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鵬
小強在宿舍廁所里吸煙被抓了現行,因為屢次“犯事”且認錯態度較差,宿管阿姨無奈之下找來了他的父親,同時把我也請到了現場。
緩和矛盾,先找出癥結
小強的父親臉色鐵青:“宿舍吸煙多么危險,引發火災你承擔得起嗎?你小小年紀哪來那么大煙癮?”
小強不作聲,一副無所謂的樣子。父親被徹底激怒了:“作為一個學生,五年級就開始抽煙,一點羞恥心也沒有。”
被揭了老底的小強一點都不甘示弱:“抽煙也是跟你學的。”
被頂撞后的父親舉起了拳頭,最后還是放了下去。
父親被請到學校本就十分生氣,加上小強面對父親的訓斥毫不退讓,父子倆僵持不下。
小強行事沖動,個性鮮明。對于他吸煙的事,我多次耐心勸說,雖然有些效果,但他總是冷不丁惹出事端。他父親來學校后當面批評、大聲訓斥,非但沒有讓他認識到錯誤,反而引起了他的情緒對立。我決定分開這對父子,與他們單獨交談。
在與小強父親的交談中,我得知他煙齡較長,是個典型的煙民。對于孩子吸煙,剛開始他管理比較嚴格,后來因為工作忙,加上小強年齡的增長和叛逆,他的手段單一,除了咆哮責罵外,無計可施,最后徹底失去了控制。他頭疼地告訴我,兒子在家里經常反駁他,理由十分充分:“你都能吸我為什么不能吸?”
我隱隱覺察出了問題的所在。小強之所以不肯聽從父親管教,一方面是父親教育方法單一,另一方面,父親的榜樣作用給了他抽煙的借口,讓他變得有恃無恐。
我告訴小強父親,自己要先做出表率,才能理直氣壯地把孩子吸煙的理由堵回去。小強的父親很為難,但是思索再三后向我保證,先做到不在家里吸煙,更不在小強的面前吸煙,再慢慢地戒掉自己的老毛病。
看著小強父親意識到了自己吸煙對兒子造成的不良影響,并且在我的引導下,有了通過先嚴格約束自己從而帶動孩子改掉吸煙毛病的想法,我決定用激將法,引父子倆打賭,以老帶小,相互監督,共同戒煙。
激父子打賭,向家庭借力
與小強的父親“約法三章”后,我決定再和小強談談。
我沒有先入為主地批評他,只是提醒他和父親說話一定要注意語氣,不可頂撞長輩。
見我沒有直接批評,他坦誠地告訴我:“我也想戒煙,但是沒有決心,沒有動力,煩躁的時候總想躲在暗處抽上幾根。”他還說:“我爸爸經常教育我不要吸煙,自己卻照吸不誤,有時候叼著煙訓斥我不要吸煙。”
他告訴我,第一次吸煙就是覺得自己的父親吸煙的姿勢很酷,忍不住偷偷地模仿。
我說:“作為一名中學生,理由再多,吸煙也是一件絕不允許的事情。”
見他態度有所改變,我試探著問:“如果你爸爸能戒煙的話,那你能戒掉嗎?”
“我爸爸要是能戒煙,那太陽一定是從東邊落山。”他嘴角上揚,露出了不屑一顧的神情。
在我的追問下,他不假思索地說:“只要他能我就能!”
我說:“男子漢,說話算話。”
“說話算話。”
“那一言為定。”
“他才不會戒煙呢!”
我將與小強談話的內容告訴了小強父親,他表示要抓住這個機會促成兒子的轉變。
父子倆重新回到了“談判桌”前。
在我的授意下,小強的父親態度誠懇地說:“既然你說吸煙是跟我學的,那爸爸從今以后不吸煙,你能做到嗎?”
小強完全沒有預料到自己的父親會拿出這么一個“狠招”,只好接受了父親的提議:“只要您不吸煙,我就能做到。”
看著父子倆較上了勁,我趁機宣布了監督規則:平時,小強吸煙由我來監督,父親吸煙由母親來監督;周末互相監督。
小強向宿管阿姨誠懇地道了歉,風波暫時平息。
得知父子倆的約定后,小強母親十分高興,表示全力支持丈夫戒煙,一定“秉公執法”,在家中加強對丈夫的監督。迫于多方壓力和作為一名父親的責任,小強的父親履行了自己的承諾。發現父親不再吸煙的小強自覺理虧,也規矩了起來。
選做勸導員,再“點一把火”
“全家總動員”后,我覺得單憑借家庭教育的力量不足以改正小強的毛病,決定在班里也要“點一把火”,助力小強戒煙。
雖然小強信誓旦旦,但是要一下子戒煙也絕非易事,除了自我約束更需要別人的監督和幫助。我安排班長緊緊盯住小強,一是盡量不讓他脫離集體活動,減少獨自“作案”的機會;二是在廁所、宿舍等地方對他進行“盯梢”,壓縮“作案”的空間。
為了鞏固成果,同時警示其他同學,我專門設計開展了一節“青春拒絕吸煙”主題班會課。
我將學生分成5個小組,讓他們自由討論中學生吸煙的危害,最后每組分享討論要點。我記錄并歸納梳理,得出了如下結論:一是有害身體健康;二是增加家庭經濟負擔;三是誘發其他同學犯錯;四是產生安全隱患;五是浪費學習時間。
我繼續引導學生探討中學生吸煙的原因。針對大家提到的原因,我讓他們選擇自己最贊同的并進行投票,根據得票多少進行了排序:第一是覺得新鮮好玩;第二是受其他同學誘惑;第三是父輩親戚的影響;第四是無聊、空虛沒事做;第五是偶爾沖動。
我引導學生逐條分析了原因,并做了總結發言:不管吸煙的原因有多少,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自身自控力不強。只要能認識到吸煙的危害,相信每個人都能做戰勝自己的強者,抵制香煙的誘惑,拒絕吸煙!
最后我引導學生在班級拒絕吸煙倡議冊上簽名,小強第一個站出來響應我的號召,其他學生也紛紛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在我的推薦下,小強還被同學推選為“勸導員”,專門監督班級同學吸煙情況。
在家,小強在與父親的較勁中尋找到了戒煙的最初動力;在學校,小強“勸導員”的身份讓他感受到了責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強徹底告別了那段不光彩的歷史。
這場戒煙風波讓我再一次認識到,學生行為習慣的許多問題都能在家庭生活中找到根源和影子,父母身上的一些不良嗜好和習慣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行為。只有家校齊心協力,對癥下藥,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
(作者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惠農區回民學校)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