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璇
摘 要:企業的目標是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因此科學、客觀實際全面的評估文化產業上市公司企業績效有助于文化產業上市公司健康長遠的發展。對目前常用的績效評價方法闡述,分析目前企業績效評價方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文化產業;企業績效;評價方法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12-0074-01 中國圖書分類號:G124 文獻標志碼:A
1 文化產業現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充分肯定了自十八大以來,我國的文化事業以及文化產業取得的重大成績,并且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截至到2017年6月底,我國文化企業超過322萬戶,同比增長22.4%,比全部行業數量的平均增數高出3.1%,文化產業在創新領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文化產業發展迅速產業地位持續提,其需求基礎不斷鞏固,是目前增速最快、發展潛力最大的戰略性新興服務產業。但是由于文化產業的復雜性、靈活性及行業較短的企業化進程,導致對于文化產業的績效評估方法較雜,具體績效評估方法可以進一步完善。
2 績效考核綜述
企業績效評估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它是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監管考核企業的重要方式。對于企業管理企業績效評價是必然的。隨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績效評估面臨著全新的考驗,對于我國文化產業企業業績評價來說,選擇一套適應文化產業企業的績效評估方法對推動文化產業平穩發展,增加企業國際核心競爭力尤為重要。為此對現行的企業績效評價方法進行闡述以及分析。企業績效評價的管理應基于企業戰略,必須客觀衡量企業績效情況,才能有效的提升企業績效。所以,企業績效評價被認為是獲得競爭優勢和持續提升的前提。
通過對目前存在的文化企業績效評價方法進行分析,發現有財務評價方法、非財務評價方法、混合評價方法三大類。早在20世紀,美國杜邦公司發明創造杜邦財務分析體系。這是最早的完整的財務指標體系考核,它可以明確反映公司財務指標變動的來源。隨后70年代,Melnnes認為投資報酬率是企業最常用的指標。Persen等學者調查研究指出,考核企業績效指標是銷售凈利率、每股收益、還有現金流量以及內部收益率。隨后,基于經濟增加值(EVA)模型的企業績效考核評價體系是由斯圖爾特咨詢公司提出。EVA是企業調整后的營業凈利潤減去本企業現有資產經濟價值的機會成本后的值,這一提出,充分反映投資者所投入資本的成本情況。隨著行業競爭度的逐漸激烈,許多人發現,企業績效以及長遠發展不能只關注財務指標。Christopher等進行實證研究證明,條件相同時,采用混合評價方法(即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并行的績效考核評價方法)的企業比同行更具高績效評價滿意度以及大眾滿意度。卡普蘭等做了一個巨大的創新,即將平衡計分卡引入企業績效評價考核領域,即當今平衡計分卡的雛形。平衡計分卡圍繞公司戰略目標,有財務、客戶、內部流程以及學習創新這四個維度。將公司長短期因素、財務與非財務因素、內外部因素體現結合與企業績效評價體系中。最后則是戰略地圖的提出,它是平衡計分卡的拓展,充分揭示了平衡計分卡系統中各個目標之間的因果關系。它十分的靈活,不同公司可以根據自身的認識以及需求設計適合自身的平衡計分卡模型。像后來Kanji等提出平衡計分卡模型中四個維度之間的邏輯關系不清晰,應進一步完善,即我們后來所見的KBS績效評價體系;Neely則分析了平衡計分卡尚未完善的地方,形成從利益相關者的滿意度以及貢獻角度的績效多棱鏡評價體系。此外還有建立在供應商-投入-加工-產出-顧客-成果模型基礎之上的SaT體系,從七項評價指標出發,即效率(投入)、有效性(成果)、生產率(產出/投入)、盈利能力、質量(加工)、創新和工作環境,考核評價企業績效。還有SMART績效評價體系以及績效評價矩陣等等。
結束語
以上所總結的評價指標以及體系從各自角度和目的出發,對企業績效的考核評估做出許多貢獻,但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指標確定與行業實施情況的結合等:平衡記分卡思想是財務與企業自身相結合,它有其科學性和全面性,不過僅僅提供績效評估考核的框架和方向,沒有具體說明如何選擇有效的指標以及整合應用的方法;SaT體系則是簡化供應鏈中各部門間有的復雜關系,但不全面不嚴謹;關鍵績效指標法并沒有給出完整的有實際指導意義的考核指標框架體系,還有其指標間內部邏輯聯系較差。我國文化產業的特殊性決定了企業應根據企業目標戰略、自身實際經營運行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指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001).
[2]朱凱.我國企業績效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北企業,2017,0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