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琴
摘 要:我區特色農業的發展中有很多的區域優勢或其他優勢,在特色農業的發展過程中需要緊密結合我區的優勢,取長補短,結合并響應國家的惠農政策,做好每一個惠農工作,切實保障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結合響應的農業理論基礎,在不斷的實踐中推進我區特色農業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江源區;特色農業:發展;問題;方向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12-0025-01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A
1 江源區特色農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江源區在發展特色農業中仍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大體有下面幾個問題:一是江源區種植業結構碎片化嚴重,在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種植業結構模式,所以每個區域的農業產業結構不同,沒有形成系統科學的農業產品體系,全區的特色農業發展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并沒有形成產業集群,產業體系尚未成熟,仍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努力。二是由于有些農民的思想覺悟稍差,在調整種植結構的積極性不高,認為調整種植結構可能會對自己不利,不能緊跟江源區有關部門的相關政策,甚至有些還一直持觀望態度。三是江源區的農產品加工業龍頭產業不多,不能積極帶動農產品的加工業有效發展,另外全區的農業產業鏈條短,生產體系還不完善。四是江源區的農服務水平較弱,有影響力的農業品牌少,有優質產品但不能依托于一個好的品牌,因此賣不出好價錢,在銷售路徑和市場上還有待開拓,因此銷售半徑有待進一步拓寬。
2 江源區特色農業發展方向規劃
2.1 加強落實強農惠農政策
積極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整合財政支農資金,完善修訂《江源區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獎補工作實施方案》,將工作重點放在長白山珍稀道地中藥材、長白山“特菜”和長白山漿果仿生繁養等特色產業調整上,推進千畝刺嫩芽特色示范園區、千畝熟地有機人參示范園區、千畝中藥材示范園區、千畝軟棗子漿果示范園區、千畝沙棘示范園區、千畝花海賞游示范園區這六個千畝特色產業種植示范園區建設。
2.2 加快推進國家級農村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
在2017年江源區成功申報了白山市江源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區創建,已被國家七部委認定為國家級示范區創建單位。區政府相關部門要通力配合,在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區創建上下功夫,要根據園區創建內容,抓緊制定總體規劃,按照規劃的要求把事權分配到相關部門,住建、交運、農業、經濟、水利、文廣新局、財政等相關部門要通力配合,通過招商抓緊建設一、二、三產業的主體工程,相關部門按照事權的劃分抓緊啟動水、電、路等相關配套設施建設,搶工期、抓進度、掛牌作戰迎接國家和市里派出的第三方評估和國家、市里的驗收。
2.3 促進江源區綠色發展
江源區農業品牌培育應當做好做強,加強農業品牌培育,全區農產品應當努力參加更多的農博會和農交會、綠博會等農產品展覽會,在各個城市舉辦品牌推介活動。在農業綠色發展的同時還要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扎扎實實落實農業質量年各項行動,推進質量興農,加快農業轉型升級,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和化肥零增長、農藥負增長行動推進力度。全力做好測土配方施肥和利用手機信息科學施用化肥,堅決杜絕高劇毒農藥和禁用農藥的使用。不斷促進農產品例行監測的合格率。江源區還要繼續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低碳農業,實現農業資源向節約、集約、循環和永續利用轉變。在實施和保護好森林生態修復的同時,積極開展畜禽類糞便厭氧處理,秸稈綜合利用廢棄塑料回收,農藥包裝物回收等行動。圍繞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燃料化等實施秸稈綜合利用,防止焚燒污染環境等現象的發生。
2.4 加快發展旅游農業。
江源區具有良好的長白山鴨綠江旅游開發的優勢,可以大力發展環線旅游休閑觀光農業。重點規劃發展農家樂、家庭旅館、旅游小鎮、長白山農村文化園等特色休閑觀光農業,打造一批具有民族風情的觀光休閑農業示范區。
結束語
江源區應當繼續緊密結合當前的農業發展狀況,牢牢把握特色農業的發展要求,不斷推進特色農業的綜合發展,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旅游農業等符合江源區實際情況,依托全區優勢的農業,以確保江源區農業的又快又穩的發展,不斷提高全區農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為實現人民的幸福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李賀.白山市江源區人居環境評價及優化對策[D].吉林建筑大學,2016.
[2]江源區打造長白山特色農業新模式[J].吉林農業,2016(18):8-9.
[3]趙巖,張健,齊仲強.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區特種野豬養殖發展報告[J].特種經濟動植物,2009,12(06):6-7.
[4]趙巖.關于江源區發展山區特色牧業的調研[J].吉林畜牧獸醫,2009,30(0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