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 要:隨著近些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得以實現,精準扶貧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逐漸彰顯出來,在精準扶貧的背景之下,農村經濟在不斷向城鎮化進程邁進,與此同時,城鄉以及各區域間的經濟協同發展,有效改善了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現狀。本文聯系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結合精準扶貧的大時代背景之下,對農村經濟的發展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精準扶貧;農村;經濟發展;思路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2-0019-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8 文獻標志碼:A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社會的發展推動著改革事業的不斷前進,農村經濟為了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現狀,在精準扶貧的大時代背景之下,農村經濟的發展被提出新的要求,精準扶貧工作在農村經濟不斷發展的實踐當中,雖然取得一定性的成效,但是,也暴露出農村經濟發展當中的一些弊端。農村經濟的發展還存在著些許問題,為貫徹落實黨中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農村經濟發展戰略方針,促進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成為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
1 精準扶貧綜論
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之下,不斷縮短城鄉間的經濟發展差距,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支農惠農政策,農村經濟的發展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國地大物博,作為農業大國,農村的發展占據著重要性的地位,隨著國家精準扶貧發展戰略的提出,農村經濟的發展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觀。精準扶貧在農村經濟的發展中,是相對于粗放扶貧來說的,它是根據農村地區的不同貧困程度,根據導致每家每戶致貧的不同實際情況,利用科學、合理、有效的方法對貧困家庭進行扶貧工作的開展,采用精準幫扶、精確管理的扶貧形式。精準扶貧工作的有效開展,是我黨對于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同時也是有效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前進,是提高我國綜合發展實力的有效保障[1]。
2 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意義上的成效,但是農村經濟的發展現狀依舊是不容樂觀,農村的一些限制性發展因素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劇,農村經濟發展也逐漸暴露出了一定的問題。
2.1 勞動力得不到有效利用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在我國人口中占據了大部分,農村經濟發展類型較為單一,在近些年來,農村勞動力剩余問題嚴峻,農村勞動力得不到有效利用,是當前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因素。在當前農村經濟的發展實際過程當中,農民進行務農的時間十分有限,雖然國家對于農業發展的大力支持,現代化農業水平的不斷提升,使機械化的農業生產逐漸走向農村的農業活動當中,但是由于農民自身對于農業技術水平的認識相對較低,在農業活動的實際開展當中,廣大農民很難充分利用技術的力量改變傳統而又單一的農業生產經營形式,農村經濟發展受到嚴重阻礙,農村勞動力剩余較多,農村勞動力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大量的農民選擇進城務工,農村農業發展受到限制甚至一度停滯,農村土地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農村經濟的發展為此一度不前,受到阻礙[2]。
2.2 基礎設施發展落后
在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當中,很多農村地區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限制,農業活動發展受到限制,許多農村地區依然是需要靠天吃飯,不僅糧食作物收成難以保證,而且農民農業活動開展的經濟效益發展受到限制。農業基礎設施發展相對落后,交通、水利等方面都不夠便利,限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雖然國家近些年來加大對于農村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但是,部分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與國家整體的農村經濟發展狀況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顯然不能夠適應當前農業活動的發展現狀[3]。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大力支持之下,農村在開展經濟活動的過程當中,大力發展交通事業,但是,這些精準扶貧項目在農村的經濟發展中尚未得到有效的普及,難以滿足農村經濟日益發展的當前現狀。
2.3 內需作用甚微
目前,農村地區雖然大力發展經濟,在我國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之下,農村經濟得到有效的提升,廣大農民的生活質量以及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是,由于消費觀念的差異性,廣大農村的消費市場尚未有效的建立起來,在許多農村地區,農民進行消費十分困難,甚至需要到很遠之外的縣城進行消費,許多農民由于受到固有的消費觀念的影響,消費行為受到制約,只是一味地進行存錢而不會花錢,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不斷滿足農民對于消費產品的需求,不斷刺激消費從而有效的拉動內需,但是就目前農村經濟的發展現狀來看,許多農村銷售的產品沒有考慮到農民的實際性需求,農村消費市場不夠健全,甚至出現農民有錢花不出去的現象,農村的消費市場尚未得到有效的開發。
3 精準扶貧下的農村經濟發展舉措
3.1 加強扶貧工作的重視力度
扶貧工作的開展,是貫徹落實民生工程的重要舉措,因此,地方政府的各級領導應當不斷加強重視力度,將精準扶貧不斷落實到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當中,不斷健全組織體系,將精準扶貧開發項目落實到每一位領導負責人的身上,可以成立精準扶貧的相關工作專業小組,實現層層監督,明確各部門的責任,為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提供保障。除此之外,應當針對農村經濟活動開展的實際情況,開展幫扶,將幫扶明確落實到貧困地區的縣級負責人的身上,同時召開扶貧工作專題的動員大會,對扶貧工作進行明確的部署,使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能夠為農村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
3.2 合理規劃精準扶貧工作內容
精準扶貧工作在廣大農村地區的有效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二者的發展重在“精準”二字,因此,需要對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進行合理規劃,同時需要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并能夠制定出科學的管理辦法。針對于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可以建立起精準扶貧的信息管理平臺,為脫貧工作的開展創設條件,掌握扶貧工作開展的狀況,以數據為支撐,使扶貧工作的開展得以順利進行。同時,貧困地區政府能夠進行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的工作,為廣大貧困農村地區農民進行農房的改造建設工程,關注農民的住房問題,從根本上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解決民生問題。除此之外,根據扶貧地區發展的實際情況,開展特色的農村經濟發展,大力發展農村基礎性產業,同時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基層群眾隊伍建設,可以根據貧困地區的自然景觀等先天因素的有利性條件,開展農村旅游產業,例如農家樂等形式,將農村特色與經濟發展牢牢地捆綁在一起,從而從根本上改善農村經濟的發展狀況,多種渠道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3.3 加強農村保障措施建設
為使農村經濟得以有效的發展,同時不斷貫徹落實精準扶貧的國家政策,需要對精準扶貧工作的有效開展不斷的進行完善,國家需要制定相關的保障性政策,使扶貧工作的開展能夠在制度的規范下進行,貧困地區的地方政府能夠充分調動起扶貧工作開展的相關工作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不斷激發大家的工作熱情,在精準扶貧工作的實際開展中收獲到成就感與使命感。同時地方政府能夠有效的對資金進行整合,大力發展農村產業,在不斷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的同時,以企業的發展帶動貧困地區的經濟增長,從而有效的完成脫貧。政府需要因地制宜,在貧困地區大力發展農業、養殖業等等,不斷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有效運用科技力量推動貧困農村地區經濟的穩步增長。
3.4 引進人才
與此同時,貧困地區當地政府可以根據當地農業的發展特色有效引進外資,不斷拉動貧困地區的經濟增長,例如,針對當地大力發展養殖業的發展現狀,地方政府可以讓當地農民進行養殖技術的培訓,吸引一些專業的養殖技術人才深入基層對農民傳授一些養殖方面的技術,以及一些關于養殖的疾病預防控制技術,此外,可以根據農民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對貧困農村地區農民進行多種培訓項目的開設,例如,果樹栽培技術、農藝生產技術、鋼筋水泥建造技術等等,不斷提升農民自身素養的同時,能夠有效的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此外,政府應當對農民給予大量的資金支持,對農民發放貸款,鼓勵貧困地區農民能夠結合當地的發展優勢積極進行創業,同時借助精準扶貧的國家政策的支持力度,能夠將發展農業的資金發放到農民的手中,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精準扶貧。同時不斷引進人才,鼓勵大學生回家鄉進行創業,將大學生所學習的先進生產技術不斷反饋給家鄉,以此來拉動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增強農民的實際購買力,為農村經濟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將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的積極意義充分的發揮出來。
3.5 吸引外資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的大時代背景之下,地方政府為了大力發展農村經濟,需要能夠深刻認清自身的優勢,并且能夠不斷的將這種優勢擴大,與此同時,應當積極引進外資,吸引其深入農村進行投資設廠,例如,養殖場、紡織廠等等。農民因為經濟基礎相對薄弱,進行自主創業的幾率較低,同時,創業所需要承擔的風險過高,通過外資的投資設廠,不僅能夠有效利用農村地區的有效資源,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除此之外,還能夠有效解決農民在務農之外時間內的就業問題,增加農民收入,這也是解決民生問題的重要舉措。貧困地區政府能夠通過這樣的形式是農民留在家中發展經濟,改變了外出打工的現狀,從而有效拉動貧困地區的經濟增長。
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的如火如荼,國家政策對于廣大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大力支持,在有效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需要地方政府能夠不斷反思扶貧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為農村經濟的發展不斷助力。
參考文獻:
[1]凌杰,王麗麗,趙紀越,等.“互聯網+精準扶貧”戰略背景下絲綢之路沿線農村經濟發展難題及解決路徑選擇——基于甘肅省清水縣的實證調研[J].經貿實踐,2017(19):99.
[2]張建琴.精準扶貧視閾下的貧困農村經濟發展路徑探析——基于江西省上饒市精準扶貧工作的調查與思考[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16,18(3):中插1-中插2,49-51.
[3]丁曉云.農村精準扶貧的實施現狀、實踐難題及對策建議——基于安徽省肥東縣楊店鄉的調研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3):21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