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編者按
作為班主任,尤其是小學班主任,對于學生告狀已經司空見慣。
對這些“訴狀”如何“判決”,非常考驗班主任的耐心和智慧,因為在大人看來無足輕重的事情,在孩子眼里卻都是大事。
所以,如何處理好學生的告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關系到整個班級良好學風、班風的形成,也關系到每一名學生的幸福感以及價值觀。
那么,如何理性看待學生的告狀現象?學生告狀背后有什么心理需求?面對告狀,班主任該采取什么策略?
本期,就讓我們以“如何處理學生告狀”為主題展開討論。
如何處理學生告狀
兒童的世界你不懂
教低年級學生,快樂和煩惱是并存的。他們奶聲奶氣的腔調、活潑機靈的模樣、小大人式的話語常常讓人忍俊不禁。但是,他們也會在做作業時忽起“平地驚雷”:“老師,他在偷看我。”或者在我激情飛揚地上課時大喝一聲:“老師,他在畫畫。”那種被緊急叫停的感覺讓人極容易產生挫敗感。
不僅如此,下課了依然“訴狀”不斷:“老師,他罵我。”“老師,我的鉛筆不見了。”灰溜溜躲進辦公室,把各種嘈雜關在門外,以尋找片刻安寧,不料,半分鐘不到,就有孩子推門而入:“老師,小強哭了。”“老師,明明摔倒了。”……
有一次,我下課剛走進廁所,就被小朋友“逮”到:“老師,同桌拿了我的橡皮。”一副不解決問題不讓我走的樣子,真是讓人又好氣又好笑。
為什么低年級的小朋友那么愛告狀?為什么那些雞毛蒜皮的事在他們眼里都是天大的事情?
兒童的世界我要懂
逃避不是辦法,直面小報告是每個低年級老師的必修課。我心里明白,治標得治本,追根溯源才是第一要務。為此,我細心觀察,用心總結,發現孩子之所以愛告狀,是有這么幾種心理在作怪。
1.表現心理
有一次,我正在批改作業,忽然葉同學火急火燎地跑過來,還沒站穩就大聲報告:“老師,奕同學打我。”還沒等我反應過來,他又急匆匆地走了。追出辦公室,發現他正在和被他剛剛報告的奕同學頭靠著頭看著什么,笑逐顏開,沒有半絲不和諧。那么他報告的目的是什么呢?
細想起來,葉同學平時成績不算好,上課經常走神,老師極少注意到他,他是不是希望通過告狀引起我的注意呢?于是我微笑地注視著他們,看他們玩得興致勃勃,期間,葉同學幾次抬頭與我目光相遇,羞澀一笑,我想,他心里一定高興極了,老師那么和善友好地看著他,是多么喜歡他啊。
2.求助心理
午飯后,我正往食堂外走,忽然幾個孩子神色慌張地跑來說:“老師,歡剛才被源推倒了,腿摔斷了。”我一聽,頓時心急如焚,三步并作兩步趕到現場,看到歡躺在地上。我問:“疼嗎?”歡說:“疼!”我又問:“腿能彎一下嗎?”歡說:“能。”我繼續問:“能站起來走兩步嗎?”歡說:“好。”于是,歡站起來踮了兩下腳,就正常走起來了。我長吁了一口氣,聞訊而來的其他老師也松了口氣。回頭看源,一臉緊張。我說:“以后一定要注意文明游戲,不能追逐打鬧。”源使勁地點點頭。再看看那些夸大其詞的報告者們,也都如釋重負,雖然他們沒有搞清楚狀況,但我還是表揚了他們。
這樣的報告包含了很多求助的成分。面對意外,他們缺乏正確的判斷,而老師在他們心中是保護傘,是百事通,沒有什么事是老師不能解決的。此時,老師不能責怪孩子,而要積極為孩子解決問題,還要表揚他們遇事愿意動腦筋想辦法,表揚他們關心同伴、熱愛班級的優秀品質。這樣才會有更多孩子愿意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也便于老師掌握班級動態。
3.試探心理
我們常常還會聽到這樣的報告:“老師,他在吃零食。”“老師,小紅今天帶玩具了。”此時的報告者并不是希望老師批評那些同學,而只是一種試探,潛臺詞是:“可以帶零食來嗎?”“可以帶玩具來嗎?”所以,老師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態度,能還是不能,要說清楚。可以在晨會上就零食和玩具展開專題討論,讓小朋友知道吃零食的危害,知道哪些玩具影響學習,還有危險,哪些玩具能夠益智,懂得今后該怎樣做。
4.嫉妒心理
鳴和航是表兄弟,倆人常在一起學習,一起游戲。可是鳴總是打航的小報告:“老師,航又在下面偷看課外書了。”“老師,航在寫晚上作業了。”班上那么多孩子,為什么鳴總是揪著航不放呢?
因為太熟悉,所以太關注,航的一舉一動都在鳴的眼中。再加上航既聰明又細心,考試總拿100分,常常得到表揚。鳴雖然也很聰明,卻有點毛躁,上課有些不守紀律,經常挨批評。兩個孩子難免被放在一起比較,航就成了鳴眼中的假想敵,也許在鳴眼里,如果航不那么優秀,如果航也經常犯錯,自己是不是更討人喜歡了呢。
此時的我們,應該多找鳴的閃光點,多一些表揚和鼓勵,讓他知道自己也有很多優點,老師和家長同樣喜歡和關注他。同時,還可以和鳴談談心,來個小約定,比如,下次考試更細心些,比比和航誰的進步大,或者比比誰更愛勞動,給予一定的獎賞,促進他們良性友好地競爭和發展。
兒童的世界大家懂
雖然兒童打小報告是出于不同心理,但是他們的內心依然是純凈的,老師千萬不能給他們貼上標簽,應該善意地引導,讓他們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報告,什么事情不適宜報告。除了上述方法,我覺得還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1.用生動的故事或有趣的動畫片教育他們,用積極正面的形象培養他們誠實、勇敢的品質,教會他們如何與小朋友相處。
2.遇到問題時可以先說給班干部聽,如果班干部解決不了,再來告訴老師。這樣既樹立了班干部的威信,還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很多班干部都有公平公正的心,他們能夠正確處理孩子之間的小矛盾,有的班干部還很貼心,可以做孩子的“知心姐姐”。
3.孩子的行為離不開班主任的正確引導,所以要不定期召開主題班會,比如“八禮四儀”“誠實守信”“勤勞勇敢”“拾金不昧”等,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讓他們明辨是非,知道利弊,從而減少錯誤行為。
4.可以在教室里設置班主任信箱,把一些不是很緊急的事情寫出來,這樣既可以緩解情緒,又達到了訴說的目的。班主任每天利用放學前的5分鐘時間處理孩子們的“申訴”,給他們有效的指導,這樣可以避免整天被小報告纏身。
告狀在幼兒期比較明顯,這是人心理發展和人際交往的一個階段性的正常現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種現象自然會減少。所以,老師不必過分擔憂,不妨走進兒童的世界看小報告,多一些包容,多一些指點,多一些陪伴,靜待花開。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興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