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堅

“你必須賠!”
“你擾亂課堂!”
“你扯爛我的衣服你不賠,還算什么老師!”
“我就是輕輕拉了一下你。”
……
當我跟著班長走進教室時,小元和化學老師正在爭吵,其他學生都怔怔地看著。看著這場面,剛剛當班主任的我真是一個頭兩個大,根本不知道從何下手。夾在科任老師和學生之間,我覺得自己像一塊夾心餅干,怎么做似乎都不合適。
8年的班主任生涯中,夾在科任老師和學生中的事情時有發生,科任老師投訴學生,學生不買老師的賬。
“XX班真的太差了,成績差不說,還一個個自以為是。”
“顏老師,你們班XX上課根本不聽講,作業也不寫。”
“我們XX老師真的很差勁,課堂那么吵,也不管!”
“我們XX老師上課凈講些沒用的,誤人子弟!”
高中階段是學生生理、心理發展接近成熟,走向獨立生活的時期,此時的學生不再單純地“聽老師的話”,不少學生甚至會與老師產生沖突。班主任就成了矛盾沖突中的“夾心餅干”,這是不爭的事實。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現狀,作為班級管理第一責任人的班主任,又該怎樣改變這種尷尬的狀況呢?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中,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管理者,班級建設是班主任一個人的事,科任老師只管教好自己負責的學科就行。正是基于這種認知,科任老師不參與班級活動,與學生缺少情感交流,對班級缺少認同感,遇到問題只想著找班主任解決,班主任被迫成了矛盾的調停人。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班主任作為班級建設的主要責任人,其重要職責之一就是協調各科任老師的工作,齊心協力共同建設好班集體,為學生的發展與成長服務。
“夸”字當先,有效溝通
在人際交往中,如果雙方關系良好,一方就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某些觀點、立場,這在心理學上叫“自己人效應”。那么,我們要讓科任老師成為班級建設的合作伙伴,首先得讓他們成為“自己人”。
記得有一次,我們班的學生集體跟我反映某老師上課很喜歡講笑話,這位老師總是很快講完課本內容,大量時間都用來拉家常,學生覺得應該向校長反映換一個老師。我覺得這件事非同小可,如果任由學生向校長反映情況,對那位老師的影響肯定不小,而且也會對其他科任老師產生連鎖反應,以后誰還肯跟我這個班主任搭班呢?但是如果強行壓制學生,不許學生向上反映,學生肯定會認為我們師師相護,產生更多的不滿。
經過冷靜思考,我決定兩邊夸。首先,我在語文課上開展課前三分鐘演講,要求每天一名學生講一些幽默小故事,讓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上課,提高課堂效率,然后有意無意地透露,這一招就是跟某老師學的,并把這位老師夸贊一番,還主張大家主動向他請教。同時,我也經常在辦公室當著同事的面跟那位老師說我們班的學生上他的課很活躍,但是他們的基礎差,請他講多點、講細點。慢慢地,學生都不再抗拒這位老師的課,也沒有學生去投訴他。
在后來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經常使用這種兩邊夸的辦法,主動幫助科任老師在學生面前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讓學生喜歡老師,也讓科任老師享受學生的夸贊,積極拉近科任老師與學生的情感距離。這樣不僅減少矛盾沖突,還讓很多科任老師主動關心我班學生的學習情況,慢慢成了“自己人”,給我提出不少好的治班建議。
請君共謀,班級融通
科任老師之所以不愿意參與班級管理,原因是跟學生接觸太少,除了上課或者學生問問題,幾乎很少有機會跟學生交流,對于班級根本沒有認同感。在后來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積極落實“三個邀請”,讓學生親近、信任科任老師,也讓科任老師親近學生,積極參與班級建設,最后使整個班級形成師生互動、共融共通的良好氛圍。
邀請科任老師參加班級活動,培養師生感情。利用學校每年的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科技體育藝術節等活動,努力搭建平臺,讓科任老師參與到班級活動中來,增加和學生的接觸機會,加強科任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增強班級認同感。例如,有一次學校舉辦校歌班歌歌唱大賽,我這個五音不全的音樂門外漢完全沒有辦法指導學生排練,幸好之前班上舉辦生日會的時候,邀請了音樂老師安老師一起策劃和參加,所以安老師和學生打成了一片,這次歌唱比賽,文娛委員和安老師一手包辦了,而且最后比賽成績非常好。

主動示弱,邀請科任老師幫忙策劃、組織主題班會。主題班會是班主任的重要育人陣地,但是如果面對同一群學生,三年都是自己主持班會,真的是“相看兩生厭”了。后來,我發現不同的主題班會可以邀請不同的科任老師來幫忙組織。比如,法治安全主題可以請政治老師幫助策劃、組織;預防傳染病、艾滋病宣傳日等衛生相關的主題班會可以邀請生物老師幫忙主持。也可以根據主題的需要,按照老師的個性來確定。比如,我自己個性比較內斂,在開展一些需要激情投入的主題班會時,會顯得力不從心。高考前夕,我請心理老師給我們班學生開展了一次關于減壓的主題班會,在性格開朗活潑的心理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的壓力得到盡情釋放,班會效果十分好。
術有專攻,邀請科任老師擔任智慧導師。面對一個50多人的班集體,不管是對學生進行學業指導還是心理關懷,一個班主任的精力是十分有限的。我根據班上學生偏科的情況,按照弱勢科目將他們分為5到7人一組的學習互助小組,并邀請相關科目的老師給他們當導師。慢慢地,由于科任老師和這些學生接觸比較多,關系愈發親近,不但因為經常向我反饋這些學生的情況和我交流變多,積極向我獻計獻策,而且這些學生的很多思想問題也順帶著幫我解決了,真正成了學生信賴的人生導師、智慧導師。這些科任老師也真正成為我們班的“自己人”了。
新時代的班主任,不應該當“夾心餅干”,而應努力尋求科任老師的積極協助, 只有科任老師成為班級建設的合作伙伴,才會共同著力于學生的內涵發展、終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