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葉
摘 要:“三資”管理是農村工作中的重點內容,與農民切身利益關系密切,管理效果的優劣直接關系到農村的穩定性、村民與干部間關系的和諧性及農村經濟發展與經濟建設。但是,當前的農村“三資”管理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管理效果的優化。本文就農村“三資”管理工作的關鍵點,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農村;“三資”管理;關鍵點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1-0050-01 中國圖書分類號:F302.6 文獻標志碼:A
我國是典型的農業大國,農村經濟在社會主義經濟中占有很大比重,而農村“三資”管理效果的優劣對農村經濟發展速度及穩定性高低產生很大影響。因此,要想推動農村經濟的快速、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切實做好“三資”管理工作,以便營造出更為積極、和諧的經濟發展環境。那么,如何把握好農村“三資”管理工作的關鍵點,是管理人員需要研究的重點問題。
1 明確農村“三資”管理工作重要性
在新農村建設備受各界關注重視的當下,只有確保農村“三資”管理工作穩定、良性開展,才能為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注入新活力,才能保證農村集體經濟具有更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做好農村“三資”管理工作,也是提高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成效的保障與基礎,是確保社會主義經濟快速、穩定發展的核心推動力。因此,與農村“三資”管理工作有關的各級黨委與政府部門應充分了解農村“三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確農村“三資”管理工作的主體,對各級、各部門工作的開展做好思想上的準備,以最大限度實現對農村資源、資產、資金的組織領導及有效管理。借助全面貫徹國家頒發的《關于加強村級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監督的實施意見》等相關文件精神,對與農村“三資”管理工作有關的各級政府機構進行監督與要求,保證高質量擔負起部門職責,以顯著提高農村“三資”管理工作的地位,并納入到政府機構的重要日程中來,最終確保管理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及高效落實。
2 健全農村“三資”管理工作的制度
本文在研究中發現,當前我國農村“三資”管理工作成效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尚未構建出健全的管理制度,從而使得各項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權威的依據,進而導致管理工作規范性不高,最終制約了管理效果的優化。針對這一情況,要想明顯提高農村“三資”管理工作質量,就需要管理部門主動健全管理制度,使得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建立健全農村“三資”管理工作制度的過程中,應做好以下幾點:①健全農村委托代理性質的集體會計制度。相對來講,農村人口素質普遍較低,而會計管理工作者一般尚不具備正規的管理資質,因此應對代理會計機構的工作人員進行調整,優先聘用那些有學習、有經驗、有證書的人員擔任。在此基礎上,還應逐漸完善農村集體會計相關辦公硬件與軟件,改進與重建辦公場所,以確保各種工作經費均較為充裕,合理簡化代理工作程序,針對抵制監督、私設賬目、挪用資金等問題與現象進行嚴厲懲處。②制定明確而合理的集體資產實名登記制,確定產權責任,以確保“三資”及其產權的變更及流動情況可實現全面公開,接受村民的多途徑監督,以確保農村“三資”的增減情況可進行清晰、準確及及時的公開。③構建完善的招投標制度。嚴格規范與落實招投標辦法,拓展招投標信息的宣傳范圍,激勵盡可能多的投標者關注農村資產與資源的招投標及公開競價活動。杜絕農村“三資”管理中出現弄虛作假、低價發包、暗箱操作等不規行為。
3 借助試點提高管理工作有效性
要想顯著優化農村“三資”管理工作效率,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應對此給予充分關注。我國的農村“三資”管理,當前還處于摸索前進階段,因此為了預防管理工作中出現急于求成的情況,在農村“三資”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地方政府應主動借助試點方式實施實驗推廣,把在試點過程中暴露的、出現的所有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制定出更為有效的、科學的、合理的解決措施,以推動農村“三資”管理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在實際的開展農村“三資”管理工作試點的時候,各個地區應結合自身“三資”流動情況,做好全面的資產核實與清算工作,根據所獲得的各種信息,精準定位其權屬,并做好產權責任登記工作。另一方面,各個地區農村“三資”管理部門應借助試驗方式不斷健全評估“三資”管理效果的方法,以便構建出更有效的管理措施,從而實現對集體資產的優化管理及合理分配。需要注意的是,在農村“三資”管理工作試點過程中,應始終遵循國家頒發的相關管理制度,保證試點活動的規范性與合法性。借助開展地區試點的途徑,深入研究農村“三資”管理工作成效,有助于及時察覺到各種不良因素,從而有效預防其在大面積推廣中產生的消極影響,最終為農村“三資”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優化不斷積累寶貴經驗。
總之,做好農村“三資”管理工作,是全面提高社會主義經濟水平的基礎,也是提升農民收入的有效條件。
參考文獻:
[1]張計柱.忻州市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調查與建議[J/OL].山西農經,1-7(2017-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