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柳軍
[摘 要]當前林業發展飛速,基本上是采取混合種植的方式,特別是在南方,根據地域特點和氣候,采取混交林種植,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態環境,且有利于保護森林物種的多樣性。結合工作經驗,選取其中一種混交林技術營造模式之一,對人工混交林的營林技術要點進行分析,并提出今后混交林技術營造模式的新趨勢。
[關鍵詞]人工混交林;技術;應用模式
[中圖分類號]S725.2 [文獻標識碼]A
林業產業在現代經濟中已經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構成部分,特別是生態林業這幾年成為林業改革方向。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中強調生態就是民生福祉、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就是生產力等戰略思想,強調把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理念融入林業改革發展的各方面和全過程。但是,目前我國森林資源分布存在各種問題,特別是南方生態林業發展狀況堪憂,要做好林業發展,必須以生態林業為目標。文章從人工營造混交林技術思考,以期提高混交林造林技術水平,形成一個完整健全的培育體系,從而促進生態林業的進一步發展。
1 人工混交林的營林技術要點
1.1 人工混交林的樹種選擇問題
在進行人工混交林的營林工作時,混交林的種植原則要求從業人員根據自身的多年工作經驗與對理論知識的熟練掌握,對混交林樹種的趨光性、向地性等生物特性進行嚴格的分類,全面了解選育樹種的生長習性、生長特點以及根系類型,以保證人工混交林的營林工作順利進行。適地適樹原則是人工混交林混交樹種的選擇重點,最大限度地發揮樹種的生物特性以及生態作用,人工選育的過程中不僅對樹種的正常繁殖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植物的抗逆特性也應出現在營林人員混交種植工作的考量范圍之中。
1.2 人工混交林常見的混交種植方法
人工混交林在實際營林工作中常見的種植方法有株間混交、帶狀混交、行間混交以及塊狀混交。應用在森林培育時,針對小區域范圍內的營林工作一般采用株間混交與行間混交,這兩種混交方法對使用機械的科技含量要求不高,一般多為人工操作,即在一行中隔株種植和用多種植物樹種隔行種植,但應充分考慮株高、冠幅與植物間的遮擋問題,以減少種間競爭。而帶狀混交與塊狀混交一般應用在地域性的大片森林中,一般采用機器大范圍播種,雖是混交作業,但在種植時,同一樹種仍是鄰近生長,所以需要注意控制好樹種數量與樹種間隔,避免過量汲取土地中的營養元素而超過土地的最大承受限度。
1.3 人工混交林樹種培育的相關要點
人工混交林的技術要點即在于良好地處理好各樹種之間的營養與競爭關系,使得樹種在市場經濟中盡可能多地創造出固有價值甚至是附加價值,這就要求我們對樹種的培育工作投入更多的關注,確定好人工混交林在一定區域內的混交類型與比例。由于涉及多個樹種的互相配合來完善整合森林資源的工作,在初步科研工作中,對樹種的冠幅大小、營養成分的需求應有明確的數據記錄,再為其進行系統的分類,并對植物的抗逆抗害性要加強深入的研究,確保林業產品的質量。另外在人工混交林生長過程中,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化學手段控制種間關系。
2 混交林技術營造模式的新趨勢
2.1 人工營造混交林
有一部分樹種在自然狀態下因地理隔離、生態學特性等原因難以形成共優群落,而這些樹種又有較高的經濟和生態價值;一些珍稀瀕危植物種因物種特性難以形成優勢群落。這些樹種可在人工干涉下,通過人為干擾調節種間關系,建立共優群落。在人工營造混交林時,不應忽視不同地理區域的樹種混交。因此,對這些在自然條件下難以形成共優群落或難以形成優勢群落的樹種,在生產中,應因地制宜,分別立地條件、造林目的及市場需求,為這些樹種選擇種間關系協調又不存在生化相克的混交樹種,分析其種間關系,制定合理混交方法、混交比例、混交密度,確定合理營造模式、人工營造混交林。此外,我們營造混交林時提倡以近自然林業的理論作為指導思想。近自然林業的理論認為,立地與樹種必須在共同發展中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森林撫育特別重視適地適樹的樹種選擇、生命物質的結構及其功能,以便在撫育中利用一個樹種或樹種總體的所預期具有的反應能力。近自然林業的總目標是要求投入較少人工資源,實施多目標永續經營。以近自然林業理論營造出的混交林,更符合自然規律,具有更強的穩定性。
2.2 保護天然混交林途徑
首先應分析天然混交林中各樹種間的種間關系、種群動態、空間分布及化感作用效應,制定合理措施同時應加強對天然混交林的管理,如建立定位觀測站或觀測點,每隔一段時間調查森林資源及森林環境的動態變化。這些科學的數據有利于指導林業工作者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管理森林、經營森林。并依據法律措施保護現有的森林資源。最后應加強對人民群眾的環境保護教育宣傳,改變和加強人民群眾的宜居生態、美麗鄉村的觀念,讓全社會都注意到天然林的重要性,從而實現全民參與到環境保護的行動中來。
2.3 人工促進天然更新
我國人工林面積廣大,且大部分為低質林分。因此采用人工促進天然更新的方法改造低質林分、營造混交林更有現實意義。在對現有林采伐更新時盡量保留林地已有自然生長的林下植物樹種和根萌幼樹,并根據培育目標采取適當的營林技術措施,適時調整其密度,以便形成近天然復層林。對于天然次生林或灌木林(多是闊葉林經過粗放擇伐后形成)應盡量采取人工促進更新方式,使其恢復為混交林。
總之,人工混交林是我國當前所提倡的生態林業發展中的重要內容,它能夠對天然林進行模擬和補充,對我國森林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及保護。營林工作人員要依據區域性特征,對人工混交林的營林技術和方法進行合理選擇及應用,全面提高我國生態林業資源效益,實現森林資源的快速可持續發展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鄭世軍.大力營造混交林促進人工林可持續發展[J].江西建材,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