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香
[摘 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存在一系列問題,包括財務制度不清,會計核算職能喪失、監督功能有名無實等。基于此,本研究作者結合現如今農村經濟組織發展現狀,對如何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核算管理策略提出了自己的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核算;管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F239.4 [文獻標識碼]A
深入實施的改革開放,讓諸多惠農政策相繼出臺,農業稅也相應得到了減少,而這無疑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近年來,我國大多數地區均在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將新的農村經濟體制廣泛實施開來。把過去的集體經濟組織帶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實施職業化管理與財務管理工作,公開管理農村財務,可謂是成績顯著。但仍然有部分鄉鎮,未有較強的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與經濟時代的發展和需要脫節,還有諸多問題存在,進而對農村經濟的發展予以了很大抑制。所以,迫切地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農村財務管理體系,以與現在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相適應。
1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現狀
目前,農村集體經濟迅速發展(詳見表1),在維持村級組織正常運行和發展農村公益事業方面發揮著無法替代的作用。截至2017年底,我國55.86萬個行政村,共擁有32012億元,2017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現4587億元的收入。隨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2004年修訂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的會計科目、核算方法等方面難以滿足現實需求,需要進一步完善與合理調整。
2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核算管理策略
2.1 增補新業務會計核算的內容
首先將土地等資源性資產的會計核算增加,對現在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等資源性資產所采用的賬外登記的做法進行改變,建立和匹配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制度的核算方法,并予以健全。與此同時,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價值核算予以明確,可就是否增加會計科目,如“投資性房地產”等做充分考慮,決定是否用于對部分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如集體用地入市后建設房屋出租等。其次是對涉稅會計科目予以完善。集體經濟組織作為市場主體參與市場公平競爭的一項主要要求就是將涉稅會計的核算新加入進會計科目中,但一定要將集體經濟組織承擔的社會管理支出考慮到,制定相關稅收政策。2017年,針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的契稅與印花稅,財政部與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出臺了《關于支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7〕55號),通知中明確提出對其實施免征優惠,如此便讓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的稅收負擔減輕,但對改革后參與市場競爭的集體經濟組織來說,還需要給予其他稅種一定的政策支持,如所得稅等。比如,允許集體經濟組織盈利在社會管理支出的部分稅前扣除中應用。最后是對成員股權設置的會計核算予以健全。結合“有序推進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的要求,以股份或份額的形式量化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到本集體成員,以此為依據決定其集體收益分配。根據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制改革的要求,將“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和成員賬戶相應增加。由成員賬戶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全部的股份份額、收益分配情況進行核算,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股份的變動將由“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充分反映出來。
2.2 創新和完善審計方法
因為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制,以至于改變了審計監督客體,而這就對新時期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其在內部審計工作中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第一,不斷轉型與優化的當前農村經濟結構,極大地改變了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的內容和工作量,一方面豐富了經濟業務活動的內容,另一方面在經濟活動量增加的同時,審計工作量也隨之增加,針對這種情況,可利用加強計算機輔助審計的方法,既將手工審計工作量降低,也讓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得到保證,并借助計算機在第一時間將審計工作中可能出現的錯誤給找出來,促進會計核算電算化水平的提高,達到事前監督的目的。第二,還應重視外圍調查、追蹤審計、實物清查等各項工作,使審計全面性得到保證,進而得到更加真實的會計資料,讓審計工作更加規范,特別是要核查賬目和實物,避免賬實不符的情況發生,財務違法違規行為并列入重點審查范圍。第三,應將會計集中核算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審計的積極影響給充分把握好,創新發展審計工作方法,并在第一時間將管理和制度上的各種問題給找出來,提出針對性建議,以更好發揮出審計職能。第四,新時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還應創新審計工作模式,改變已與現在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審計工作不適應的以賬目為基礎的審計模式,將綜合性的滲入式審計模式給應用進來,讓審計的全面性和可靠性不斷增強,把會計監督的作用給更好地發揮出來。
2.3 規范操作流程
應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會計核算管理環境予以積極改善,而最先完善的就是制度。首先,對現金管理制度予以嚴格控制,不管是獨立核算還是村賬鄉管,均應在第一時間在賬目中納入集體經濟組織的收支狀態,并展開有效監管,嚴厲處罰違規行為,包括透支、挪用、隱瞞等,其次,對開支審批制度予以完善,集體經濟組織的領導要隨時檢查村部會計機構的每筆支出,核查則由民主理財小組負責,入賬前必須經過財務管理部門三方簽字,真正對單方領導的審批權限予以控制,對審批額度進行約束。最后,建立財務公開制度,并將其完善,對適用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核算管理的程序與模式進行統一和完善,讓財務管理工作更加規范,并朝著模塊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對各部門各崗位的工作職能、權限與責任做出明確劃分,防止財務管理工作無章可循。在會計實務中,將真正可控的操作程序給建立起來,并在會計細節中貫徹落實規章制度。1.要有依據地填寫會計憑證,并得到真實完整的原始憑證支持,不僅要將時間順序考慮到,也要把業務類型納入充分考慮范圍中,分門別類地裝訂不同種類的業務信息,為之后的匯總與核對提供便利。2.在登記會計賬簿時,應同等重視分類賬、備查賬、金額記載、事由記載等,千萬不要顧此及彼,同時還應對審查銀行存款收支結余和債權債務引起高度重視。3.按月編制會計報表,結合真實的基礎資料,重視編制財務情況分析與會計報表附注。讓財務會計報告信息更加準確完整以及合法。
3 結語
在會計集中核算制度下,需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內部審計,而這就需要在實際審計工作中,將工作思路改變,并就新時期對內部審計工作的積極和消極影響予以充分把握,促進審計工作效率和質量的提高,進一步發展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讓我國新農村建設更加穩步持續地推行下去。
[參考文獻]
[1] 王貴平.探究農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和審計監督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納稅,2017(19).
[2] 趙穎東,吳雪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核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財會研究,2012(14).
[3] 藺耀祖.高臺縣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甘肅農業,2017(01).
[4] 劉長庫,吳家真.內部審計如何有效增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價值[J].中國農業信息,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