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菲
其實孩子最大的負擔歸根結底來自教師、家長和社會過高的期望。因為有期待,所以老師將原本不難的教材人為拔高,以便比別班的孩子技高一籌;因為有比較,家長不得不疲于奔命,滿城報考培優班、補習班;因為有需求,社會需要選拔出更優秀的人才,給予他們更優質的資源,使其盡早、盡快成長起來……就是因為這樣那樣的期待,最終轉化成巨大的壓力,讓本該緩慢、安靜的教育變得急躁、焦慮起來,讓本該享受快樂童年的學生不堪重負。
先來看看教育的實施者——教師所面臨的困境。教師是學生的“重要他人”,是學生成長的導師。然而,這些“重要他人”卻身負重任:學生的成績、飲食、安全、身心健康,清潔衛生、班風班貌等,除此以外,還有各類應接不暇的檢查、展示活動、教學評比等,將教師的時間和精力耗盡。于是,教師變得不淡定,變得手忙腳亂。如此一來,勢必會顧此失彼,不得已將本該守住的課堂一點一點變成將就和應付。試想,課堂效率一旦降低,若想保證學習成績不下滑,怎么辦?當然就有教師想到用大量的練習來彌補了,學生的學業負擔就這樣加重了。如果能把時間還給教師,讓我們的教師能夠潛心研究教育、研究教學、研究學生、研究課堂,讓教師先靜下來、慢下來、專下來,會不會對“減負”有所幫助呢?
再來了解一下學生的現狀。教師普遍認為,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見識廣、反應快,但是“小馬虎”卻越來越多,大多數學生心浮氣躁,靜不下來。反思原因,不得不說孩子們真的很可憐:學霸們忙著奔赴各種培優班,除了學校的作業,還有校外培優的作業;學困生也沒閑著,有條件的家長為孩子找補習班,找一對一,沒有條件的家長也會想辦法補充教輔資料。學生如此之“忙”,當然靜不下來。針對這一現象,教育部發布了從嚴控制各類競賽的公告,從源頭上切斷了“杯賽”成績和名校的聯系,這是讓“減負”真正落地的重要舉措。
最后關注作為教育同盟軍的家長群體。其實,很多孩子的負擔來自于父母的過度焦慮和過高期望。所以,在學校取消家庭作業,政府取消奧數比賽、取締違規培優機構的同時,家長也應該努力嘗試為自己“松綁”,為孩子“解壓”,否則,會演變成學校越來越“松”,家長越來越“瘋”的局面,孩子的負擔只會更重。
總的來說,我認為“減負”不是簡單的減輕學生的書包,縮短在校時間,減少作業量,更不是把學習的標準降低,而是要順應兒童成長的規律,給予兒童寬松、自由、和諧的成長環境。全民共同努力讓教育“靜”下來、“慢”下來,“實”下來,使其成為學生成長中一段充滿愛和智慧的旅程。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西大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