的過程中,積極的建立規范化的臨床診斷庫,以促進DRGs的工作。建立臨床診斷庫可以達到三個預期目的:一是臨床診斷庫的建立可以為新舊疾病診斷項目服務,提供新舊疾病項目參照的平臺;二是臨床診斷庫能夠促進新舊疾病診斷項目之間的過渡,縮小新舊疾病間的摩擦;三是臨床診斷庫可以為舊的疾病診斷項目實現升級改造創造條件,并且使得舊的疾病診斷項目符合臨床診斷的實際情況。同時臨床疾病的診斷與疾病的編碼相同,才能以通過對疾病編碼的形式促進DRGs的工作。
總結
疾病診斷編碼利于疾病診斷相關分組工作,但規范化的疾病編碼能夠有效的促進DRGs的工作。規范應用疾病編碼能減少DRGs的誤差,提高對病例診斷分類的管理效率,增強疾病診斷相關分類服務的滿意程度。
[1]武鑫媛.疾病編碼的規范應用對DRGs的影響[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5 (6):116-117.
[2]張雪飛.疾病編碼的規范應用對DRGs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7, 12( 34):178-180.
[3]方良欣,鄧群娣,鄧慶珊.基于DRGs理論淡規范應用疾病編碼的必要性[J].現代醫院,2014, 14(9):13 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