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握了溝通,你就掌握了世界。”無論是在政府機關、商業企業,還是在學校、家庭,都離不開溝通,可見溝通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對溝通作一歷史考察:
一、溝通的歷史考察
如果說豹子的力量主要體現在利爪上,那么人類的主要力量就體現在語言和文字上。人類是一種依靠群體力量生存和進化的動物,需要一定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才能更好地生存與發展。因此,人類才會如此重視和依賴溝通與交流。
人類的語言是最豐富的,語言和文字的創造是為了更好地溝通和交流。從人類的出現到世界各國之間能夠進行比較廣泛的交流和溝通,歷經了數萬年的歷史。19世紀中葉后,隨著電報、電話的發明以及電磁波的發現,人類的信息傳遞領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實現了通過電磁波來進行無線通信。
無線通信技術的出現為人類提供了更有效率的溝通和交流方式。正是有了這個新興技術,人類編織了世界上最大的巨網——互聯網。
當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讓人類溝通無遠弗屆。網絡帶給我們越來越多的便利,但人心卻變得越來越孤獨?!白钸h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坐在你對面,你卻在玩手機。”時代的巨變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使人們越來越懶得面對面交流,越來越不會面對面溝通了。
那么,我們為什么要溝通?
溝通是人類健康生活的必需品。與他人交談可以減少孤獨感,改善記憶力,增強智力。
溝通是人類認識自己的方法。我們對自我的認同源于我們與他人的互動。如果被剝奪了與人溝通的權利,我們將無從得知自己是誰。
溝通實現了我們與他人之間重要的聯結,滿足了人們的社交需求,讓我們更快樂、幸福。
關于溝通的研究成果可謂汗牛充棟,本文僅舉其要。羅納德·B·阿德勒的《溝通的藝術:看入人里,看出人外》中的“看入人里”探討了與溝通者有關的因素,“看出人外”聚焦于溝通者之外信息的傳送與接收,“看人之間”則主要討論了關系的演變過程,是一本經典的“人際關系與溝通”課程教科書。
卓越心理學家、少年兒童教育專家海姆·G·吉諾特博士的《孩子,把你的手給我》《父母怎樣和孩子說話》以及《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三本書向我們充分介紹了如何運用語言交流來創造信任和愉悅的氣氛。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以通俗而又深刻的語言向我們詮釋了溝通的原則和技巧。
享譽世界的身體語言專家亞倫·皮斯和芭芭拉·皮斯夫婦的《身體語言密碼》探尋了手勢和表情背后的隱秘含義,成為溝通高手的必讀工具書。
李進成老師的《教師怎樣說話才有效》《班主任有效溝通的藝術和技巧》《不怕學生攪局——教師的教育機智修煉之道》三部曲,是將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理論轉化到實踐的完美應用。該書理論新穎、方法實用、案例豐富,對一線教師開展教育工作具有很高的指導價值。
二、溝通的內涵闡釋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共同經歷的過程,即人與人之間傳遞信息、溝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過程。這種過程不僅包含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也包含形體語言、個人的習氣和方式、物質環境,以及賦予信息含義的任何東西。
師生溝通特指在學校這一特定環境中,師生借助共同的符號系統,如語言、文字、圖像及手勢等,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彼此交流和傳遞各自的觀點、知識、愛好、情感、愿望等各種信息的過程。
我們可以對與溝通相近的詞語進行辨析:
演講,又叫講演或演說,是指在公眾場所以有聲語言為主要手段,以體態語言為輔助手段,針對某個具體問題鮮明、完整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闡明事理或抒發情感,以此進行宣傳鼓動的一種語言交際活動。它的核心是吸收、聚焦與引導。
說服,是一種用語言改變他人想法的過程。其核心是如何形成看法和為什么會改變看法。說服是程度上的改變,只要對方的想法從“很討厭”到“沒那么討厭”,甚至在思考“你說得也有一定道理”的時候,說服就算成功了。
談判,是在不可忍受的僵局下,相關人員在一起相互通報或協商,以便找出問題的解決辦法,或通過討論對某事取得某種程度的一致或妥協的行為。
辯論,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來說明自己對事物或問題的見解,揭示對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一致的認識和意見。它具有以下特點:辯論人員的雙邊性,辯論是雙邊活動,最少兩人參加;辯論觀點的對立性,雙方觀點是對立的,或是或非;論證的嚴密性,只有合乎思維邏輯的辯論才可能獲勝,否則只能是詭辯;追求真理的目的性,辯論的目的是追求真理,取得共識。雙方無權決定勝負,通常由中立的第三方裁決。
溝通,使原本不相通的事物變得相通。溝通一般是雙向的,將雙方置于同一平面,它不只是一般人眼中的說話技巧,更是一種幫助人打破自身局限,在交流中實現自我,進一步幫助他人自我實現的技能。溝通建立在理解、平等的基礎上。
現實生活中,相當多的班主任把演講和說服與溝通混為一談,造成溝通不暢。
溝通有以下幾類:
按結構分類,溝通的基本結構包括信息、反饋、通道三個方面,缺少任何一方面都無法完成溝通。溝通按具體結構劃分可分為非正式溝通網絡與正式溝通網絡兩種。非正式溝通網絡主要有集束式、流言式、偶然式等形式;正式溝通網絡有鏈式、輪式、全通道式、Y式等形式。
按信息流動方向分類,可分為上行溝通、平行溝通和下行溝通三種。
按溝通方式分類,包括語言溝通和非語言溝通,語言溝通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溝通,非語言溝通包括聲音語氣(比如音樂)、肢體動作(比如手勢、舞蹈、武術、體育運動等),最有效的溝通是語言溝通和非語言溝通的結合。
(續下期)
“8+1工作室”主持人,河南省濟源第一中學教師。河南省“十佳”班主任,河南省具有影響力的班主任,主編《高中系列班會課》,著有《光輝歲月》等。
秦 望
責任編輯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