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如許
我很敬仰蘇霍姆林斯基,家里有許多他的著作。在其眾多論述中,我最喜歡的是: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
和許多年輕老師一樣,剛走上教育崗位,我也遇到許多困難:新教師,要站穩課堂;新班主任,要帶好班級;新員工,要接受許多新任務。
我當時帶了一個班,班上有“四大天王”和“八大金剛”,許多老師、家長都不看好這個班,我卻干勁十足。我設計并開展了“爭創班級小十佳”的活動,從班情出發,給每名學生爭創先進的機會。我利用課間和自習時間評點,利用班會課宣講,舉行隆重的表彰儀式,樹立榜樣,弘揚正氣,扭轉了班風。
實踐使我認識到,原來教育可以這樣做,原來班會課可以這樣上,原來遇到困難迎難而上,多琢磨、勤實踐,就是研究。
隨著工作閱歷的增加,我認識到,不能遇到困難才琢磨,必須加強學習,增強創新意識,努力提高研究水平。于是我對班會課進行了更多的思考:怎樣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讓孩子喜歡所在班級;怎樣進行專題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養;怎樣提供更大的舞臺,讓學生放飛夢想。
帶著這樣的思考,我編擬了初中班(隊、團)全程系列活動方案,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成為校內第一本班會課班本教材。這樣的研究讓我的思考有了新的難度,有了新的挑戰,生活也特別充實。
退休后我退而不休,以巨大的熱情先后帶教了上海、江蘇、浙江等地的區、校班主任工作室。我認為,要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必須團隊合作,一起前行。
我和老師們進一步分享我對研究的認識?!昂螢椤?,要有‘開石的勇氣,何為‘究,要有‘九九(久久)的定力?!蔽覀兙o扣研究,抓住閱讀力、思維力、寫作力三個點,開展每學期“三個一”的研究活動,即開展讀書活動,寫好一篇讀后感,注意研究學情,寫好一篇案例,加強班會打磨,寫好一篇班會課教案。
而信息時代的迅速到來,讓我們進一步思考班會課的變革。這時我帶教上海市奉賢區古華中學班主任工作室,我希望在一個普通的城鎮中學能取得突破。
我們“以班會課為重點的班主任行動研究”取得了出色的成績。每月兩次的集中研修,平時的網上交流,我和11名學員平時多琢磨,商解疑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集思廣益,智慧互補。一年多的時間,工作室就發表了30多篇專業文章,積累了40多個高質量的資料包。
2018年4月28日,在第11屆全國中小學班會課專題研討現場會上,48塊展板,4節微班會,15分鐘匯報,古華中學班主任工作室的研究展示得到了與會老師的高度好評。作為班主任工作室導師,我特別高興,因為在較短的時間內,我們探尋出學校班主任成長的成功之路,那就是認認真真、扎扎實實的團隊研究。
班主任工作是挑戰,也是機遇。愿我們扎根一線,樂于研究,感受研究的無限魅力,堅定快樂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