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喜鴿

最近,我發現一個現象:在我們年級,有一個班的班主任是數學老師,每次考試這個班的數學成績都在年級名列前茅。難道這是偶然嗎?于是,我對整個學校班主任的情況做了個小調查,結果非常有趣:全校共42個教學班,其中數學老師擔任班主任的班有4個,而這4個班的數學成績都非常好,而且這些班在數學課上紀律也好,數學作業完成情況也比同年級其他班要好很多。看來,班主任的頭銜會對任教學科產生很強的影響力。如何讓科任老師也能“享受”到這種正面影響呢?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班主任的管理理念。
班主任小李是位語文老師,聰慧嚴謹,雷厲風行,把班級管理得井井有條。平常的工作中,她勤勤懇懇,忙里忙外,絕對是班上的頂梁柱,在班級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比如:自習課前,科任老師正在讓科代表發作業,紀律有點亂,科任老師提醒孩子不要發出聲音,但效果不佳。這時,小李老師聽到聲音走進教室,馬上幫任課老師管理學生:“誰也不準發作業,把作業先收起來,安靜了再開始!”看似她幫科任老師整頓了紀律,可科任老師接下來就無所適從了。長此以往,孩子也習慣了只聽班主任的話。于是這個班除了語文成績之外,剩下的學科成績都不理想。但小李老師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反而認為是其他老師的教學水平不高。
小周也是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在她的班級,所有的老師在孩子面前都是“家長”。小周老師在班里經常是這樣的:“你的數學作業怎么沒做?”“聽英語老師說小李最近的英語進步了不少,繼續加油!”“美術老師給咱們班文化墻的建議不錯,咱們趕緊行動起來!”……夏天到了,小周老師自己出錢買來幾個大西瓜,卻對孩子們說:“這是我們幾位老師一起出資給大家買的西瓜,讓大家消消暑,咱們一起努力加油哦!”類似這樣的小事兒還有很多。小周老師很少起早貪黑,但孩子的成績科科前列,和她搭班的老師也都開心,總是主動幫小周老師處理班級事務。
起初兩個班級無論是學習還是其他方面都差不多。但時間一長,小李老師的班級卻與小周老師的班級漸漸有了差距。
事實上,兩位班主任的能力相當,都能把班級管理好,但小李老師長時間單打獨斗,不僅十分疲憊,而且在遇到問題時容易陷入無助和焦慮,影響工作效果。而對于學生而言,則容易造成對班主任的個人崇拜,一旦換個老師,整個班級就處于崩潰狀態,學習一落千丈。小周老師工作起來就相對輕松,因為她能集合所有人的力量共同管理班級。對于學生來說,無論是哪個老師上課效果都一樣,因為大家都是集體的主人。
一個班主任就如同一個大家長,給每個成員發揮才能和價值的空間,這個家才能發展得更好,如果只求自己“一枝獨秀”,這個家沒有辦法發展,只有形成合力、共同發展,才會“花團錦簇”。